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事例:

好友丽丽跟我说,她现在一到幼儿园就紧张,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又闯祸了。

丽丽家孩子3岁了,刚上幼儿园,丽丽本以为可以放松一下,谁知道,孩子刚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咬伤抓伤4个小朋友。

丽丽总得去赔礼道歉,对孩子也是连哄带嚷,甚至还动了手,孩子哭的稀里哗啦,表示以后再也不咬人了,但过了几天又开始咬人打人,丽丽为此愁的不行,带孩子出门都胆小,生怕孩子闯祸。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幼儿园园长问孩子是不是在家经常被打。丽丽愣住了,孩子爸爸脾气的确不好,孩子一犯错就会被打。园长告诉丽丽,以后不要打孩子,可以给孩子讲道理,批评教育,孩子总是打人咬人和家长的打骂教育是分不开的。

丽丽家的孩子不是个例,我特意查了相关资料,证实了园长的话,儿童暴力倾向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父母体罚孩子造成的。

有研究表明,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年龄正呈现低龄化特征,一些孩子三四岁时就表现出了暴力倾向。那么,儿童暴力有哪些表现呢?

一.儿童暴力的表现

1.语言暴力

一些孩子言语中会表现出暴力倾向,动辄出言“宰掉你,做掉你”等。又如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玩着玩着,突然猛叫一声,吓得周围人一哆嗦,而他自己却若无其事。此类言行也是儿童语言暴力的典型表现。

2.行为暴力

另一类严重的表现在行动上。轻度是爱动手打人,重度的还会用器械,危害性极大,绝不可忽视。据相关部门抽查,目前我国城市儿童三成以上有暴力倾向,稍不注意,就会诱发暴力事件,后果很严重。

为何近年来,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越来越多,暴力程度越来越严重呢?

文妈认为造成孩子出现暴力倾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二.造成孩子暴力倾向的原因

1.儿童任性性格是儿童形成暴力倾向的基础性因素

目前,我国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很容易形成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养成小皇帝、小公主的任性习性。孩子想什么就要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多数家长只是一味地满足、迁就,缺乏正确引导。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久而久之,这种无人约束,任其发展的教育,使孩子为所欲为、天马行空。正是这种习性成为儿童暴力倾向形成的性格基础。

2.影视的影响

随着电视在我国城乡的普及,看电视已成为儿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一些家长看护孩子的手段之一。但就电视节目的大头———电视剧来看,仍以武打、凶杀、暴力、言情片为主。让模仿力极强的孩童天天接受此类影视影响,久而久之,使儿童由模仿,潜移默化到最终形成暴力倾向。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一份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报告称,多看电视会增加儿童的暴力倾向,并且为成年后的犯罪埋下隐患。


美国卫生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暴力电视节目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在采取有效措施之前,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意识到电视节目中的暴力。

3.一些儿童玩具也是诱发儿童暴力的一个因素。

如各种“大枪巨炮、战车坦克、变形金刚”轰轰巨响,打打杀杀,长期玩下去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一些水弹枪及橡皮子弹枪往往是有暴力倾向的儿童用来施暴的诱发工具,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4.模仿成人的暴力言行,是儿童暴力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些信奉“不打不成才”、“严父出孝子”的家长,动辄对孩子施以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暴力,常此下去,要么使孩子逆来顺受;要么使孩子模仿大人暴行,以暴还暴,形成暴力倾向。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美国有调查说:

被父母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


美国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调查人的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之间。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吸毒。


对有暴力倾向和走向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研究表明,这些人100%在儿童时代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体罚。

研究表明,体罚易导致儿童暴力倾向和易误导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另外也使儿童过早地从心理上认定自己不是好孩子,容易自暴自弃,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理论上理解了孩子暴力倾向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之后,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三.解决方案

1.改变孩子的周围环境,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氛围。

(1)给孩子选择适合看的电视节目,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动画片】也是孩子最喜欢看的节目,但是要注意时间,不能沉迷其中、长时间的看,最好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

【创意广告】广告很普遍,各个台都在播,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涉及面非常广。

【动物世界】可以让孩子认识各种动物,培养孩子对动物的爱心。有机会可以养个宠物,教孩子怎么喂养。

【各种手工制作的节目】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

【益智类节目】少儿频道会有一些益智类节目,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

【早教儿歌】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从中学习儿歌,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

【孩子的演出,晚会之类的节目】还有就是小孩子跳舞的节目,可以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蹦,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

【家庭生活剧】适合全家一起看,家长适时的指导教育孩子怎么做个好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2)有选择地买玩具

