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朋友圈:哪一類人最值得做朋友?

水滸傳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繪了個性鮮明的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為人處世的描述。

讓我們一起梳理下小說中涉及的朋友關係,聊一聊哪一類人最適合做朋友。

  • 三觀一致是交友的基礎

小說開篇,史進、魯智深、李忠在酒樓遇金家父女,魯智深出手相助,為金家父女籌盤纏:史進取出十兩銀子,李忠摸出二兩銀子。

此處魯智深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隨後又將銀子丟還給了李忠。

初次見面,魯智深已不喜李忠為人,並且不加掩飾。

我們平時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魯智深自身豁達,今朝有酒今朝醉,對金錢不在乎,與金家父女雖第一次見面卻肯仗義疏財;李忠為人不夠爽快,惜財吝嗇。兩人為人處事之道不同,自然不會深交。

待桃花山遇見李忠和周通時,因為嫌二人慳吝,魯智深趁二人下山打劫,直接取了山寨的金銀酒器,連招呼都沒打,從後山溜了。

  • 情商高的人心思縝密,更適合做朋友

魯智深離開桃花山後,一路奔波到了相國寺,後來遇到了林沖。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因林沖妻子被高衙內調戲,魯智深要出頭打抱不平。

在此之後又發生一系列事件:林沖被陷害發配至滄州,在發配途中險些被兩個官差殺害,幸好魯智深一路緊跟,及時救了林沖,並且護送至滄州附近。

途中魯智深在官差有意探聽底細時,表現得極為警覺,直接揭穿了官差的意圖。

縱觀整個事件,我們發現,魯智深的表現可圈可點:對好友熱情仗義,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在面對官差的試探時,又表現的心思縝密,回答滴水不漏。

而林沖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卻有些讓人失望:前一日買了把來歷不明的寶刀,次日就被兩個陌生承局不經意間帶到了白虎堂,被陷害後定了罪;在流放途中,毫無戒心,喝醉後被官差用滾水燙傷了雙腳;在官差套話時,順口將魯智深的底細透了出來,間接導致魯智深日後被高太尉追捕而東躲西藏。

林沖的胸無城府不僅讓自己深陷絕境,還連累了朋友。

  • 遠離兩面三刀的小人

在林沖被陷害發配和後來被逼上梁山的過程中,他所謂的好友陸謙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且來看下。

陸謙和林沖平時交好,然而在關鍵時刻,"只要小衙內喜歡,卻顧不得朋友交情"。

此後陸謙三番兩次用計陷害林沖卻都落空。最終於風雪夜在火燒草料場時被林沖一刀解決。

類似陸謙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識別提防,如果不幸遇到,最好敬而遠之,切莫交心。

  • 恩怨分明、知恩圖報之人可與之深交

武松未見宋江之時,就佩服宋江"仗義疏財,扶危濟困"。

柴進莊園裡,武松第一次見宋江時險些鬧出誤會,卻在認出後跪倒在地,認錯道歉。

隨後宋江每日帶挈武松,飲酒相陪,對武松甚為欣賞。

武松感此知遇之恩,拜宋江為義兄。

這種結拜帶有感激之情:你賞識我,我心存感激,就認你做大哥並且願意效勞。

等宋江坐了梁山頭把交椅的時候,兩個人的地位懸殊,友情維持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

在潘金蓮謀害武大郎後,武松查明兄長死因,先是告官,在官府放任不管之時,請鄉鄰見證,先是了結了潘金蓮,之後又收拾了西門慶。在此過程中,武松並未殃及無辜。

武松為兄長報仇後被髮配到孟州道。途經十字坡時智鬥孫二孃,後與張青、孫二孃結識。有感於二人厚意,遂結拜張青為兄。

到孟州後,施恩對武松以禮相待。武松為報恩情,醉打蔣門神,替施恩奪回了快活林。

從多次結義來看,武松作為性情中人,待人全心全意、毫不做作。常言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武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

這裡邊雖有江湖人的利益算計,卻更凸顯了武松難能可貴的品質:知恩圖報。

除此之外,《水滸傳》中描寫其他人物結義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戴宗和楊林、楊雄和石秀等等。然而大多數的描寫都是一筆帶過,作者唯獨濃墨重彩的刻畫了魯智深和武松的形象,並且深入人心。

縱覽全書,魯智深和武松兩人集中了以下作為朋友的優良品質:豪爽熱情、仗義疏財、為人誠懇、知恩圖報。以他們為代表的這類人最值得做朋友。

【本文原創,頭條號首發,如無授權,禁止轉載。】

《水滸傳》裡的朋友圈:哪一類人最值得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