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商君书》,看穿古代君王的秘密驭人术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无良公司的无良老板,去精华取糟粕后,将《商君书》应用到公司管理后的可笑现象。这一篇要说说古代君王千年来用《商君书》的思想悄悄实行的统治术。


再读《商君书》,看穿古代君王的秘密驭人术

芈月传 商鞅

《商君书》的思想和帝国统治技术,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之所以能成为历代帝王的案头必修课本,其中的思想必定是符合帝国统治的基本规律。

中国历史的政治哲学大部分时间是儒学当道,然而这时的儒学和先秦时期的儒学区别很大。从汉朝董仲舒改革儒家后,儒学保留了先秦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外衣,内里却加入了法家在秦国的政治实验成果,成为一个“外儒内法”的统治哲学。

历代君王将商鞅的法家思想默默实施在他们各自的统治中,成就了统治阶层一个个的“中兴”和“盛世”,而在“盛世”光芒下的普通百姓,却并不能直接体会兴盛的好处,默默的作为一个巨大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存在着。

01

首先在经济上,《商君书》的根本思想是将百姓束缚在农业上,商鞅认为一个国家想成就霸业,必须专心于耕战两点上,“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壹”是商君书中最常出现的词,意为“专心耕战”,商鞅认为,只要专心耕战时间越久,越是可以成就更长久的强国,千年强国就可以成就王业。

如何做到专心“耕战”的“壹”?《商君书》中的理论从经济,军事,思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提出措施。

在经济上,最只要的措施就是“重农抑商”,在“垦草令”中,大幅论述如何做到让农民专心种地。

如禁止农民粮食的买卖,使百姓没有经商的利润动机,只能种地。

“使商无得粜,农无得籴。···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再如“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重关市之赋、壹山泽”,废除旅店住宿,禁止百姓自由迁徙,提高市场交易赋税,将山泽等自然资源收归国有等等措施,其直接目的都是将百姓固化在耕种一项生产方式上,达成商鞅所谓“作壹”之概念。

在商鞅设想中的秦国战争机器中,百姓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粮食生产者,一个是作战的士兵,吃了打,打完吃,是没有其他思想和欲望的战斗机器,除此之外任何其他角色对这部战争机器来说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然而这却是绝不可能长久的,人是有自我想法,自由的意志,自我暂时可以被压制,但必不会长久,军国主义体制可以实现短暂的强大,横扫了六国,之后秦却二世而亡,农民起义中迅速土崩瓦解可见这种强大是多么的虚幻。

再读《商君书》,看穿古代君王的秘密驭人术

陈胜吴广起义

商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不可能是没有意志的机器,欲望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欲望需要不同的产品来满足,然而人却不可能生产所有自己有需要的产品,分工必不可少,每个人专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这就需要商业来互通有无,可以说商业交换发现创造了财富,实现了文明。

压制自由,抑制商业交换的国家政权绝不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特征,更不会是一个强大的文明。

02

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下,罗马帝国最后的余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世界历史进程至此改变。

君士坦丁堡是一个成功防守过20多次大型进攻,屹立千年不倒,拥有5层高大城墙的坚固堡垒,然而却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炮轰击下轰然倒塌。

这种大炮有8米长,炮管是20厘米厚的铜壁,可以发射半吨重的炮弹。

再读《商君书》,看穿古代君王的秘密驭人术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给土耳其人建造巨炮的人是一个叫乌尔班的匈牙利人。一个基督徒,却为宗教敌人建造了武器。穆罕默德二世也为这种巨炮向乌尔班支付了巨额的报酬。

商业是伟大的,总能创造奇迹,思想和技术需要广泛的交流,才能实现其价值。一个尊重商业,鼓励思想技术自由交流的社会才会真正强大,甚至创造奇迹,改写历史。

然而在《商君书》这种帝国统治术里,思想上的固守和愚民却是帝国统治的隐形国策。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禁止百姓迁徙游历,百姓就能愚昧无知,静心耕种。还要禁止“博闻、辩慧”之士游居百县,防止百姓听到有趣新鲜的知识而放弃农业去学习,最终要做到“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的效果。

如果搞的百姓一个个“好辩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那么农民就会人心浮荡,个个“避农战”,国家就会不长久。

甚至还要禁止好听的音乐漂亮衣服在乡里流行,“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只要没有这些靡靡之音奇装异服,百姓就能一门心思工作,达到“气不淫,意必壹”的专心农业效果。

愚民的结果让人民的思想和创造性被死死压制,一个人人只懂得种地别无所长的机器民族,怎么可能成为建造“乌尔班大炮”的那种强大的创新型文明呢?

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愚民政策,却是历代帝王或多或少都会执行的隐形国策,造就一个个“强国弱民”的畸形社会。

03

《商君书》在社会组织形态上追求愚民、疲民、贫民、辱民、弱民这“驭民五术”,其中弱民一项是最重要的论述,全书用“去强”和“弱民”两个篇章来详细论述弱民理论。

弱民核心观点就是开篇那句“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国之务在弱民”

如果想要让战争机器运转,就需要国民对政令唯命是从不敢反抗。这就需要严刑峻法打击犯罪,哪怕犯了小错,也要用重的刑罚惩戒,这样才能杜绝犯罪。

法家对儒家的仁义礼智,嗤之以鼻,书中出现好几处反对儒家的仁义主张,比如: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

如果国家有了礼乐诗书,仁善贤良,孝悌廉洁智慧这十样东西,即便不打仗,国家最终也会亡国。所以要用法家的思想才能使国家强大长久。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

因为任用所谓的善人,那么他们只爱他们的亲人;而任用所谓的“奸民”,那么民众就会遵守国家的法制。民众犯罪了亲亲相隐,就是任用善人的结果;而任用奸民,则能做到民众相互疏远,相互监督。

所以在《商君书》看来,选用地方长官,就是要选用流氓地头蛇这样小人,国家力量才不会被削弱。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这和那些村霸当村长,捣蛋学生当纪律委员可谓异曲同工。

《商君书》鼓吹的“壹山泽”“利出一孔”等经济垄断政策,其结果造成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落后和低下。

历朝历代总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王朝前期文治武功成果的显赫,王朝后期又个个儒弱不堪,不是被草原民族劫掠推翻,就是被内部农民推翻。

为何前后气象差别这么大?这和弱民政策有很大关系。王朝前期诸侯军阀个个武力强盛,整体武力水平很高,后期就要杯酒释兵权,武装垄断在皇帝一人身上。去强弱民后武装没有了竞争,就会停止进步,固步自封的结果就是徒有虚表的清后期八旗兵。

去强弱民的最终目标,就是去掉民间反抗集权的力量,让统治者可以低成本的安心统治。本质其实就是武装和防御能力的国家垄断。但是垄断的结果,也必将是国家整体防御和军事力量的落后和低下。

可知,专制阻碍强大,自由创造文明。


感谢阅读

2020.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