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4月書10本:

沒有掘過墓的人

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10 《御伽草紙

/ (日)太宰治 著

湯家寧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大名鼎鼎的日式怪談,嘗其一臠可以從太宰治的這本書開始。這裡面的故事都是作者的玩興之作,太宰治的筆法風格常被歸結為“碎碎念”,其實就是絮叨,似乎不論拋給他一個怎樣的話頭,他都可以順著說下去。這就是故事家的天分,即使奇想也合乎邏輯。此外,“私”的內容也從未遠離過他的寫作,像是《肉瘤公公》和《舌切雀》都能勾起一些快要被淡忘了的童年印象。

最好看的一則當屬《浦島先生》。其中有隻大龜帶浦島先生去龍宮:“您難道沒有想過嗎?為什麼陸地上無數河川不分晝夜地流入海中,海卻還是不增也不減,一直保持著相同的量?這麼多水不斷灌到海里,對海而言的確是很傷腦筋的。解決方案就是有時必須把不必要的水給燒掉……”像一個典型的日本人那樣,浦島先生“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卻還是跟著走;然後,在大龜請他吃某種海櫻桃,並告訴他說吃完可以三百年不老時,這位一直保持風度的浦島二話不說就大吃了起來,因為“我啊,特別討厭老醜。”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本就勢微力弱,所以對於弱者多少有些瞭解,但對於強者的心理就無法明白了。”書中的這句自白,足可說明為什麼太宰如此受人喜愛:用怨艾的口吻說些人人愛聽的大實話,這並不容易。

09 《英國美術的黃金時代》

/(英)威廉·沃恩 著

龍曉瀅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作為通論,這部藝術史專著可謂完美,沃恩將18—19世紀上半段的英國繪畫,人物從霍加斯、雷諾茲、康斯坦博到特納,流派從肖像畫、風俗畫、風景畫到漫畫,全部梳理了一遍,更對作品背後的世象人文有不少觸及。他將風格的形成與轉變同畫家個人狀況以及藝術和政治環境結合起來解釋,顯示了對一切來龍去脈的瞭然於胸。

一個例子:寫到諷刺畫家克魯克香克的時候,沃恩說及薩克雷悲嘆克氏虛擲了自己的才華,在他的生涯後期放棄了諷刺畫這條道路,然而這個轉向是有理由的。因為諷刺畫家謀生所依靠的版畫生意,正在被更廣泛的傳播方式所取代,而社會上的包容度也在加大,克魯克香克對保持之前的批判鋒芒實在厭倦了,這就讓我想到,與他幾乎同時代的狄更斯,在晚期創作中也不願再維持早年的刻薄。

08 《走出黑暗:寫給

/(法)喬治·迪迪-于貝爾曼 著

李洋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雖然小書的一半篇幅都被譯者後記佔掉,還有好些頁是附錄,但此書還是大有可觀之處。它是一個思想者寫給一個電影導演的信,這個導演所拍攝的一部大屠殺題材影片讓思想家情不自禁地寫了許多話。他調用了各種思想資源,從卡夫卡到阿多諾,從本雅明到普里莫·萊維,觸發了用影像手段表現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時需作的步步考慮。這篇長信還不夠長,故而才引出了譯者更長的後記,但後記的價值不亞於正文。

《夜與霧》、《辛德勒名單》、《浩劫》……這一路電影之所以一再問世,在譯者看來,一大原因是“全球化訴求中對某個至高無上的普遍人性的想象”一直沒有終了。此論特別有啟發。這種堅持的想象將西方思想中的核心關懷繼承至今。相反,中國人同樣等級的創痛——南京大屠殺,則始終被棄置於大屠殺話語邊緣,得不到那樣集中的、反覆的關注,對此,文中也給出了簡練到位的解答。

07 《掘墓人: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個冬天

/(德)呂迪格·巴克 豪克·弗里德里希 著

靳慧明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這樣類似剪報集或新聞彙編的作品,還原一段關鍵的歷史時期,或一個戲劇性的歷史時刻,應該是很容易受注目的。魏瑪共和國是一個悲劇,從制度始建時的先天缺陷到野心家的出現、攫權,每一環都似有命運的牽引。劇本已經寫就,人們眼睜睜看著它實施。“看守”一詞是對包括興登堡在內的一干要員的所作所為的最佳概括。

全書中出現的人,沒有一個值得譴責,就連希特勒都是在做他認為最應該做的事情,他所獲得的擁護證明他的目標和手段都為正確。不需要做出“如果當初……就好了”的假設,魏瑪共和得到了它所應得的,屬於壽終正寢而非意外早夭。這裡沒有人是叫不醒的裝睡者,大家都是意識清醒的夢遊人。

