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園”收割期,次新股上演“割韭菜”比賽

“韭菜園”收割期,次新股上演“割韭菜”比賽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5月4日,過完佛誕節、勞動節雙假期的港股市場,並未將假日的喜氣傳遞至整個股票市場。反之,市場情緒較為低迷,航空、石油、鋼鐵、地產等權重板塊均大幅下挫,導致恆指指數全天在低位運行。

正當大市低迷之際,次新股“爆雷聲”卻是一個比一個大,常達控股(01433-HK)、星宇控股(02346-HK)股價均出現跌幅超10%的情況。其中,星宇控股(下稱“星宇”)尾盤更是直接上演閃崩,一度暴跌了82.72%,坐穩今日港股主板市場跌幅板頭把交椅。

星宇閃崩前夕,大股東大舉增持

5月4日14點46分,星宇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大賣單開始激增,股價也開始上演“高臺跳水”,短短10分鐘不到股價直接殺跌82.72%至0.235港元,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隨後買單略有增加,但仍無濟於事,股價反彈力度有限。截至2020年5月4日收盤,星宇股價為0.350港元,跌幅為73.48%,成交量為3.24億,成交額為1.02億,成交量及成交額均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


“韭菜園”收割期,次新股上演“割韭菜”比賽


與近期閃崩的次新股一樣,星宇在閃崩之前並未有任何利空消息。相反,星宇在閃崩的前夕獲董事長呂竹風大舉增持。據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5日至2020年4月22日,增持星宇約1040.2萬股份,持股比例從60.84%提升至62.92%。


“韭菜園”收割期,次新股上演“割韭菜”比賽


股東增持,股價卻無緣無故閃崩,不少散戶投資者紛紛猜忌是否是大股東爆倉而導致股價出現高臺跳水。

次新股“割韭菜”頻發,投資者如何設防?

在星宇閃崩前一個交易日,另一隻次新股常達控股也出現無徵兆的崩盤。截至4月29日,常達控股午後股價出現閃崩,股價最高跌幅近70%,同樣坐穩當日港股跌幅板頭把交椅的位置。同月,股價出現崩盤的還有次新股凌銳控股(4月23日閃崩)及華和控股(4月16日閃崩)。

面對次新股或細價股毫無徵兆的閃崩,作為局外人的散戶往往是“受害者”。那麼,作為中小投資者將如何提前設防呢?


“韭菜園”收割期,次新股上演“割韭菜”比賽


第一、短時間內無利好消息的形勢下,股價無量大增的不碰。俗話講“無量上漲都是耍流氓。”與A股市場打板漲停而出現的縮量情況不同的是,港股是不設立漲跌幅限制,漲跌完全依靠市場情緒,很少股票會出現連續大漲或暴漲的情況。例如,華和控股、常達控股在閃崩前,股價均經歷暴漲。

第二、大部分暴漲暴跌的個股背後都是共同的特徵,股權高度集中。此次,閃崩的星宇,前兩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超66%,華和控股第一大股東華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就高達75%,常達控股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0.2%。

第三、據此前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投資者留意股價與資產淨值的比例,例如愛得威建設的每股淨資產是5.587港元,昨日收市價是30.3港元,股價/淨資產是5.58倍,除非公司增長強勁,否則炒作過度。

風險提示:近期,次新股爆雷聲頻發,投資者應當提高風險管控,審慎投資,防止閃崩股成為“傳家寶”。


作者:沈大班

編輯:彭尚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