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儘管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是懷著一顆世界大同之心來倡導奧運的體育精神的,但是在實踐中,體育比賽高度的競爭性早就將奧運會的意義變得複雜起來。對於強大的民族與國家來說,能舉辦奧運會簡直就是一種宣言,這點,我們國家的08一代應該最有感觸。

而對於弱小的民族與國家來說,能在奧運會上拿到一塊金牌,那也是在世界面前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朝鮮民族早早的就得到了他們的機會,可惜的是,這個榮耀的時刻竟然不屬於他們。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孫基禎,1936年柏林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冠軍,亞洲第一位馬拉松金牌獲得者。

1911年,孫基禎出生於朝鮮北部新義州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喜歡跑步,具有過人的天賦,在1935年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預選賽上,他一舉跑出了當時世界的最好成績(2小時26分42秒)。他的這個成就被日本人看上了,於是在參加比賽的時候,他的名字被改成了“孫龜亭”(Son Kitei,也就是孫基禎的日語發音),國籍變成了“日本”。

雖然當時的朝鮮早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但是要代表日本而不是自己的祖國參賽,讓孫基禎百感交集。一方面作為運動員,作為一個極有競爭力的選手,他想贏得比賽;另一方面,這個“日本選手”的身份卻讓他倍感屈辱。一番糾結之後,他還是決定什麼都不去想,努力贏下冠軍。

最終的正賽上,孫基禎毫無意外的獲得了第一名,可是在這位冠軍的臉上卻絲毫沒有看到勝利者的喜悅。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賽後的頒獎典禮上,孫基禎小心翼翼的用組委會頒發的月桂樹擋住了自己胸前的日本國旗,表達了自己的抗議。

憤怒而又無奈的孫基禎對當時在場的記者說道:“這是一個痛苦的時刻,要知道是這樣一個情形,我絕不會去拼命贏得勝利的!我宣佈,從今天開始,我不再參加任何比賽!”

比賽的結果傳到韓國國內,當時的輿論都沸騰了。這樣一個表現民族自豪感的時刻決不能放過,“韓國人贏了”的口號在大街小巷裡傳播,受日本殖民地政府管轄的韓國報紙也紛紛在刊登消息的時候,用“打碼”技術將孫基禎胸前的日本旗幟抹去。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因為此事,日本朝鮮總督府發現並拘禁了八名報社的編輯,而孫基禎也因為成為了韓國的“民族英雄”而被殖民地當局“特殊照顧”,長期屬於被監視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孫基禎獲得勝利之後,還得到了一個非常珍貴的獎品——一個貨真價實的古希臘柯林斯頭盔。但是孫的日本教練組阻止他獲得這一獎品,後來就一直保存在德國。直到1987年才由柏林博物館歸還給他,這個特殊的禮物也被韓國列入“國寶”珍藏。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這個頭盔是德國考古學家庫爾提烏斯在奧林匹亞發掘出來的。大約屬於公元前800-700年之間的物品。

韓國獨立之後,孫基禎沒有放棄這項他熱愛的事業,在韓國繼續從事田徑教練的工作。他還培養了至少三名馬拉松世界冠軍。

  • 徐潤福——1947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並以2小時25分39秒的成績打破了孫基禎保持的世界紀錄。

  • 鹹基鎔——1950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

  • 黃永祚——1992年夏季奧運會馬拉松項目金牌得主。

孫基禎對韓國田徑事業的發展有目共睹,他也得到了韓國人極大的尊重。1963年,他開始擔任韓國田聯主席,1966年擔任曼谷亞運會韓國代表團團長。1988年漢城奧運會,孫基禎更是作為韓國體育界標杆性的人物,持火炬進入開幕式現場。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當時孫基禎手持火炬進場時的照片

另外還有個小插曲,孫基禎的事還被影視文學界一再改編。前段時間中日韓三國合拍了一部戰爭大片《登陸之日》,韓國演員張東健所飾演的角色就是以孫基禎為原型的。

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朝鮮人

關注“布魯科夫” 頭條號 | 悟空問答

歡迎來向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