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擼串少擼課,民科大師繞道過

經濟放緩,企業轉型,特別是小微企業主在夾縫中生存,巨大的焦慮催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乎,各種商業培訓課,各種商業模式創新理論應運而生,層出不窮,如過江之鯽。一時泥沙俱下,魚目混珠,李鬼橫行。許多看到機會的人,搖身一變成了大師,換個馬甲出來指點江山。那些辛辛苦苦比996還996的小微企業主,節衣縮食省下晚上擼串的錢,交費聽那些大師的洗禮。

多擼串少擼課,民科大師繞道過

“你有病。我有藥”的商業培訓課

昨天上午在朋友的勸說下看了一場網絡直播的關於商業模式的講座,據說他發明了讓營銷翻100倍的方法。朋友說為了他也要看,當是幫他看,以後好有共同語言。在對朋友的期待中,我試圖喜歡上那個講課者以及內容,但真的對不起朋友了。對於其中的商業案例,解讀的有點不明所以,不知所云,越聽越糊塗。鑑於這個人比較火,也就略去名字吧。據說是四天的大課,昨天上午是第三天。

舉個例子,他說老闆們聽完他的課,最應該去的地方是五金店,買一把菜刀和一把錘子。然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鎖上門。把你的大老闆桌砸了,把你的老闆椅砸了,把你的公章砸了。當然,這是個比喻,如果真砸了,他也不負責任。用形象的例子講課無可厚非,應該如禪宗的打機鋒公案似的,為的是讓你醍醐灌頂,頓悟。不可否認,這位大師是個會講故事的人,在說砸老闆桌之前,大概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講了兩個情景:一、回家,抱太太(充滿了詼諧幽默還有點小黃書的味道);二、回到辦公室,然後又是車間主任、銷售、採購、財務一類的如何來找你。故事講的生動有趣,情景再現,讓在座忍俊不禁!

在大家意猶未盡之際,大師拋出了自己的觀點:現在要輕資本運作,由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以用戶為中心;彷彿禪師的當頭棒喝,給人“醍醐灌頂”的感覺。聽到這裡,我就沒有再聽了,後面的不知道,不過結論可能顯而易見,他的模式大概其無非就是社交電商、六度分割、用戶裂變之類高尚而正確的大詞。什麼什麼思維之類。遁入玄學門徑,肅然而起高山仰止之情也!

但凡這類武功秘笈類的這種課,就如同這麼網絡上的虛假信息一般,看他的標題和海報就明白了。一般的標題都會是“顛覆XX”“XX思維”“XX革命”“增長X倍”等等,海報上則是一副高深莫測的深笑、兩手抱胸前、志得意滿的樣子。

浸潤麼媒體多年,對一些宣傳手段和其中的套路,還是略知一二。這種課程與電視上的“醫療養生”節目一樣,簡單遵從“你有病 我有藥”模式,大概這個節目的黃金時間在晚上6-7點,一般會是上來就請某個專家來說一些症狀,說的老頭老太太們頻頻點頭,然後拋出一劑藥方,講的都是大家平時都知道的正確的廢話。當然,像張悟本那樣讓人生吃茄子,是個別的無良或者無知。

無良:本著看病不治病的心理,為的是自己受歡迎,利用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控制別人的心智,達到名利雙收。

無知:有些東西說著說著,自己都相信了。困在自己的認知框架裡,認為真的自己可以治病救人,懸壺濟世!比如西方古代醫學裡的“放血療法”,美國的國父華盛頓就是因過度醫療,放了太多的血而逝(我這裡不說博大精深的中醫)。

他們銷售的不是思想:他們銷售的是恐懼,賣的是情緒。利用的是你的焦慮,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惴惴不安!

多擼串少擼課,民科大師繞道過

商業不是物理學

商業世界,太複雜。當我們在接觸到各種商業理論的時候,要有一個清醒的意識。那就是, 在商業這個複雜世界裡,構成科學大廈的兩個重要基礎——嚴格的因果律和定律的可重複性——在商業世界都是不太成立的。換句話說,我們千萬不能以為商業是科學。不過,雖然商業和物理學都在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它們有著一些本質的區別。研究物理的過程就是:觀察世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其中蘊含了兩個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基礎邏輯:一是嚴格的因果律,二是定律的可重複性。

