歷史的教訓:因對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個鎮曾淪為“鬼鎮”

上一篇我們講到湛江地區因為清政府和民國政府措施不力,導致湛江的鼠疫持續了81年,共死亡7萬多人,其中廉江的安鋪鎮被列為世界第二大鼠疫重災區,共死亡5000多人。直到現在,很多老人都還對安鋪鼠疫記憶猶新,稱之為“發人瘟”或“年冬鬼抓人”。

古代中國經常發生瘟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農業技術落後,遇到乾旱或蟲災,糧食嚴重欠收,人民吃不飽引發免疫力差,容易染病;二是衛生條件差,尤其是低窪地帶,海淡水倒灌,排水不暢,瘴氣多;三是醫療水平極其落後,靠中藥無法治療疫病,又無科學的防疫措施,導致病毒四處流散,長久不衰。

歷史的教訓:因對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個鎮曾淪為“鬼鎮”

清末民初的廣州灣髒亂差街景

在古人的經驗中,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這個規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病毒需要中間宿主(如老鼠),這些中間宿主大部分生存空間都是陰冷潮溼、洞穴為主。病毒在高溫45て(有的病毒需要60C以上)以上存活概率很低。夏天溫度高,陽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線,室外病毒無法存活,加上之前感染的人群,或是死亡或是治癒,貌似疫情在夏天就結束了。但如果防控不力的話,往往到了冬天,病毒又會捲土重來。這就是老人常說的“年冬鬼抓人”。

由於湛江的春節元宵期間正處於“年冬”,據網友說還發生過這樣的慘事:農村正在做年例,熱熱鬧鬧的遊神,祈求瘟神遠離,全村平安。遊神的時候,後生們扛著神轎正在走,突然有一個後生就直接倒地死亡,旁邊的人一看“發人瘟了”,就拼命地跑,那一年他們村就死了70多人。

安鋪的鼠疫是怎麼傳進來的呢?《廣東鼠疫志略》記載:“鼠疫最初發現於北海,清同治六年(1867)以後偶一發作,迄光緒八年(1882),突然暴發鼠疫,始於欽州、合浦,居民死亡四、五千人。光緒十七年(1891)發現於廉江安鋪”。原來,這是一場以環北部灣為中心的大型疫情,傳播範圍很廣,時間很長。

為何這場鼠疫到了安鋪特別厲害?安鋪的居住環境髒亂差是重要原因之一。安鋪原名“暗鋪”,因房屋擁擠、光線昏暗而得名。解放前,安鋪的衛生清潔工作很差,地勢低溼,街道狹窄,汙水窩、垃圾堆長年臭氣熏天,成了老鼠的聚居地。聽一些安鋪老人說,當時安鋪人盛行收牛骨豬骨來賣,堆放在河堤兩岸,發臭發黑,病菌滋生,隨處可見流竄的鼠群,安鋪鎮也因此成為各種病毒細菌滋生地。

歷史的教訓:因對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個鎮曾淪為“鬼鎮”

安鋪又被稱為“暗鋪”

從清同治六年到解放初81年間,安鋪每年都有鼠疫流行。疫情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為流行高峰期,端午節前後才漸漸停息。恐怖的是,這期間安鋪的鼠疫年年循環,都是冬天發,夏天止,好像是老天故意的安排,天命難違一樣,無論怎樣的人力都無法改變。

安鋪鎮患鼠疫死亡人數較多的有1924年、1925年和1938年,其中1924年死亡約2000人,佔全鎮人口20%左右(當時全鎮人口不足1萬人)。據史料記載,西大街嶠和祥店許氏一家17人,因連年患鼠疫病死亡10人,由殷實之家走向破產。中大街有叫陳家漢一戶7人,全部烈死於鼠疫,最後連入屋盜竊的小偷也染鼠疫死於其家,造成一家7人累屍8具的慘狀。

