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晚飯後,照例打開微信朗誦交流群,聽誦友們讀書。士別三日當刮目看,一個原本誦讀水平不敢恭維的女性誦友,在拜師朗誦名家支離疏門下後,朗誦水平突飛猛進,聽她在群裡的誦讀,幾乎不敢相信和兩個月之前出自同一人。就想和她私聊一下,祝賀祝賀她的長足進步。誰知點擊群裡她的頭像居然無法私聊,因為不是微信好友。

怎麼回事?半年前明明加過好友並且聊過天的啊。敗興,那就不祝賀了,也許她換手機通訊錄好友遺失了吧。

接著瀏覽朋友圈,發現許多熟人都在分享同一個消息:一個本市電視臺記者當然也是朗誦交流群裡公認的“好聲音”,在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四部門聯合主辦的全國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中憑藉演講作品《大國工匠》闖入全國十強,榮獲全國“最佳選手”稱號。而這個好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我是所在公司的博士科研團隊帶頭人龐輝勇,在新時期科技創新研發第三代核電核島用鋼,擔當國家重任。該故事以河鋼舞鋼打造國之重器的典型事蹟,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砥礪奮進,肩負新使命,科技報國的崇高精神。無疑,這個榮耀既是獲獎記者本人的榮耀,也是我們龐輝勇博士團隊的榮耀!作為一個曾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多年的過來人,我本能地想要宣傳這個事情,就在微信上聯繫該記者,想和他聊聊,誰知,在我的微信通訊錄裡怎麼也找不到早前加了好友的他,想了半天,明白過來,應該是人家不知何時已經把我刪除或拉黑了!

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心裡泛上一股說不出滋味的滋味,我又神經質地查找另一個在朗誦群裡加的大姐,像是要故意應驗我的猜測,她也從我的通訊錄裡消失了。

當然,可以理解成他(她)們都換手機了。但是怎麼也抑制不住心底緩緩升起的一股悲涼。大概沒有幾個人能愉快接受自己被人嫌討人厭的事實吧,我承認自己不能免俗,原本計劃好要讀書的夜晚就這麼在一種突然襲來的難過悲涼裡廢掉了。

我開始深刻反省自己在這個朗誦交流群裡的表現,因為堅信多讀多練就會提高,在群裡我比較活躍,一有時間就發聲練習,發聲之多可能有些招人煩;另外曬過兩次在“唱吧”錄製的朗誦作品登上河南榜的截圖,也會被大家認為愛炫耀自己。除此之外,我檢視不出還有哪些地方會犯眾怒特招人煩。

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其實有兩條就足夠了。在一個群體中,你勤奮積極會帶來正能量,同時也會討人嫌,相比之下就你積極人家都落後,你那樣堅持不懈地練習還想鬧哪出?想成名成家當老師嗎?也不照照鏡子看清楚自己是誰。至於曬截圖炫耀上河南榜,天啊,那就更輕狂了,本已不年少,居然還輕狂?河南榜誰還不能上啊? 我只是沒功夫上,我只是不稀罕上!做人要低調,明白不?

明白是明白,忍不住還是跟朋友吐槽。她笑我不淡定,這點子無足掛齒的小事也能打擊到我?不理它就是了。

“檢查下通訊錄,看你有多少親戚朋友或同事刪了你?”她問我“一個也沒有。”我回答。

那不結了。三二個微信群友刪了你,能說明你的人品有問題,還是能證明你學藝不精獲得的榮譽獎勵都是假的?或是影響到了你的工作學習或家庭幸福?都沒有!那還幹嘛放在心上把它看那麼重?微信時代,誰還不會刪個人拉個黑?你就從來沒有刪除或拉黑過別人嗎?

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還真有。我想起來,我刪黑的人有四類,一類是做微商不停在朋友圈發廣告刷屏的人,一類是每天聊天發鏈接逼你看他文章的人,一類是時過境遷看名字實在想不起來他(她)是誰的人,還有一類是同行過一段後發現格格不入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人。因為手機容量有限,我當然不能讓這些與我無關的人和信息佔據我寶貴的內存。

當然,每個人的思想認識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對待微信好友的處理方式也會不一樣,有些商人的微信裡有成千上萬的好友,一些名人的陌路粉絲更是不計其數,要想每一個都被關注,每一個都能善始善終存在,也是不太可能。人總是首先關注和保存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信息,那些跟不上節奏的、合不來思想的、不一條道路的,最終難免被淘汰。

淘汰又有什麼不好呢?輕裝前行,對彼此都是一種釋放和解脫。網絡世界紛繁精彩來去自由,也許明天你又會遇到一個更好的良師益友,陪你一程山水,共你一方晴空。

微信時代,你曾黑過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