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网络小说题材和框架总是千篇一律?文字表现力很差?

AA野兽


网络小说也是小说中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写小说的载体,不能全盘否定认定所有的网络小说都是这样的,也会很多值得去看的小说。

之所以出现题目中的这些问题,是因为网络时代,受众群体更多,写作的门槛降低,几乎所有人都会写,写的人多了,看的人也就多了,模仿的也就多了,就会出现框架相似,题材差不多的小说,模仿不算错,但一味的模仿,甚至抄袭就没有多大意义,刚开始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想写好文章,还是要从前期模仿中走出来,这样才会写出好文章。


小言可爱


因为现在网文是买方市场,读者说了算。

网文读者2018年就已破四亿,作者一千七百多万,签约的就有八十多万。

按照读者的选择,不能签约的只能照着签约的去写,扑街的只能学着大神去写,逐渐形成套路。

例如,曾经,装逼打脸才能让读者爽,让读者代入,兴奋、满足一番,于是大家都那样写。

读者一边痛骂套路,一边又看得不能自拔。

后来装逼打脸也在发展变化,正如头条一个作者所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中的快乐反而越来越难得了,只能从网络小说中得到一些慰藉。

读者一边痛骂套路,一边又看得不能自拔。

因为生活太压抑了,读者需要一个渠道去宣泄。

以前的读者,还能接受书中有一些虐主的情节,但是现在基本成了毒点。

生活已经这么惨了,谁还愿意在书中继续受虐?

女频言情小说有一段时间流行过虐文,男女主虐恋爱得死去活来,就像韩剧《蓝色生死恋》一样。

但是现在的读者又开始喜欢甜文了,宁愿在狗粮里沉醉,也不要看虐文。

因为现实中的爱情已经够残酷了,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都不愿意再来书中受虐。

随着爽文、虐文、甜文依次受到欢迎,随着玄幻受欢迎,都市受欢迎,穿越受欢迎,重生受欢迎,总裁文受欢迎,女婿文受欢迎……,也就造成千篇一律的追逐。

加以现在对网文提高要求,限制一些东西,作者在允许范围更大可能相遇。

说到底读网文就是得到娱乐刺激与发泄,没有多少作者和读者打算通过读写网文思考人生社会与人性,当然也不会在乎作品的文采、表现力。

比文学比小说丰富复杂的是生活,而网文常常脱离生活,异想天开,极力适应野心勃勃又鸭梨山大的读者的处境和心理。

就像美女宣言,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网文就是作者为读者们虚构的宝马。

究其实,小说原本是供读者打发时光,排遣寂寞,开心一笑或尽情一哭的娱乐设施,就是《红楼梦》那么高雅那么富于文化、思想,也是体验故事宣泄情感之后才谈得上思考与批判。

网文怎样向纯文学看齐和融合,这是一个时代的人类文学命题,好在后现代文学正在由现代派的荒诞超现实意识流回归写实,并与通俗娱乐文学合流。


大悔忆智周


网络小说题材范围越来越狭窄,框架千篇一律和文字粗糙,都是市场筛选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网络写作兴起之后,小说创作的门槛大幅度降低。大量低水平写手涌入。他们中绝大部分并非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仅仅只是想通过写小说发财。于是靠“手速”取胜,以超强的更新频次,彻底挤走了有创新能力的低手速创作者。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许多新晋写手发现:成熟的套路可以节省时间,更加高效地获取利益。于是大家放弃了创新。而小说平台为了赚钱,也鼓励写手进行套路化创作。

在“爆发更新”的状态下,不要说普通写手做不到文字精细化,就算是世界级别的大文豪也只能写“粗糙的文字”。而网文赚的就是快钱,作者根本没有精修的时间。

创意很难,于是很多人越写越长。要写长篇就得灌水,越灌越水。

一、网文写手整体“太年轻”



写小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要写好小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难点在于作者的思维能力。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网络小说的内核就是故事,所以网络小说需要有生活的原型。

然而现在的网络写手,创作灵感大多直接来源于别人的小说。他们平时只看网文,不看名著,更不会抬眼看周围的世界。久而久之,思维受到了经验的局限,创作只能照搬现成的框架模型。

而另一部分写手,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掌握把生活原型转化为艺术原型的能力,自然无法打破框架,进行创新。


二、网文创新没有适合的土壤

目前网络的文学现状决定了,很难创新。创新意味着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要担风险的。

网络小说创新需要时间成本。许多写手写网络小说是因为缺钱,想赚快钱,他们耗不起那个时间。一旦发现没有收益,他们就会“砍文”。然后另开新稿。

大部分的网络小说平台,主要是以读者的反应来决定作品曝光频率和次数,或者是以排行榜的形式,引导读者阅读。

套路小说数量巨大,更新迅猛,造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一部创新小说,很可能还没有火起来,就被套路的泥石流淹没了。


创新小说有一个读者接受的过程。二十多年前,台湾爱情文学天后席绢写古装穿越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被台湾多家出版社退稿,最后万盛(飞田)的编辑看帮她出版,顿时带火了古装穿越小说题材。

而刘慈欣的三体,一开始在国内也是骂声一片。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得到广泛的认可。席绢最初写言情是出于爱好,刘慈欣本身是有正式工作的,他们最初都不打算靠这个吃饭。但网络写手不同。

今天中国的网络小说写手,纯“为爱发电”的也有,但是成功的很少。


三、创作质量与速度很难兼得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大家都告诫后辈: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海明威《老人与海》,酝酿写作二十年,《红楼梦》修了十年,金庸全集反复修改二十多年。虽然有的时候,写得快未必一定不好。但是

像中国今天的网文一样,日更万言的,事实证明基本不太好。

错字、病句一大箩筐。前言不搭后语,有一些根本没有逻辑。但是平台却用日更新量来激励作者,批量生产文字垃圾。


你每天只要日更三千、四千、八千,你一个月就可能得到一千块。底层网络写手很穷,一千块对她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这一千块,只有写粗糙的文章。

创新很困难。对于网络小说作者而言,能够写出一本阅读、收藏都不错的小说是很不容易。为了加速吃老本,大多数人选择在旧书里面灌水。只能借旧有的框架,写粗糙的文章。

因为从前得到的利益告诉他:即使写得稀巴烂,一样有人花钱看。不管是平台还是读者,只要有人肯花钱,何乐不为?


结语:现在网文平台,是根据一本书的火爆程度来决定曝光度的。即使你有创新,除非一开始你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否则你的创新小说都谈不上“举步维艰”,就会直接石沉大海。根本不会有人看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极少数“真心热爱网文创作的人”,99%的网络写手选择来写书,都是因为没有别的生财之道,所以多数人只追逐眼前利益。

观者也不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国网络小说还没有死,就说明暂时它还有市场。

看得出网络小说幼稚、老套的人,说明你已经过了吃快餐的年纪。不用浪费时间读网络小说了,也不用太郁闷。

假如有一天,真的有太多人觉得它不好,它自然就会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