06 《沿墳墓而行:穿越東歐大地走向伊斯法罕

/(德)納韋德·凱爾曼尼 著

李雙志 王博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一流水準的遊記,用鷹隼一樣自信的爪子,在一幅凌亂繁複的圖景中抓取。作者從科隆出發,上來就是一大段對熟悉的景象的描繪:“那些流浪漢們,那許許多多的黑色人造革夾克衫;噢,神呀,那些身穿彩色長裙、抱著圍巾裡的孩子的黑髮女人,門牙鑲金,手邊身前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孩子;那些四處晃悠的少年,那些癮君子,身上掛著傷痕……”好作家的一種能力,就是讓事物一面爭相“湧向筆端”,一面保持彼此的陌生感。

犀利的觀察不時可見,在俄羅斯的冬天,露天工作人員穿得如同宇航員一般,反光馬甲讓人感到一陣寒意;在高加索的格羅茲尼,普京和卡德羅夫父子的肖像清除了別的集體記憶,就連斯大林時期民族流亡史都不再展示;在阿塞拜疆這種地方,他遇到的願意和他聊天的人,都像是一個處處警惕的家族裡不安分的成員。書名裡的“墳墓”活在每個人身上。

政治是把人連結到一起的紐帶,也是人們最足以為外人道的牢騷之源。作者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走馬觀花感,因此在到過的每個國家,他都設法切入到政治議題之中,有些人不願談論政治的,比如克里米亞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作者就留一份記錄說“克里米亞的人們都表現得很謹慎”。

05 《自由的流亡者:

永失美國與大英帝國的東山再起》

/(美)馬婭·亞桑諾夫 著

馬睿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在1949年加入國軍”是個常有人重複的笑話,那麼在1780年代初的北美效忠英國國王又屬於什麼情況?《自由的流亡者》一書探討了這個問題。並不是說只有追隨了後來的勝利者,這種追隨才是明智的,而嘲笑那些選擇效忠英王的人都頑梗不化,缺乏遠見,沒有預料到未來的美利堅才是“歷史發展規律”所眷戀的熱土,是更大的愚蠢。

效忠者的理由和信念值得審視,他們的命運需要追蹤,就如同美國最高法院的“九人”表決總要將反對意見記錄在案一樣。亞桑諾夫說,效忠派們公認的原則,是不想割斷自己與國王或大英帝國之間的聯繫,而另一方面,他們不認為新生的美國可以代表他們的生活理想,因此著手實踐,設法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另覓空間,自己創立一個英屬北美版本。這些人裡不僅有白人,還有黑人和印地安人,後者相信得到英帝國的保護才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他們艱苦的倖存之戰構成了這本書裡十分動人的篇章。

“What if”是必須時刻在問的。十三個殖民地必須獨立嗎?如果不獨立又會怎樣?我們會看到,“效忠派”並不是一個類似歷史教材中的“保皇黨”那樣明顯的汙名,效忠派之堅持存在,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英王勢力並沒有在殖民地倒行逆施,野蠻鎮壓獨立力量,相反,英帝國的統治者對自己是有反思的,他們意識到,殖民地掀起獨立運動,暴露的是宗主國在治理上的失誤,因此容許人民做出自己的選擇。作者說得好:英美兩種政體並非對抗的,它們都致力於生命、自由和財產,都“就如何最好地實現這些目標展開了激烈的內部爭論”。此書有個很長的副標題,其中“永失美國”一語真是意味無窮。

04 《活著,繼續寫故事:達爾頓·特朗勃傳

/(美)布魯斯·庫克 著

程建農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達爾頓·特朗勃一生都在寫劇本,他是好萊塢最出色的編劇之一;然而本書作者庫克,在深度訪問特朗勃並且看到他晚年一直在寫的小說後,做出瞭如下的斷言:在一堆他做過的作品面前,特朗勃恐怕更希望能拿出一厚摞書來,可以確切無疑地宣稱是他的書。“電影是脆弱的,基本上是一時光景;那是它的榮光,也是它的遺憾。”

文字生涯的光彩,往往會因為作家為生計的考慮而大為折損,得知一份傑作乃是作家爭取到一筆預付版稅後的產品,總感到一些怪怪的滋味。這本為一個編劇所作的傳記徹底肅清了這種麻煩。特朗勃就是為賺大錢在寫作的,他的物質主義同他的共產黨人身份並存,無論在事業上還是政治上,他的理想都談不上是“崇高”的,而至多隻是“浪漫”的。庫克說,特朗勃的成功在於他能“默默做好自己的手藝”,就書本身的豐厚而言,這個總結是替傳主謙了一下虛。

