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龙虾的季节,小龙虾在怎么成为夜宵之王的呢?

又到了小龙虾的季节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小龙虾从默默无闻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夜宵之王”。为什么这么多人吃小龙虾?是什么把小龙虾推到了现在的位置?

又到了小龙虾的季节,小龙虾在怎么成为夜宵之王的呢?

小龙虾是如何走向全国的

小龙虾在全国的兴起可以在北京的贵街看到。作为北京最大的夜宵聚集地之一,小龙虾在2002年真正引起了桂姐的关注。由于市政改造,桂街的大量企业面临被拆除,其知名度急剧下降。 受盱眙龙虾节的启发,华作为拆迁后仅存的几家大店之一,为了吸引商家,提议在桂街组织一次小龙虾节。这次活动不仅挽救了桂街的生意,也给了马骁一个在桂街的位置。 然而,在桂街的这个时候,人们仍然强调小龙虾的“辛辣”特性。它甚至可以被称为“没有辛辣,没有夜生活”。至于小龙虾,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绝对的声音。


百度指数——小龙虾的指数暴增出现在13年中,并达到周期性稳定

麻小的全民狂欢要算在2014年之后,奥运会、世界杯从专业体育赛事变成了全民的娱乐性活动,夏天傍晚寻一处大排档,聚集三五好友,边喝酒边吃宵夜,聊天看节目成为北京夜生活的常态,自带社交属性和全频段覆盖能力的麻小超越烧烤和火锅,成为夜宵的主力阵容。


小龙虾成为“夜宵之王”的必然条件

1、社交属性

回头想想小龙虾全民普及的2014年前后,那是一个喝星巴克还要拍照发朋友圈的时代。以小龙虾的“姿色”,醒目的红色配上“成堆”的量级,视觉冲击不言而喻,轻松就能成为“深夜放毒”的佼佼者。

2014年,微信支付面世,微信月活用户达5亿,至2014年6月,微信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增长了26%,排在所有社交平台的首位。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2014年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两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放下手机,回归生活”的呼声已经初见端倪,还记得聚餐时全体没收手机,谁先拿手机谁买单的游戏吗?相信不少人都有所经历。让人腾不出手的小龙虾则被当成了回归本我的一大利器,当这种说法随着社交媒体传播开来,小龙虾就理所应当成了社交聚餐的最佳选择。

2、明显的季节性

小龙虾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四月至六月为高峰,与餐饮大排档和夜市高峰期重合,消费需求与生产力的契合进一步加强了小龙虾的增长势头。

3、全民性和普适性

小龙虾的全民性和普适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单就小龙虾本身而言,没有类似其他水产的腥味或者其他味道,因此给烹饪方法预留的发挥空间更大。盱眙十三香小龙虾、潜江油焖大虾、长沙口味虾、北京麻小等等,总有一种口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而从时间和场景上来讲,小龙虾的普适性也要更强,可堂食可外卖、可冷餐可热食、可做正餐也可做休食……单从这一点上来讲,就要优于夜宵的两大品类——火锅和烧烤。

水产强调鲜活,小龙虾不仅在冷链运输方面由于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损耗更低,通过工业化的生产也可以制成半成品和熟制加工品,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而言,对于风味影响微乎其微,这也使得小龙虾可以在更广泛的地方进行相对标准化的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