有选择地为孩子购买玩具,对喜欢打闹的孩子,最好不要为其购买大炮坦克一类的玩具。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和相应的生长发展水平(生理、心理)是不同的,所以年龄是我们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考虑的首要要素。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1-12个月的婴儿:手摇铃、软积木、滚筒、套叠类玩具;

1-3岁的儿童:积木(木质、磁力等)、串珠、套叠类玩具;

3-4岁儿童:积木、滑板车、拼图拼板等图形认知、形状认知或者语言类的益智玩具、皮球、泡泡玩具等;

4-5岁儿童:积木、简单逻辑思维类益智游戏、角色扮演(娃娃家、工程师工具箱)、遥控车、儿童自行车等玩具;

5-6岁儿童:创意积木、具有一定难度的逻辑类益智游戏、需要动手组装的一些模型、儿童自行车等玩具;

6岁以上的儿童: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已经进入学龄阶段,而且儿童的自主能力已经较强。在玩具选择上,可以集中在一些动手创意、新奇类的玩具或者可爱的IP类,玩具需要强调开放性:比如电子积木、高倍的望远镜、可变形的机器人等。

(3)成人在言行上也应注意,不要表现出暴力冲动。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经常暴力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孩子就容易在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绪时采取暴力。对孩子经常施暴的家长应改变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孩子沟通,消除与孩子间的情感阻碍,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3岁男宝入园1个月,4个小朋友受伤:儿童暴力背后原因不容小觑


所以对于有轻微暴力倾向的孩子,家长更不可以“以暴制暴”。不要在烦躁的时候处理孩子的问题,待自己冷静下来,理智的时候,再和孩子沟通,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告诉孩子,如果对伙伴感到生气了,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他做了什么使你生气,而不是用暴力解决。

要学会用时间来淡化冲突,或者在怒气上升的时候做些其他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受到他人的打骂,家长应积极给予安慰,而不应教唆孩子以暴还暴。

2.转变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避免孩子形成任性性格。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及未来的趋势是六育一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极易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父母应对孩子严爱相济,变孩子在家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的地位,把孩子看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

所以说爱,也要讲科学也要有理性;爱,绝不能溺爱,不能宠;爱,也应该有限度。如果儿童任性心理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教育任性的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1)转移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2)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

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交往法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

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3.每天夸孩子一句

每天夸孩子一句重要吗?我本人觉得每天给孩子一个鼓励,当然是落到实处的鼓励,让孩子一整天心情都特别特别的好。

许多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如果今天夸孩子的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就会更干净;如果今天夸孩子他字写的比昨天好,明天他的字准写得更工整;如果今天夸他讲礼貌,明天他也会更注重礼貌。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在受到大人夸奖的时候,他不仅心情很愉悦,而且还懂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的多。

每天夸孩子一句其实是并不难的。但夸奖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夸的准,如果夸的不准,孩子就会感到受欺骗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如果夸错了,那反而会引起不良的一个后果,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这个就非常尴尬了,即使以后想要更改过来的话也是非常难的。因为他心目中的是非标准都会因为你的夸奖而混淆了。

那么父母怎么表扬才更有效呢?给大家四点建议:

第一,表扬要具体。

不能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笼统的夸奖,而应该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表扬越具体孩子越明确我到底哪些方面是好的?那么就会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例如,孩子看完书之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然后摆的整整齐齐的,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的这么整齐,我真高兴。”等等一些表扬的话。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的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的是什么。

第二,就是表扬的方式要多样化,你不要天天都是那几句。

新颖的表扬,多变的表扬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动机。而千篇一律的表扬,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们成人也是一样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的时候,父母多年不变的用单一的一种表扬方式,孩子听着是无味的,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的良好动机,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一个作用,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烦。

第三,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做事需要的是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鼓励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即使失败了,奋斗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完饭之后自己去刷碗,但不小心把碗给打破了,这时候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以后就不敢去尝试自己做事情了。

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这很好,但厨房很滑,要小心点儿。”那这么说,孩子的心情就会放松了,不仅更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助家长干其他的家务,你们信不信?可以去试试。

因此,即使孩子做的不好,只要孩子是好心的就要表扬,帮她分析造成坏事的一个原因,告诉他们如何去改进,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一个效果。

第四,就是表扬要因情况而定。

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了进步,就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的去表扬。

慢慢的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要减少表扬的次数。

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者是取得成绩的时候再对其进行表扬,只有把握好这样的一个节奏,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表扬的作用。

总之,只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观察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暴力倾向的影响。

我是文妈,经常在头条号分享自己学到的育儿知识,关注我,让我们在育儿路上一起成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