每到鼠疫流行季節,全鎮商鋪閉戶,學校停課,一派蕭條景象,好好的一個繁華市鎮成了“死鎮”。農曆二五八的圩市,本來是從早上到下午,熱鬧非凡,疫情期間只開放2小時(當時沒網絡沒超市,完全關閉圩市要餓死人)。每當鼠疫流行,居民扶老攜幼,四處逃避,有錢人逃到廉城、湛江市區或北海等城市;窮人逃過九洲江,在北岸搭起簡陋瓦房或茅寮暫住;走投無路的,只能聽天由命,死在家裡或是街上,屍體放很長時間都沒人收拾。

石城(現廉江)人羅汝蘭在《鼠疫彙編》中寫道:“其症為方書所不載,其毒為斯世所駭聞,鄉復一鄉,年復一年,為禍烈矣,為患久矣。光緒十五六年,延及邑之安鋪;十七年春,延及縣城,日死人無數。蓋鼠疫一症,初起紅腳,結核如病,或忽起於不自知,或突起於所見,其潰者流瘀血……”可見鼠疫有多麼猖獗,年年為患,病毒駭人聽聞,發病從腳部開始起結核,流瘀血,死人無數。

歷史的教訓:因對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個鎮曾淪為“鬼鎮”

成群結隊的老鼠

更為可悲的是,鼠疫雖然連年無情地奪去無數生命,但人民對它的猙獰面孔卻一無所知,並給它披上一層濃厚的迷信色彩,只是說有“年冬鬼”,這些鬼每年冬天來抓人,被害的人都是命中註定,無法逃脫。為了消災,家家戶戶供奉各種神靈,日日祈求保佑。而每到深夜,當地的流氓惡棍則頭戴高帽,面塗黑墨,身穿紅衣,裝神弄鬼,趁機打劫,偷盜群眾財產。天災加人禍,使當時的安鋪鎮被傳為一個“鬼鎮”,談到安鋪,周邊的群眾都心驚膽戰。

鼠疫傳入安鋪後,從清朝政府到民國政府,均對鼠疫防治措施不力,民眾缺醫少藥,疫情持續猖獗,直到1949年11月1日廉江解放才有所改觀。11、12月間,安鋪鎮上出現少量死鼠,並發現少數鼠疫病人。這是鼠疫開始流行的先兆。這不僅影響居民的安危,而且威脅到準備解放海南的駐軍安危,問題十分嚴重。廉江縣委、縣人民政府迅速向上級彙報,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疫。

首先就是搞好宣傳工作,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勇於探索,全力開展鼠疫防治工作。鎮內縣第四區小學、縣第四區立第一小學校師生還利用遊行呼口號、演街頭劇、唱山歌等形式進行防疫宣傳,為廣大群眾科學認識鼠疫,戰勝鼠疫吶喊助威。

歷史的教訓:因對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個鎮曾淪為“鬼鎮”

解放初期給群眾注射疫苗

在這裡還有個插曲,當時的鼠疫疫苗是蘇聯生產的,效果好,但注射時比較疼痛,不久還出現腫塊。有的群眾一時無法接受,加上潛伏的匪特謠傳打預防針導致不孕不育,更增加群眾恐慌。為此,廉江縣第四區、安鋪鎮領導帶頭,宣傳科學防疫知識,並在街上、路口流動打針點和群眾一起打防疫針,以實際行動消除群眾的顧慮。

此外,還進行了全面滅鼠滅蚤、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變不良風氣和習慣、發現病例迅速隔離和治療等措施,經過多方努力,安鋪鼠疫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急劇下降。1950年發病117人,死亡82人;1951年發病54人,死亡9人;1952年0發病,0死亡。

1952年12月,安鋪鎮被評為全國衛生丙等模範,榮獲最高領導人題詞的錦旗一面和獎金兩千萬元(舊人民幣)的獎勵,1953年安鋪又被評為廣東省乙等衛生模範,榮獲錦旗一面和獎金一千萬元(舊人民幣)。自此,安鋪人民以無限喜悅的心情送走了為患60多年的“瘟神”,慶祝防治鼠疫的重大勝利。從此,在舊社會被認為““鬼世界”的安鋪,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走上新生。

關於廉江安鋪鼠疫的情況,你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你有什麼想補充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