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你的评价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糖糖家罗祁


他的历史功绩来自洋务运动,其他嘛....公忠体国可就免了,大清值得忠?国家起来了?李背锅惨全中国人民背锅又怎么算?私德方面,宰相合肥天下瘦?

他的过大家都说过了,列都列不完,我就列个好的,客观说明一下教科书为什么不会彻底批倒他。

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也是影响深远,推动生产力发展,李也有功绩,举例: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濒临倒闭,李派出盛怀宣用轮船招商局的钱去官督商办挽救铁厂,而汉阳铁厂之于汉阳兵工厂的意义不言而喻。最后

一支汉阳造,清军用,国民革命军用,红军八路军甚至解放军也在用,连志愿军兜里竟还有两把。

最后,李是不是大买办阶层? 是的 出卖国家利益、为列强和自身牟利。

人都是相对“顽固”的个体,也就是说,要打破牛鬼蛇神,自发性的是近乎不可能的,和平年代有谁有资格说服四万万中国人放弃千百年来信奉的祖先、神社?没有民族工业的时候,买办反动也没有反动的对象啊!!??所以一段时间作为引进西方事物的他们是正面的。但关键是这仅仅是暂时的,一旦达到了另一个阶段,它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面放大,那就是它彻底失去进步性、到了揭露它卖国、反动的一面的时候了。倒过来,人很“顽固”,所以,既然买办在现当今依然是反动的,也不必要强调买办阶层那短暂到可以忽略的有进步性的一段时间了。

(难听一点,这事讲细讲不通,普通人知道买办现在还是大坏蛋就够了。)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特点,只是近代史风云变幻,三教九流龙蛇混杂,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千万不可固定思维。

左公如锋刃一般撕裂太平军防线、镇压农民起义,难道他就是带恶人了?不,他收复新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民族英雄。

聂士成久经战阵、与列强奋勇作战,最后为国捐躯,他就完美无瑕了吗?不,有他一日大清一日难灭,因为他是大清最后一把利刃。





JieDai不相等


李鸿章历来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

从文人的角度来说,他是卓越的;从军人角度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说, 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从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相终,晚清时期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印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 他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李鸿章又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他热衷权势,长期掌控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聚集一批军政人才为其所用;有同僚称其可杀,康有为拒绝他加入强学会,孙中山向他上书变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鸿章的一生极富传奇性。

然而说起晚清的李鸿章,人们会想到“卖国贼”,想到“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01 有文化有觉悟的读书人

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觉悟的读书人,他在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弃笔从戎,编练新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政权的稳固:1851年在金田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五年内迅速席卷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并数次打破清军对它的战略包围,逐渐形成与北方满清正统政权相抗衡的农民政权,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安全和政权稳固。


1860年,因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政府失去了长江中下游制约太平军的最后一支力量。应钱鼎铭的邀请,曾国藩 转商于李鸿章,着手招募并组建淮军,最终成为抵抗太平 军进军上海的重要力量。

02 开展洋务运动,以求自强

作为一方大员,他在国难当头时积极改良现状,在不触及国本的情况下,带头发起了近代一场由上及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李鸿章在率领淮军于上海抵御太平天国的实战过程中感到西洋军械的威力,开始了早期的改良摸索,在军制上,他从实战中领略到西洋军械的威力,使得淮军到沪未及一年,“尽改(湘军)旧制,更仿夷军”,在管理上,他罢免了以杨坊为代表的媚外过甚的买办官吏, 改为起用郭嵩焘、丁日昌等一批务实肯干的洋务派官员,同时建立了以务实干练、通晓洋务为基准的淮军幕府。

其后随着他地位和权利的上升,淮军逐渐承担国防军的责任,而其淮军将领、幕僚,以及志同道合的官僚便形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启了洋务运动。并在相关领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帝国主义的资本入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让清庭在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国内的一系列军事与民生的变革使中国军队得以转变为使用近代火器的军队;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改变满清的命运,但却提升了它的军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维护了政权的稳固; 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却种下了学习西方的“星星 之火”,同时发展了中国近代教育,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03 迟暮帝国的肱骨之臣

作为一个迟暮帝国的肱骨之臣,在风云变换之时,他敢于抛弃自己所有。

李鸿章曾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从处理天津教案签订《中日修好条约》后,先后签订《中英烟台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也成为他被人骂作“卖国贼”的主要原因。就如同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我办了 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俯仰一时。”

总结

李鸿章作为一个通过八股取士起来的官员,虽然没有彻底革命,但是也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色彩。

他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行为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传统文化上采取彻底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 即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与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所以,李鸿章身处晚清时代,适逢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在皇权的重重压制之下,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中, 没有实现其抱负, 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时势可以造英雄,也可以毁英才!


心心的刚哥


你好,我是风迷一史,很高兴回答你这问题。而且,李鸿章也是我比较关注的历史人物之一。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对李鸿章这个人的了解和评价。

我认为李鸿章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大才。李鸿章是以文官入职,学术造诣在当时绝对算的上是顶级大师。这个可以从他的官职就能看出来,东宫三师,又是文华殿大学士。

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又丝毫不亚于文学,镇压天平天国,平定捻军起义,创立北洋水师等。还参加了甲午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着烟杆子去打枪杆子,怎么打也不可能会赢。而且,李鸿章在政治思想上也很前卫,他还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

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或许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但是,这也是他很无奈的事情,如果有实力,他有怎么会去签署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