03 《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

/(美)庫爾特·馮內古特 著

唐建清 王宇光 小二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給馮內古特編這樣一部集子是大好事。馮內古特吃虧的一點在於他的邊緣性,他在政治諷喻、科幻、反烏托邦等幾個領域的交界點來回踩踏,抱有某一期待,比如想看一個關於未來的故事的讀者,看完了會覺得作者跑偏了,或者想看一個諷刺小說的讀者會嫌諷刺力度不夠,諸如此類。這個集子的編者給故事分了類,關於戰爭、關於女性、關於品行、關於未來,等等,其中尤其有幾篇故事是歸為“樂隊指揮”一類,主角是在林肯高中任教的一個樂隊指揮,是個名叫亥姆霍茲的猶太人,此人的原型顯然來自馮內古特少年經歷。

書中的小說,因為有了編者的一篇篇弁言,而更為清晰地反映出馮內古特生平的內心軌跡。他是最苦的那一類作家之一,早早地就操累於家事,身背用小說實現人生志願和支持家庭這兩大任務,他必須絞盡腦汁地寫作,還得不時地考慮別的收入來源。書的編者是馮內古特的老友兼校友,他告訴我們很多這些故事背後的故事,並且說出了作為馮的讀者,他對某些故事的看法曾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是一項神奇的工作,使得這部集子裡的每一則故事都需要一種倍感新鮮的心情去進入,儘管它們的寫作大多出於一種屬於五十年代的、現實主義的道德考慮。

02 《花園裡的哲學

/(西班牙)聖地亞哥·貝魯埃特 著

李曉偉 譯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羅素說,他本以為現代世界已不可能幸福,但通過反思、在國外旅行以及“與我的花匠聊天”,他改變了看法。園丁是一個特別與世無爭的職業,工作內容本身就能帶給人以大滿足。J.Z.庫切的《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中,卑微至極的主人公K也有一項園丁的技能,於是即便孑然一身,也可以從土地自足謀食。

這本書是一項極為追求圓滿的工作。作者謙稱他寫的是“隨筆”,實際上是標準的世界花園史,古往今來,角角落落,英國的廢墟美學,法國的洛可可美學,都寫到了。而花園的“哲學”,可以理解為花園所構建的人與植物和自然的關係,本身就是對哲學思維的促進。

通過理性和對話來實現情感上的沉著或淡漠,這是某些蘇格拉底主義者眼裡通往智慧的必由之路,花園提供瞭如此的場所,如同寺廟都要建在深山裡面一樣。“耕種自己的一個園子”,伏爾泰的話是早晚要用到這裡的;然而這個園子必須理解為象徵,如一種愛好、一塊心田之類,否則又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開銷。

01 《死海之濱》

/(日本)遠藤周作 著

田建國 譯 田建華 校

看書 | 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20世紀的日本作家,我只稀罕兩位:安部公房和遠藤周作。作為日本人,他們分別對應了兩個最扣人心絃的西方思想流派——存在主義和基督教。這兩個都是關注個體的掙扎的,但又各有各關於世人的過問,一個過問愛世人如何可能,另一個過問若愛世人,則會有怎樣的後果。

《死海之濱》是一部小說,但也是一場追尋耶穌的心靈旅程。耶穌經過的那些地方,很多已都是猶太人的基布茲了,然而憑著和一位身在耶路撒冷的老同學的不斷對話,遠藤在思慕之中復活了那些傳說中的故事場景和其中包含的各種嚴峻時刻。

遠藤式的文字別有特色,嚴重的諷刺,教人仰天長嘆的精確,還有值得頻頻點頭的誠實:“神父們在教堂講壇上說出神之愛啦、人類之愛啦這類詞語的時候,總會使我產生一種聽金屬摩擦玻璃聲時那樣的不快之情。”“耗子型的人……世界上也許真有耶穌無論如何都會拋棄的人。”他的思考神經始終緊繃,即使在看到一個普通的村莊時都能獲得超越“思古之幽情”的觸動;而當他停留在現實中,例如寫到偶遇一個日本朝聖團時的見聞時,那種始終保持的微微的諷刺又格外令人稱絕。

祝復工安康,復健順利,復讀的無怨無悔:春書10本

小說與疫病:當文學穿過災難之門

看書 | 知識分子一旦坐下,他的聲音就將越來越小

看書 | 吉姆佩爾,有頭腦的傻瓜或無罪而懺悔的人

看書 | 抓緊空氣:赫貝特的詩

看書 | 《客居己鄉》:匈牙利猶太人的死與生

10月10本書 | 裹緊衣袖,等待寒冬

9月10本書 | 幸好,還有一些並不只是交付“乾貨”的書

看書 | “靈魂三問”後的第四問

看書 | 梅耶荷德的獻祭

看書 | 《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個養蜂人

8月10本書 | 祝賀自己,無論我活多少年

看書 | 用刀尖挑起鑽石的手藝

歌德誕辰270週年:他是如何成為完人的?

