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因对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个镇曾沦为“鬼镇”

上一篇我们讲到湛江地区因为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措施不力,导致湛江的鼠疫持续了81年,共死亡7万多人,其中廉江的安铺镇被列为世界第二大鼠疫重灾区,共死亡5000多人。直到现在,很多老人都还对安铺鼠疫记忆犹新,称之为“发人瘟”或“年冬鬼抓人”。

古代中国经常发生瘟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业技术落后,遇到干旱或虫灾,粮食严重欠收,人民吃不饱引发免疫力差,容易染病;二是卫生条件差,尤其是低洼地带,海淡水倒灌,排水不畅,瘴气多;三是医疗水平极其落后,靠中药无法治疗疫病,又无科学的防疫措施,导致病毒四处流散,长久不衰。

历史的教训:因对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个镇曾沦为“鬼镇”

清末民初的广州湾脏乱差街景

在古人的经验中,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这个规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病毒需要中间宿主(如老鼠),这些中间宿主大部分生存空间都是阴冷潮湿、洞穴为主。病毒在高温45て(有的病毒需要60C以上)以上存活概率很低。夏天温度高,阳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线,室外病毒无法存活,加上之前感染的人群,或是死亡或是治愈,貌似疫情在夏天就结束了。但如果防控不力的话,往往到了冬天,病毒又会卷土重来。这就是老人常说的“年冬鬼抓人”。

由于湛江的春节元宵期间正处于“年冬”,据网友说还发生过这样的惨事:农村正在做年例,热热闹闹的游神,祈求瘟神远离,全村平安。游神的时候,后生们扛着神轿正在走,突然有一个后生就直接倒地死亡,旁边的人一看“发人瘟了”,就拼命地跑,那一年他们村就死了70多人。

安铺的鼠疫是怎么传进来的呢?《广东鼠疫志略》记载:“鼠疫最初发现于北海,清同治六年(1867)以后偶一发作,迄光绪八年(1882),突然暴发鼠疫,始于钦州、合浦,居民死亡四、五千人。光绪十七年(1891)发现于廉江安铺”。原来,这是一场以环北部湾为中心的大型疫情,传播范围很广,时间很长。

为何这场鼠疫到了安铺特别厉害?安铺的居住环境脏乱差是重要原因之一。安铺原名“暗铺”,因房屋拥挤、光线昏暗而得名。解放前,安铺的卫生清洁工作很差,地势低湿,街道狭窄,污水窝、垃圾堆长年臭气熏天,成了老鼠的聚居地。听一些安铺老人说,当时安铺人盛行收牛骨猪骨来卖,堆放在河堤两岸,发臭发黑,病菌滋生,随处可见流窜的鼠群,安铺镇也因此成为各种病毒细菌滋生地。

历史的教训:因对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个镇曾沦为“鬼镇”

安铺又被称为“暗铺”

从清同治六年到解放初81年间,安铺每年都有鼠疫流行。疫情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流行高峰期,端午节前后才渐渐停息。恐怖的是,这期间安铺的鼠疫年年循环,都是冬天发,夏天止,好像是老天故意的安排,天命难违一样,无论怎样的人力都无法改变。

安铺镇患鼠疫死亡人数较多的有1924年、1925年和1938年,其中1924年死亡约2000人,占全镇人口20%左右(当时全镇人口不足1万人)。据史料记载,西大街峤和祥店许氏一家17人,因连年患鼠疫病死亡10人,由殷实之家走向破产。中大街有叫陈家汉一户7人,全部烈死于鼠疫,最后连入屋盗窃的小偷也染鼠疫死于其家,造成一家7人累尸8具的惨状。

每到鼠疫流行季节,全镇商铺闭户,学校停课,一派萧条景象,好好的一个繁华市镇成了“死镇”。农历二五八的圩市,本来是从早上到下午,热闹非凡,疫情期间只开放2小时(当时没网络没超市,完全关闭圩市要饿死人)。每当鼠疫流行,居民扶老携幼,四处逃避,有钱人逃到廉城、湛江市区或北海等城市;穷人逃过九洲江,在北岸搭起简陋瓦房或茅寮暂住;走投无路的,只能听天由命,死在家里或是街上,尸体放很长时间都没人收拾。

石城(现廉江)人罗汝兰在《鼠疫汇编》中写道:“其症为方书所不载,其毒为斯世所骇闻,乡复一乡,年复一年,为祸烈矣,为患久矣。光绪十五六年,延及邑之安铺;十七年春,延及县城,日死人无数。盖鼠疫一症,初起红脚,结核如病,或忽起于不自知,或突起于所见,其溃者流瘀血……”可见鼠疫有多么猖獗,年年为患,病毒骇人听闻,发病从脚部开始起结核,流瘀血,死人无数。

历史的教训:因对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个镇曾沦为“鬼镇”

成群结队的老鼠

更为可悲的是,鼠疫虽然连年无情地夺去无数生命,但人民对它的狰狞面孔却一无所知,并给它披上一层浓厚的迷信色彩,只是说有“年冬鬼”,这些鬼每年冬天来抓人,被害的人都是命中注定,无法逃脱。为了消灾,家家户户供奉各种神灵,日日祈求保佑。而每到深夜,当地的流氓恶棍则头戴高帽,面涂黑墨,身穿红衣,装神弄鬼,趁机打劫,偷盗群众财产。天灾加人祸,使当时的安铺镇被传为一个“鬼镇”,谈到安铺,周边的群众都心惊胆战。

鼠疫传入安铺后,从清朝政府到民国政府,均对鼠疫防治措施不力,民众缺医少药,疫情持续猖獗,直到1949年11月1日廉江解放才有所改观。11、12月间,安铺镇上出现少量死鼠,并发现少数鼠疫病人。这是鼠疫开始流行的先兆。这不仅影响居民的安危,而且威胁到准备解放海南的驻军安危,问题十分严重。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迅速向上级汇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疫。

首先就是搞好宣传工作,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勇于探索,全力开展鼠疫防治工作。镇内县第四区小学、县第四区立第一小学校师生还利用游行呼口号、演街头剧、唱山歌等形式进行防疫宣传,为广大群众科学认识鼠疫,战胜鼠疫呐喊助威。

历史的教训:因对疫情控制不力,湛江的一个镇曾沦为“鬼镇”

解放初期给群众注射疫苗

在这里还有个插曲,当时的鼠疫疫苗是苏联生产的,效果好,但注射时比较疼痛,不久还出现肿块。有的群众一时无法接受,加上潜伏的匪特谣传打预防针导致不孕不育,更增加群众恐慌。为此,廉江县第四区、安铺镇领导带头,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并在街上、路口流动打针点和群众一起打防疫针,以实际行动消除群众的顾虑。

此外,还进行了全面灭鼠灭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不良风气和习惯、发现病例迅速隔离和治疗等措施,经过多方努力,安铺鼠疫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急剧下降。1950年发病117人,死亡82人;1951年发病54人,死亡9人;1952年0发病,0死亡。

1952年12月,安铺镇被评为全国卫生丙等模范,荣获最高领导人题词的锦旗一面和奖金两千万元(旧人民币)的奖励,1953年安铺又被评为广东省乙等卫生模范,荣获锦旗一面和奖金一千万元(旧人民币)。自此,安铺人民以无限喜悦的心情送走了为患60多年的“瘟神”,庆祝防治鼠疫的重大胜利。从此,在旧社会被认为““鬼世界”的安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走上新生。

关于廉江安铺鼠疫的情况,你有没有听老人家说过?你有什么想补充的?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