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武漢,從來不是個平庸的城市。中國的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與武漢“結緣”的不在少數。這次“抗疫”戰鬥,做為主戰場的武漢,為全中國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為全世界的“抗疫”行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向英雄的武漢人民致敬!

看到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等機構發佈《新冠肺炎疫情下旅遊需求趨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武漢成為網民最想去旅遊的城市。”之後,憶起自己曾經的一段武漢趣事,和大家說說。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我第一次去武漢是2004年。

一出火車站,“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的聲音就回響在了耳邊。只有當書本上的文字落實到實景實物的時候,枯燥的知識才變得生動——

江漢路兩旁的各色西式建築,提醒著我啥叫中國的“通商口岸”……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鄂軍都督府,向我訴說著當年辛亥革命的風起雲湧……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古琴臺,告訴了我那流傳千年的知音故事其實並不在江湖之遠……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這讓來自北方同樣是省會城市的我心生慚愧。如同都是大學生,人家那是“211”,而我只是……

入住酒店之後,朋友約好晚上一起吃飯。當晚,為了陪好我這位“北方人”(大慨在許多南方朋友印象中,“北方人”是“能喝酒”的同義詞),朋友還叫上了另外二位武漢小夥陪餐。在一家餐廳推杯換盞,邊吃邊喝邊聊。武漢朋友的好客,如同杯中的白酒,讓人陶醉。不知不覺間,酒乾菜盡。年輕的朋友意猶未盡,一定要帶我去品嚐武漢的特色小吃。於是四人驅車前往吉慶街(特別註明:那時國家尚無禁止酒後駕車的規定)。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原產地辣鴨頸,吃到嘴裡,口舌冒火,沒有冰啤酒的“護駕”是萬萬不可的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現在回想起來,我現在的“耐辣度”可能就緣於那次武漢經歷,要知道當時的北方還不似今天遍地辣街——

十幾瓶冰啤下肚,不但沒有“澆滅”武漢朋友的熱情,反而讓他們更為興致盎然。結賬之後,非要帶我再去體驗一下武漢人的晚間文化生活,來到了一家綜藝演出的大舞臺(名字已經想不起來了),看著舞臺上演員的精彩表演,聽著聽不懂的武漢方言,淹沒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叫好聲中。這時,服務員又打開了紅酒……

從一次喝酒經歷,“漫說”我的武漢印象

演出結束的時候,三位武漢小夥已經有些語無倫次了。於是,我,這個被招待的外地客人,在分別把他們三位送回各自家中之後,才回到了酒店……

現在想起來,還會露出笑意,年輕時的一件小“荒唐”,也是個值得回味的趣事。讓我頗為“得意”的,是結識夠朋友的武漢“哥們”,還有我當年的好酒量……

願每一位武漢朋友,願天下每一個人,都能遠離疫魔與病痛,美好、平安、吉祥!

您有什麼有趣的武漢經歷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