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公營醫療體系 中醫被拒參與抗疫

納公營醫療體系 中醫被拒參與抗疫

圖:在江夏方艙醫院,中醫醫療隊醫護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檢查

中醫學位課程在本港開辦至今已逾20年,但註冊中醫師仍未被納入本港公營醫療體系。無病徵的新冠肺炎隱形患者令西醫束手無策;反之,內地以中醫藥介入早期治療可有效控制疫情及感染人數。《大公報》訪問多位中醫教授,他們認為本港的中西醫協作仍停留在五年前的先導計劃階段,中醫藥發展基金批款金額遠低於創科生活基金,建議特區政府借鑑內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成功方法,以及方艙醫院的管理模式,提升全城抗疫效能,打破香港中西醫療體系“井水不犯河水”的陳舊觀念。■大公報記者 楊州 文軒

畢生致力推動中醫藥發展,西醫出身的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總監梁秉中教授,曾參與2003年沙士抗疫,今次新冠肺炎爆發,梁教授已嗅到危險的氣息,“新冠肺炎好似沙士,喺農曆新年我哋同醫管局講會系重大嘅威脅,建議用17年前對抗沙士嘅中藥幫助醫護預防,但佢哋未有接納。”梁說當年服用了抗毒補肺湯的醫護,發病率為零,證實中藥有效預防沙士。

醫管局:行政不易做

今年二月,醫管局中醫部就中醫抗疫開會討論有關方案,有與會者向《大公報》透露,三次會議後,當局以“行政不容易做”為由,暫不讓中醫師在醫院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不過初步計劃,讓18區中醫教研中心試行為公立醫院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提供復康服務。

梁教授表示,沙士疫情與新冠肺炎不同,沙士多屬急性肺炎,送入醫院須搶救並接駁呼吸機,中醫並非太適合。而當年集中收治沙士患者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以“西藥為主,中藥為輔”方式治療。梁續指今次新冠肺炎,患者多是無徵狀或輕症,但傳染性高,在未有特效藥前,中醫早介入治療能有效降低病毒量,紓緩病徵:“藿香正氣散,止痛退燒藥效甚至比西藥好。”

梁教授稱,迴歸後本港發展註冊中醫及中醫教育,中醫地位得到提升,但可加快發展進度,拉近中、西醫距離。目前政府投放在中醫的支出佔整體醫療開支少於1%,中醫發展空間有限。梁教授以薪酬為例,中醫畢業生月薪約兩萬元,不及西醫的三分之一,甚至低於註冊護士。另外,他說內地有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已司空見慣,他寄望香港中醫醫院未來投入服務後,有更多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西醫分開落後內地

醫管局前總行政經理、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創會會長劉少懷亦指出,沙士時廣東省中醫院派中醫專家赴港,應沙士患者家屬要求,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不過17年後,本港醫療制度仍是中、西醫分開。

梁教授認為當局可加強預防工作,在患者發病前,中醫介入治療,充分發揮了其治輕症、中重症的優勢,甚至可治療無症狀的隱形患者。

他形容,現行的醫管局機制處於“單打獨鬥”狀態,認為抗疫工作可中、西醫合作分工,中醫早期介入醫治輕症患者,西醫則負責急症。上週,他創立的香港創新醫療學會以國際視像會議,與內地專家包括香港在內的醫生,分享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成功案例及方艙醫院管理模式的經驗,劉稱內地在抗擊是次疫情取得成效,冀望為本港抗疫工作帶來一些啟示。

丨編輯:吳偉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