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杆,難倒日本

電線杆,難倒日本

花如櫻美,人若武士威,舉頭富士雪,側目櫻花盛開。

日本的意境總是充滿靜謐的美感,表弟的“島國三日遊”卻刷新我的認知,他說:

沒想到小日本兒這麼落後,遍地蜘蛛網!

電線杆撐起的“蜘蛛網”正在悄然蔓延,無聲無息的“佔領”日本。

電線杆,難倒日本


電線杆作為一個評估城市化的重要指標,倫敦、巴黎的無電線杆率達到100%,新加坡、紐約等城市為80%,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也接近40%,而作為老牌發達國家日本只有不到15%。

日本被電線杆“佔領”的窘迫主要源於三個方面:歷史、發展、位置


①歷史因素

想了解一個民族,對歷史的研究必不可少。

8世紀,日本天皇為封賞貴族頒佈了類似於中國古代分封制的“莊園制”,二者都是層層分封,而後向朝廷納稅。唯一的區別是:任何分到土地的人,都有永久使用權,貴族王室不得干涉。

分封出去,上層無法收回,只能收稅。一紙莊園,土地私有化的開端。

電線杆,難倒日本

1945年對中國而言大快人心,“鬼子”被趕出國門,無條件投降後無數日軍切腹自殺,這麼一幕國人永遠無法忘記。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接管日本,日本人悲哀的發現,神一般的天皇只是比“魔鬼”矮一頭的凡人...


電線杆,難倒日本

鬼子”將美國人稱為“魔鬼”,大鬼管理小鬼。被日本民間稱為魔鬼的麥克·阿瑟大刀闊斧的對日本土地展開了改革,大量土地從貴族手中剝離賣給農民,日本人一改常態。在麥克·阿瑟離任時百萬公民與之告別,不知是送瘟神還是懷念功德。

土改,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私有化——從大地主到平民的永久土地權。

土地歸公民所有,一切活動都必須經過公民同意,政府也不例外。

電線杆,難倒日本


②發展後遺症

一個國家,發展太快未必是好事。

黑船事件”後日本國門被打開,明治天皇帶領日本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脫亞入歐”改革,20世紀初期又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日本經濟爆炸式發展,踏著德國的東風進入電力時代。

電的出現不僅加速了日本的生活水平,更是將日本連成一片。一根根擎天柱在日本出現,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電線杆把全國的電線連在一起完成了天皇對日本的整合,也給後世的改革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電線杆,難倒日本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化城市不斷推進,日本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城市裡滿地都是電線杆。

此時想要改變現狀已經晚了,截止2010年日本共有3300萬個電線杆,如果要一根一根拔掉不僅會引發大範圍的長期停電,還需要更高的成本。

電線杆,難倒日本

有關數據顯示,日本每改造一公里需要6億日元(3800萬人民幣),每年能投入改造的最高費用為300億日元,也就是說每年只能改造50公里。

想實現全國“無電線杆化”所需的費用就是天文數字。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發展的太快也會留下弊端,影響也是巨大的。

電線杆,難倒日本

③地理位置

曾有人困惑,日本人那麼有錢為什麼很多人都住在簡易木屋?這是因為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

日本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也被稱為“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6級以上地震有三成都聚集在日本,大型地震平均每3年發生一次。

電線杆,難倒日本


這樣的環境下樓房坍塌幾乎成為必然,與之相比簡易木屋不僅成本低,而且對生命的危害也更小。

電線杆的長期存在也與地震密不可分。

當地震發生時,地面上損壞的線路更容易搶修,也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城市的用電情況;如果是地下線路,搶修的難度將會大大提升,需要開鑿地面,萬一發生餘震就不只是高成本,還會有生命危險。

電線杆,難倒日本

地面上的電線杆也是一柄雙刃劍。

地震頻發的日本,電線杆也難逃倒下的命運。地震之後成片的電線杆轟然倒下,電纜大範圍的損壞,房屋、街道遭受損壞,更有可能是掠奪生命的兇手之一。

電線杆,難倒日本


2019年“法茜”颱風登陸日本,2000多根電線杆被吹倒,房屋、街道嚴重損壞,城市斷電兩週以上,汽車上路都成了問題。

地震中的電線杆,讓日本人又愛又恨。

電線杆,難倒日本

日本土地私有化的存在,讓很多地區的“無電線杆化”無法推進,嚴重影響了改造工程的進展;前期快速發展,又導致如今改造的難度和費用大大增加;再加上地震中的兩面性,日本對電線杆正夾在“改與不改”的矛盾之中。

日本也有尷尬的時候,既然不能果斷解決,就把電線杆當成一種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