遲到的7月10本書 | 原子彈和化療來自同一種力量

有些人的祖先在亂交,有些人的祖先在搞藝術

想象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直到你笑出聲來

看書 | 維也納歡迎希特勒,歷史是無情對無腦的勝利嗎?

看書 | 以色列的總理們,一些特別的人做著特別的事

看書 | 四季是一場終極的懷舊

至愛書 | 美國山川風物四記

6月10本書 | 永遠不要殺你不準備吃的東西

關於猶太-以色列,我的四本壓倉底的書

5月10本書 | 總的來看,讀書還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

看書 | 從今往後,再也沒有為理想而發起的戰爭了

誰最懂言辭,誰就能上六里莊當禪師丨見書

4月10本書 | 有百度則無百年,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

3月書 | 比高級黑更高級的黑

2月書 | 他們在相互糾葛的世界裡 挑戰世道的不公

看書 | 12月的10本書:既不做玩世不恭者,也不悲天憫人

11月11本書(下)| 刀落鞘,鳥歸巢

11月的11本書(上)| 需要多少熱情來阻止一本書的流傳

看書 | 一個人就是一張擺不平的桌子

10月的11本書(下)| 偉大的作者從不說多餘的話

9月11書(上):一個政體可以承載多少嘲諷的目光

至愛書 |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10月的11本書(上):一個女人對自己的凌遲

9月11書(下)| 給苦命的戀情增加一點點優雅

8月11本書 | 強者抽刀向更強者,卻原是自己的親媽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兩副面孔

看書 | 美國人的西部經驗:在自然讀書會上的講話

看人 | 伍迪·艾倫,最純種的猶太人

看書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圓滿

看書 | 一匹馬走進酒吧,和一個我喜歡的翻譯故事

7月11書:“他們不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與苦難相處”

至愛書 | 《從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書 | 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瞪眼

看書 | 普魯斯特和普華永道是不一樣的

至愛書 |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

至愛書 | 《象棋的故事》:哪來的什麼“自由的頌歌”?

至愛書 | 《受害者》:猶太人的頭腦風暴

5月10本書:有個帝國江河日下,有個半島滄海橫流

看書 | 再見,菲利普·羅思

看書 | 帕慕克先生的禮拜X午睡時刻

4月的11本書:親愛的,留住一切是有難度的

看書 | 你是文藝青年,你要學會加戲

看人 | 高爾基150歲:托爾斯泰家門口的流浪漢

看書 | 時間不中止,就像地名不會消失

看書 | 契訶夫說要把奴性一點一滴擠出去……然後呢?

看書 | 讓他活著,就是殺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書 | 平行世界裡那隻懸而未決的貓

看書 | 叔本華:你若安好,那還得了?

厭世才能傳世:9本新書和較新的書

怎樣的帝王將相值得被書寫?

就像昆德拉說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圖

斯文·赫定今天153歲生日,他用人生詮釋了狗的天性

普通讀者 | 基布茲裡的愛與自由

光榮與浪漫,都屬於存在主義的法國

看書 | 11本新書,我選的,以及波蘭人的三駕馬車

看書 |“一個人功成名就後,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書 | 趙松評《自由與愛之地》:如何觸及以色列的靈魂

看書 | 幹什麼都是行當,包括幹那些專門讓人消失的事

看書 | 下半年的這些書,讓我覺得沒有比出版更偉大的事業了

看書 | “我們對狗開槍”

至愛書 | 《死亡的時代》

看書 | 自戀始於照鏡子:淺交往為何盛行於我們的時代?

天生一個雷馬克,腰纏萬貫的流亡者

看書 | 在納粹時期的德國,文學作品都在描繪生活的美好

福克納120週年記:今天,你必須像個健身者一樣走進約克納帕塔法

諾獎作家庫切:自律、孤僻,並在羞恥感中艱難生活 | 檢書

當躲閃成了藝術,當沒出息上升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書 | 讓我遺忘你,非洲

福克納的花瓶和痰盂,現在都是奢侈品

這本狄更斯讀過500遍的書,飽蘸著憤怒和理想主義 | 檢書

看書 | 人們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時候,才會是幸福的

再喪也喪不過波德萊爾 ——《惡之花》首版160年記

看書·特別版 | 你來到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書 | 孤獨的更新版,仍是孤獨

看書 | 互聯網拉開的代溝太寬,精衛都表示要放棄了

18世紀最後的五年裡,法國人把婚姻變成了消遣

看書 | 雖不比雨果風華絕代,但這個沉悶陰鬱的胖子卻是法國真正的國寶

本文系原創

首發《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