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調解員在法官的指導下開展調解

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訴訟服務中心整體入駐區矛調中心

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網格法官同網格員一起調處旅遊糾紛

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網格法官開展司法宣傳講座

衢州衢江法院:優化司法服務 為縣域治理現代化賦能強基

網格法官工作室、巡迴智慧法庭揭牌

  通訊員 蘇來琪 文宣

  近年來,衢州市衢江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司法服務觸角向基層末梢延伸,主動融入黨政主導的“主”字型基層治理運行架構,在助推夯實基層治理根基的同時彰顯司法的責任和擔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點單式”服務,引導法官“沉下去”

  “現在好了,工作中遇到法律問題,手機上點一點,法院很快就會派人前來幫忙解決,真的很方便。”衢州市衢江區某村村支書老胡表示。

  要論做群眾工作,村支書老胡絕對是一把好手,可一旦碰到專業性很強的法律問題,他有時就不怎麼吃得準了。近日,村裡的一起糾紛就讓他感覺非常棘手。

  村民梅某與鄰村的江某是世交,20多年前,父輩為方便耕種和管理,互換了承包地。此後兩家各自在互換後的土地上勞作,一直相安無事。然而今年政府一個項目落在村裡,讓事情有了變化。按照徵收方案,梅某現在耕種的土地在被徵收範圍內,除能夠獲得補償外還有資格購買失地保險等。徵收公示出來後,江某極為不滿。他表示,父輩只是互換了土地管理權,而非法律意義上的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所以梅某家被徵地塊的有關福利待遇都應當由他家享有。雙方為此僵持不下,相互指責對方不遵守父輩達成的口頭協議。村幹部多次勸說無果。

  眼看糾紛越鬧越大,甚至有可能耽擱項目工程進度,無奈之下老胡通過“村情通”下單,請求衢江法院指派法官介入協調。法官介入後,第一時間找當地村鎮幹部、人民調解員瞭解情況,通過走訪村民、實地察看,深入瞭解案情。經過多次上門協調和釋法說理,最終梅某同意讓出一部分補償款給江某,雙方握手言和。

  如今,基層點將、部門下沉、幹部入村已經成為衢江最具有辨識度的基層治理模式。2018年起,衢江法院在全區3000餘名網格員中遴選175名網格員擔任法院兼職調解員,形成了法官和網格員雙向互動機制。僅2020年1至9月,法官就應網格員邀請上門調解案件400餘起,調解成功率85%以上。

  為暢通法院與基層調解員之間的溝通渠道,衢江法院依託移動微法院、ODR、衢江“村情通”等平臺,搭建信息化“綠色通道”,全區21個鄉鎮的網格員、基層幹部隨時隨地都可以“點兵點將”,邀請法官介入,第一時間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網格化”服務,架設幹群“連心橋”

  今年9月,衢江法院廿裡法庭庭長楊昊和往常一樣利用“週二無會日”參加組團聯村活動。而這次,他還要給一位老奶奶帶去一個好消息:“你們老兩口的低保辦下來了!”

  楊昊是衢江法院廿裡法庭的庭長、員額法官,今年5月,他又多了一個身份——衢江區後溪鎮的網格法官。辦案之餘,楊昊經常會來到對接網格,與群眾拉拉家常,找村幹部、網格員瞭解村裡的近況。

  一次,楊昊從網格員那裡得知,村裡有一對老夫妻身患疾病,如今老兩口生活過得非常拮据。然而他們的子女卻不孝順,村幹部多次勸導仍不願意贍養老人。楊昊馬上聯繫上了老人的子女,告訴他們贍養父母不僅是美德,也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義務,拒不贍養父母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一番釋法說理後,子女們很快達成了贍養協議。

  鑑於老兩口的實際情況,楊昊還第一時間聯繫鎮裡為他們辦理了低保。“我認為法官不僅要懂法,辦好案子,還要用心用情幫老百姓解決困難。”楊昊說。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度,衢江法院8名在職院領導、5名退居二線的院領導一齊上陣,每人分別對接1至2個鄉鎮,並定期開展走訪,幫助鄉鎮解決法律難題,攜手抓好社會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

  此外,衢江法院還會同區委政法委、司法局在全區設立5個“巡迴智慧法庭”和19個“網格法官工作室”,推動形成“一鄉一法官”的工作機制,實現網格法官在全區21個鄉鎮的全覆蓋。

  考慮到村民們對法律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衢江法院還創新“巡迴審判+就地宣講”的法治宣傳模式,在審理民間借貸、土地糾紛、家事糾紛等案件後趁熱打鐵,就地開展5至10分鐘的宣講,做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

  “一站式”服務,打造解紛“終點站”

  “衢江的辦事效率真高,不到3天就把糾紛化解掉了,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總算落了地。”拿到裁判文書,某物業公司老闆對衢江高效化解公司和業主們之間關於物業費及裝修押金糾紛一事有感而發。

  幾年前,業主們按照物業公司的要求交納2000元裝修押金,物業公司口頭承諾裝修完畢後予以返還。但是後來物業公司因種種原因沒能及時退還,直接導致了很多業主聯合起來拒交物業費。後來,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並與該物業公司解除了物業服務合同。2020年初,經小區業主委員會催告,物業公司退出涉案小區物業服務,同時20多位業主還將物業公司起訴到法院。法院按照當事人意願,把案件分流到區矛調中心的物業調解組織。在法官的指導下,人民調解員很快就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困擾雙方已久的煩心事得到一攬子化解。

  今年8月,衢江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開始成建制入駐矛調中心,道交、金融、速裁辦案團隊的4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9名司法僱員成為首批常駐矛調中心辦公的人員。同時,與訴訟服務中心一同完成入駐的還有9大專業化調解組織。截至目前,中心共有常駐部門15個,輪駐部門11個,派駐人員約90人。

  如今,在員額法官的指導下,人民調解員逐步成為訴前調解的主力軍,先調解、後訴訟成為常態,據瞭解,自9月1日以來,衢江區矛調中心共調解案件820件,進入訴訟的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8.88%,訴源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將司法服務延伸到最基層,將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而構建起‘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後’的分層遞進式解紛格局,真正做到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衢江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曉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