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每逢佳节,少不了聚会。这聚会里面,更少不了同学聚会。当然,今年由于疫情,取消了面对面的聚会,但也会在网上彼此联络一下。想想毕业这么多年了,经历了很多场同学聚会,除了吃喝以外,倒是发现些有趣的现象。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那就是原来在学校里叱咤风云,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学霸们,多数在社会上工作平平,籍籍无名,甚至跌破眼镜的是,还有一位正在失业中;而反观那些在学校里成绩平平,常常徘徊在冷宫里的差生们,好多都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事业有成,更令我们惊奇的是,有一位已经成为我们班的首富。

  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可是问了身边很多朋友,他们也反馈说有同样的感受。这或许不是绝对的现象,但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呢?按我们的惯常思维,这些在学校里如同明星般耀眼的学霸们,理所当然会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再续辉煌。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知道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今天我想从“学”与“习”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我在读《论语》时,受到其中一句话的启发。这句话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这句话里,孔子提到了“学”与“习”的关系,“学”我们都好理解,关键是这个“习”字。我们从甲骨文上看,“习”的上面是一个“羽”字,下面是一个“日”字,意思是鸟儿在阳光下练习飞翔。从这里可以看出,“习”字有实践,践行的意思。那么,孔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时候,既要“学”,也要“习”。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问题。其实,大家回顾一下自己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也能感受到,在学校更重“学”,而轻“习”。学校,在我看来,更像一座标准化的养鸡工厂。每个学生,就像这里面的每只鸡一样,被固定在一个个鸡笼里面,被喂着各种“知识”的饲料。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那些被知识灌得又肥又胖的学霸们,自然就成了养殖场的最爱;而那些吃不惯饲料,自己想要找食吃的差生们,却成了标准化工厂的残次品。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差生们更重“习”。你想,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哪个不是动手能力很强的人。

  结果到了社会上,规则改变了。社会更像一个散养的鸡场,每只鸡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食吃。而原来习惯了被喂养的学霸们,此刻很难找到食物;反而在学校里愿意自己找食吃的差生们,此刻却如鱼得水,吃得肚圆体胖。

  因为社会更重“习”。你想,现在的社会上多现实啊!谁有功夫听你瞎掰活,干出多少成绩,拿多少钱。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干不出成绩,照样一分钱拿不到。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这倒让我想起了战国时期的赵括,当年的赵括,那兵书背的滚瓜熟,谈论起兵法,头头是道,没人能说的过他。就连他爹赵奢,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这赵奢可是一员老将,身经百战,和廉颇齐名。在今天看来,赵括简直就是个超级学霸。当然,赵括自己也是这么想得,认为自己就是战神,天下七国无敌手的“孤独求败”。

  结果怎么样,长平之战,被秦军打得屁滚尿流,坑了40万赵军不说,差点葬送了赵国。简直是坑了爹,又坑了国家。

  再看看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输出了更多的赵括同学。读了几年的市场营销,就真以为自己是乔·吉拉德;上了几年的工商管理,就把自个当成杰克·韦尔奇。一出校门,小公司看不上,普通工作不愿干,最起码也得500强,至少也得中层领导。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于是,这些人就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希望与绝望中挣扎,白白错失了很多机会,也浪费了大好时光。

  反观那些差生们,更像是《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属于实干家。他们不在乎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你看李云龙,要是在学校里,那肯定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因为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而在社会上,他却混的风生水起。从一个大头兵,一路做到了军长。你给他一个弱团,他能给你整成模范团;你就是啥也不给他,他也能给你拉出一支队伍来。队伍缺枪缺炮,他总有办法搞到;敌方实力再强,他总能出奇制胜。哪怕对方是黄埔的高材生,也照样是他的阶下囚。

书路聊论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由此可见,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原本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可实际上,却使得学校和社会割裂开了,成了两个独立的世界。正如孔子所说的,学习既要“学”,也要“习”。只有学校把“习”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

  所以,想要学会飞翔,就要去天空;想要学会游泳,就得去水中。学习不能只“学”,而忘了“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