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反响貌似还不错。

于是乎一拍脑门,水了今天的文章,作为前文的一个补充。

具体“水”之前,先讲一个“历史架空小说”的概念。

所谓历史架空小说,即“描述并非真实发生的虚构历史”的小说,包括历史背景及未来。

金庸先生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归类到历史架空小说中。

实际上,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就有很多架空历史小说,譬如我们熟悉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水浒传》与《荡寇志》

《水浒传》就是一部如假包换的架空历史小说。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先说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宣和元年(1119年)中,“宋江起河朔”(相当于今河北省中南部),被称为“河北剧贼”。十二月时,宋江转掠至京东地区(相当于今山东及江苏徐州一带),称为京东“剧贼”或山东“盗”。

知亳州(今属安徽)侯蒙指出,“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但坦诚说,他们的起义“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张叔夜“很轻松”地将他们“招安”了:

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张叔夜传》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张叔夜

宋江接受“招安”后,起义军将领大多被授以官位。

《宣和遗事》载: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去也。

不过,被“招安”的宋江并没有“口服心服”,没过多久又起了义旗。

但这次起义,很快就失败了,宣和四年(1122年),起义被宋将折可存镇压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残酷杀害。

而《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那可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武装力量。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从晃盖等七人劫夺了生辰纲、火并了王伦开始,到“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时,已经发展到了头领一百单八人,雄兵十万余。

八百里梁山泊设六关八寨,水泊外设置四个酒店打探消息,邀接来客;有钱粮仓储,监造作坊,可谓十分气派。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说:小说的确有些夸张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觉得这就算“夸张”,那可就图样图森破了

在《水浒传》后期,除了征方腊,还有北伐征辽的回目(83~89回)。

宣和四年,宋江率领的北伐军,用八个月时间连克檀州、蓟州、霸州、幽州,活捉辽国天寿公主,几乎消灭辽国。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连环画版《水浒传》中的征辽

辽主“竖起降旗”,愿“归降大宋”并“年年进牛马,岁岁献珍宝,再不敢侵犯中国”,“作北方之屏障,年年进纳岁币”。

宣和四年,宋军的确在童贯的率领下,跟辽国打了一架。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彼时的辽国,已经被更北方的女真人摩擦得怀疑人生,全军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按道理说,两军交战,宋军应该十拿九稳。可谁成想,两军在幽州(今北京)交兵,宋军被打得大败亏输,可谓颜面扫地。

因此,金圣叹在批注《水浒传》时,一口气将征辽与伐田虎、王庆一起在评点本中删去,终止于梁山泊英雄聚义。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金圣叹:太丢人....

到了晚清时期,文人俞万春的“续水浒传”《荡寇志》就更离谱了。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连环画版《荡寇志》

《荡寇志》承接金圣叹批注的七十一回本,但书中的梁山好汉一下子成了反面人物,他们连战连败,根本就挡不住官军的进攻,到最后全军覆没。

宋江、吴用、阮氏三雄被凌迟,林冲被气死,花荣被弓箭射死,鲁智深“疯魔”而死,武松被累死、石秀被掏心、孙立被活剐….

这样的转变,让今天的我们看着,实在是欲哭无泪。

当然,为什么《荡寇志》如此“恶贬”梁山,还是有据可依的,有机会跟大家细聊。

《反三国演义》?

你可能看过《三国演义》,但你大概率没听说过《反三国演义》。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一书尽管有着强烈的拥刘抑曹的倾向,但始终没有违背历史事实,让刘备统一中国。“旧小说喜续……独三国演义,根于历史,不可续也”。

不过,到了民国年间,偏有人架空出了一部《反三国(志)演义》。该书据信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上连载,1930年方完结。

作者名为周大荒,湖南人,早年就读于船山书院及湖南省公立法政学校,曾任《民德报》文苑主笔。他褒刘,抑孙,贬曹,“让天下终归于刘”,更大幅度增加了赵云与马超的戏分。

与《三国》里的郁郁不得志不同,《反三国》里的马超智勇双全,堪称蜀汉顶梁柱。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马超

他率军攻克许昌,将曹操七十二疑冢尽皆发掘,并生啖仇人华歆,报父仇,吐尽平生怨气。

在《反三国》中,曹魏势力是反派中的反派。

曹操篡汉称帝,还命华歆将被废的汉献帝刺死;曹丕则未称帝,兵败后投奔辽东,被逼自杀。才华横溢的曹植,因为反对废汉自立,不得不出逃到北方,倒是留下了曹家一脉,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历史中一统天下的司马家族,结局也不怎么样。

诸葛亮的“一生之敌”司马懿,被诸葛亮各种挖坑,最终被地雷炸死;至于儿子司马昭,被赵云“挑于马下”。

而东吴势力,结局也没比曹魏强到哪里去。

吕蒙袭荆州未果,被张飞杀死;丁奉被乱箭穿身,黄盖、张昭、陆逊、周泰、凌统、诸葛瑾等人先后自尽而终。

《三国》和《水浒》的续书,到底有多放飞自我?

哈哈哈哈~

与吴、魏相反,《反三国》里蜀汉势力,堪称开挂。

诸葛亮和“五虎将”皆被封王,天下归刘暂且不说,就连“扶不起的阿斗”,死后都“混”了个“孝愍皇帝,庙号哀宗”。

坦诚说,这本小说有太多YY的成分。而周大荒也不避讳,“兄弟这部书,完全在实行孔明隆中对的一篇文章,处处替孔明填愁补恨,吐气扬眉”。

不过,考虑到成书的年代,作者“褒刘,抑孙,贬曹”的心态倒是可以理解。

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主权被出卖,可谓民不聊生。他以曹魏、孙吴及其党与比诸各路军阀。以蜀汉比诸王者伐罪之师,希冀荡平宇内,以求国泰民安。

唉,何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概就是这样....

上篇文章以金庸先生开头,本篇就以金庸先生结尾。

金庸先生的“梦想”之一,就是写一本“东吴版”的《三国演义》。主角是周瑜、陆逊和陆抗,次主角是孙策、孙权和顾雍以及美人大小二乔。

他说,自己小学时代就把《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但认为《三国》故事的说书人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蜀汉的偏担实在有点过份。

罗贯中因为是山西太原人,所以偏担他的山西同乡关羽,痛贬曹操,那也罢了,竟然连东吴人物也一并贬低,这在他年纪渐长以后, 常常“感到不舒服”。

原来,孙坚、孙策、孙权这些人是浙江富阳人,跟金庸是同乡。

不过,这个“梦想”最终“不了了之”?金庸先生认为,这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 后果必定不佳, 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