為什麼商業世界不具備嚴格的因果律:我們研究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很多時候是為了造飛機、造汽車、造船。研究化學是因為可以造出更安全好用的塑料,使生活更加便捷。那商業呢?除了我們人人都有好奇心,我們還希望在商業中看到各種現象,學到各種規律,瞭解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最後能夠為我所用。然鵝,那些商業領袖們的演講,聽聽而已,並不具有因果相關性。什麼是嚴格的因果律? 說的是,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原因,是原因導致了結果。因為一個蘋果存在,你把它扔到了天上,於是它掉到了地上。如果這個蘋果不存在,或者你並沒有扔它,那麼蘋果掉在地上的這個結果也就不會存在。換句話說,只要你湊齊了所有的初始條件,執行一遍這個物理過程,那麼結果就是必然的,是一個非常嚴絲合縫的,從初始條件推到最終結果的過程。相信你能理解。

多擼串少擼課,民科大師繞道過

因果邏輯圖

那什麼是定律的可重複性? 簡單來說,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站在地球上往上扔一個蘋果,它都一定會掉在地上,這個結果是可重複的。不管是牛頓在幾百年前扔,還是美國總統在白宮扔,還是我來扔,都沒有區別。換句話說,定律之所以是定律,是因為它能預測未來。所以,一旦你有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武器,你就可以非常大膽自信地和人說,現在只要你向上扔蘋果,它一定會落下來。結果是非常確定的。這兩個邏輯,可以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兩個邏輯了,相信很少有人把這麼基本的事情拎出來給你講。你可以想象,沒有嚴格的因果律和定律的可重複性,整個科學大廈都是無法存在的。如果一個規律不能重複,也就不能叫規律了。

那些成功的商業領袖們,言之鑿鑿的分享,很多時候也不過是事後的總結。事情往往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就成功了,而且還常常犯歸因謬誤的錯誤。歸因謬誤,就是兩個在時間序列上先後發生的事件,“果”是一定的結果,但“因”充滿著不確定性。首先是數量的不確定,其次是質量的不確定,顯因、隱因、主因、輔因、合成因……眾多的因聚到一起,才會產生某一種不聚到一起不可能產生的作用。所以, 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包裹 ,甚至可以理解為一個黑箱。它是怎麼導致的這個結果我們不知道,它裡面到底有多少東西我們不知道。

那些大師們講的是什麼呢?它是從一個固定的結果出發,或者存在的想象出發,倒推一個原因,然後從原因包裡頭拎出某一個原因。這個原因看起來好像是個原因,但它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甚至是正面還是反面的作用都不能確定。有的人幹了很多跟他目標相違背的事情,但這個目標最終實現的時候,他甚至會覺得他乾的那些事情,就是這個所謂成績的重要原因。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他無形中搞了一些破壞,但破壞並未得逞,有其他的因素導致了成功,而他反把這些破壞性因素歸結為原因。

還有一些是不是原因的原因,但講起來比較符合主流價值觀。也就是正確的廢話,比如媒體的內容為王;比如,天命所歸。明朝的朱重八同學,本來是想當個土匪強盜,混個肚兒圓。沒想到搶著搶著就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然後知識分子們就總結來總結去,可能看到這些事後總結,朱重八同學自己都不相信。但看多了,自己都相信自己的天命所歸,真龍天子了。

還有一些原因,可能根本就不是原因,只是在時間的因果序列中處於前面,這就是典型的“雄雞一唱天下白”, 大公雞老以為天是它叫亮的,因為每次它叫完後天就亮了。這就是上述那些課裡面特別不靠譜的地方。

那些舉著商業科學大旗的商業理論,邏輯自洽不不難。某天,看了本《掃除力》的書,就開始給公司開藥方,要增加公司裡的掃除力,細節決定成敗。於是,要求公司每個人都要進行打掃行動,搞起五講四美三熱愛來。雖然增加了些額外的負擔,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畢竟辦公桌乾淨點總沒錯。如果牽扯到企業變革這樣生死攸關的大事,拿別人的理論來實驗,首先要問,責任誰來擔。就像前面那位大師,辦公桌真砸了,辦公室不要了,開始流動辦公,跑廁所裡去辦公關注細節去了。這時不巧,來個什麼領導視察或者大客戶談業務,總不能拉人家到廁所裡去,一人一個坑,蹲在那裡談吧。

多擼串少擼課,民科大師繞道過

總而言之,一切聲稱自己發現了一套“武功秘笈”商業定律的言論,都值得提高警惕。你盯著的是心靈啟迪,他盯著的是你的錢袋。就像聽成功學的一般是聽完該洗洗睡還是洗洗睡,講成功學的都步入了成功的殿堂。串還是要擼,課還是要上。上之前,看看他的履歷。至於那些“民科”級別的營銷大師、商業導師,還是省下擼課的錢。大熱的天,約三五好友,喝啤酒擼串海闊天空的神侃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