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连续喊话严打资本市场欺诈,陈果:从严管打造健康生态

国务院金融委最近两次会议聚焦资本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4月1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会议认真研判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还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中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研判,将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对于金融委连续两场会议强调严打造假、欺诈,陈果认为,这是监管层释放的重要信号,监管一直未有放松迹象,A股将打造真正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生态。

“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码

关于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分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活力逐步提升。国际上金融市场震荡回稳,经济走势受疫情冲击十分明显。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陈果认为,这次会议提供了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新的研判,这个研判对于金融市场的预期有一定指引作用,有利于稳定预期。一方面体现出决策层对风险的充分关注与把握,另外一方面对于风险的排序使得市场预期进一步明确。

陈果解读称,后续疫情对海外经济的影响大于对海外金融市场的影响,而中国的内部风险又小于海外,因此整体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有限。

同时,决策层也正视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陈果看来,这意味着政策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具体来说,陈果认为,“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也是这场会议中释放的重要信号。他预计,后续政策力度可观,会统筹考虑总量和结构,兼顾短期稳需求和中长期改善供给。市场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侧和供给侧政策两者并不矛盾。

对造假、欺诈持续从严监管,打造健康资本生态

4月15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聚焦的另一项议题,是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

会议提及,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上一场金融委会议已经作出了类似表态。

4月7日,国务院金融委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提到,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短短十天,连续两次强调要严打造假,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

陈果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对于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监管一直未有放松迹象,随着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更是在逐步从严,从近期的案例来看,有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可见监管层对这类违法行为依然秉持从严监管的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修订后的证券法已经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最新的法律条款,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大幅提高,欺诈、造假等证券违法行为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金融委连续发声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而强大的资本市场,绝不是一个连各类垃圾股都能持续上涨的股市,更不是一个欺诈造假公司也无人监管的市场,而是一个既能很好地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又能很好地持续吸引投资者投资的市场。是让投资者得到保障,各类金融机构的责任都落实到位,各家上市公司受到很强监管的市场,最终是一个能够持续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

陈果表示,从近期的政策信号来看,监管层既重视市场化,又重视法治化,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正在成为一个健康而强大的资本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