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你的評價來說,李鴻章是一個怎樣的人?

糖糖家羅祁


他的歷史功績來自洋務運動,其他嘛....公忠體國可就免了,大清值得忠?國家起來了?李背鍋慘全中國人民背鍋又怎麼算?私德方面,宰相合肥天下瘦?

他的過大家都說過了,列都列不完,我就列個好的,客觀說明一下教科書為什麼不會徹底批倒他。

洋務運動是失敗了,但是也是影響深遠,推動生產力發展,李也有功績,舉例:

張之洞的漢陽鐵廠瀕臨倒閉,李派出盛懷宣用輪船招商局的錢去官督商辦挽救鐵廠,而漢陽鐵廠之於漢陽兵工廠的意義不言而喻。最後

一支漢陽造,清軍用,國民革命軍用,紅軍八路軍甚至解放軍也在用,連志願軍兜裡竟還有兩把。

最後,李是不是大買辦階層? 是的 出賣國家利益、為列強和自身牟利。

人都是相對“頑固”的個體,也就是說,要打破牛鬼蛇神,自發性的是近乎不可能的,和平年代有誰有資格說服四萬萬中國人放棄千百年來信奉的祖先、神社?沒有民族工業的時候,買辦反動也沒有反動的對象啊!!??所以一段時間作為引進西方事物的他們是正面的。但關鍵是這僅僅是暫時的,一旦達到了另一個階段,它阻礙民族工業發展的一面放大,那就是它徹底失去進步性、到了揭露它賣國、反動的一面的時候了。倒過來,人很“頑固”,所以,既然買辦在現當今依然是反動的,也不必要強調買辦階層那短暫到可以忽略的有進步性的一段時間了。

(難聽一點,這事講細講不通,普通人知道買辦現在還是大壞蛋就夠了。)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特點,只是近代史風雲變幻,三教九流龍蛇混雜,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千萬不可固定思維。

左公如鋒刃一般撕裂太平軍防線、鎮壓農民起義,難道他就是帶惡人了?不,他收復新疆、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是民族英雄。

聶士成久經戰陣、與列強奮勇作戰,最後為國捐軀,他就完美無瑕了嗎?不,有他一日大清一日難滅,因為他是大清最後一把利刃。





JieDai不相等


李鴻章歷來是一個爭議不斷的歷史人物。

從文人的角度來說,他是卓越的;從軍人角度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出了有價值的貢獻; 從政治家的角度來說, 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從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他的一生幾乎與晚清相始相終,晚清時期中國的命運與李鴻章密切相關。李鴻章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太平軍和捻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他的頂子;他出洋訪問,創辦中國近代企業,是洋務運動的先驅,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留下了難以抹除的印記;《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都是由他談判而最後締結, 他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關涉到晚清政府的命運。

李鴻章又是一個頗為複雜的人,他熱衷權勢,長期掌控著清政府的內政外交軍事大權,聚集一批軍政人才為其所用;有同僚稱其可殺,康有為拒絕他加入強學會,孫中山向他上書變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鴻章的一生極富傳奇性。

然而說起晚清的李鴻章,人們會想到“賣國賊”,想到“千古罪人”這樣的評價。

01 有文化有覺悟的讀書人

作為一個有文化有覺悟的讀書人,他在國家面臨分裂的時候,棄筆從戎,編練新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政權的穩固:1851年在金田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五年內迅速席捲中國最富庶的江南地區,並數次打破清軍對它的戰略包圍,逐漸形成與北方滿清正統政權相抗衡的農民政權,嚴重影響了清政府的財政安全和政權穩固。


1860年,因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清政府失去了長江中下游制約太平軍的最後一支力量。應錢鼎銘的邀請,曾國藩 轉商於李鴻章,著手招募並組建淮軍,最終成為抵抗太平 軍進軍上海的重要力量。

02 開展洋務運動,以求自強

作為一方大員,他在國難當頭時積極改良現狀,在不觸及國本的情況下,帶頭髮起了近代一場由上及下的改良運動———洋務運動:李鴻章在率領淮軍於上海抵禦太平天國的實戰過程中感到西洋軍械的威力,開始了早期的改良摸索,在軍制上,他從實戰中領略到西洋軍械的威力,使得淮軍到滬未及一年,“盡改(湘軍)舊制,更仿夷軍”,在管理上,他罷免了以楊坊為代表的媚外過甚的買辦官吏, 改為起用郭嵩燾、丁日昌等一批務實肯幹的洋務派官員,同時建立了以務實幹練、通曉洋務為基準的淮軍幕府。

其後隨著他地位和權利的上升,淮軍逐漸承擔國防軍的責任,而其淮軍將領、幕僚,以及志同道合的官僚便形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洋務派集團,並在其帶領下開啟了洋務運動。並在相關領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帝國主義的資本入侵。洋務運動雖然沒能讓清庭在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國內的一系列軍事與民生的變革使中國軍隊得以轉變為使用近代火器的軍隊;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改變滿清的命運,但卻提升了它的軍事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外國侵略,維護了政權的穩固; 洋務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但卻種下了學習西方的“星星 之火”,同時發展了中國近代教育,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

03 遲暮帝國的肱骨之臣

作為一個遲暮帝國的肱骨之臣,在風雲變換之時,他敢於拋棄自己所有。

李鴻章曾提出:“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但是從處理天津教案簽訂《中日修好條約》後,先後簽訂《中英煙臺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這也成為他被人罵作“賣國賊”的主要原因。就如同他對自己的評價一樣,“我辦了 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俯仰一時。”

總結

李鴻章作為一個通過八股取士起來的官員,雖然沒有徹底革命,但是也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色彩。

他是晚清中國官僚集團中較為清醒和理性地對待“千古變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力圖建立中國對外關係的新的行為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滿著矛盾:他認識到時代需要中國變革,而又無法從體制上乃至傳統文化上採取徹底的變革;他實現了從崇拜皇權到推崇國權的政治價值觀的轉變,證明他本質上仍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現實主義與晚清外交面臨的兩難, 即既要維護帝國的傳統外交體制、天朝禮治體系與朝貢體系的傳統理想,又要適應完全對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國際關係體系的現實,便構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所以,李鴻章身處晚清時代,適逢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在皇權的重重壓制之下,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中, 沒有實現其抱負, 這是民族和個人的悲哀。

時勢可以造英雄,也可以毀英才!


心心的剛哥


你好,我是風迷一史,很高興回答你這問題。而且,李鴻章也是我比較關注的歷史人物之一。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我自己對李鴻章這個人的瞭解和評價。

我認為李鴻章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大才。李鴻章是以文官入職,學術造詣在當時絕對算的上是頂級大師。這個可以從他的官職就能看出來,東宮三師,又是文華殿大學士。

但他在軍事上的貢獻又絲毫不亞於文學,鎮壓天平天國,平定捻軍起義,創立北洋水師等。還參加了甲午戰爭,雖然失敗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拿著煙桿子去打槍桿子,怎麼打也不可能會贏。而且,李鴻章在政治思想上也很前衛,他還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

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或許是因為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原因。但是,這也是他很無奈的事情,如果有實力,他有怎麼會去簽署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