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山之旅

十月伊始,期盼許久的假期終於如期而至。回顧往昔,似乎好長時間都沒有認真規劃過國慶假期了,上一次還要追溯到大二,想到這裡,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這個國慶勢必要過得有意義。

一號晚上,帶上幾件換洗的衣服,便坐上了前往蘭州的火車,歷經十多個小時,二號早上到達了蘭州,十點左右,接到了我家大腳,晚上規劃好行程,三號早上,坐上了前往興隆山的客車。

臨近深秋,道路兩旁一片片明豔的金黃色,藍瀾的天,淡淡的雲,涼涼的風,一切都讓人感到異常舒適愜意。兩個小時後,客車逐漸駛進了興隆山景區,(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興隆山之旅

我向來是最喜歡爬山的,蘭州的山已經去過大半,由於時間原因,前幾次來蘭州一直沒有機會去,這次總算是有機會去了。到達興隆山已經是下午了,買好門票,便迫不及待的進入景區,景區入口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故名為雲龍橋。

興隆山之旅

作為景區入口的起始點,精緻的木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走過木橋,便到達興隆山腳下,站在山的腳下,以仰望的姿態,你會發現林木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如同一幅鮮豔的油彩畫,肆意的鋪砌在西北大地上。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翩翩紅葉逐漸在眼前伸展開來,如同半隱的西子,遮面的仕女,一片片點綴在興隆山上。那紅是大氣的,具有山的奔放的秉性;又是含蓄的,似乎是在壓抑,等候著迸裂的時刻。頗有一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逍遙意境,這個時候,紅葉正是可愛的。

興隆山之旅

愈往山上走,道路兩旁的景色便愈發迷人,參天松柏,不朽胡楊,無不在彰顯興隆山的雋永靈秀。通往山頂的臺階是用山間青石建造而成,青石表面早已被絡繹不絕的遊客踩踏光滑,這更加為興隆山增添一絲古樸神秘。臺階盡頭,以三清殿為界,接著一段長約1.2公里的木製棧道,棧道依山勢而建,影影綽綽的隱藏在山中,棧道是用上好的松木建造而成,踩在上面發出吱呀的聲音,為巍峨空曠的高山平添一絲野趣。時間雖已是下午,地上卻還是溼潤的,細細的雨露隨著輕微的山風不停地落下,文弱和溫柔的感覺會馬上在臉上洋溢開來,斑駁的陽光映照在眼前的草地上,讓人感覺有一種世外高人的飄渺感。行走眼前的山路上,腦中不自覺地冒出王維的名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興隆山之旅

山上零星的點綴著幾處仿古建築,亭子大多都是赤紅柱、琉璃瓦建造而成,整齊而統一,中央放著幾方石凳,供遊人休息,亭子大多都修建在山勢較高的地方,又可作為一處觀景平臺,站在亭邊遠眺,美景盡收眼底。金黃斑駁的秋葉,漫山遍野,燦爛奪目,在絲絲陽光的掩映下,在風中輕舞搖曳,猶如一幅潑墨的山水畫。

興隆山之旅

走完木製棧道,興隆山也已爬了大半,棧道的盡頭是一處地下森林,翻過這片森林,便是通往山頂的小路。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此處還未進行任何的商業開發,通往山頂的道路又陡又窄,而且雜草叢生,似乎很少有人走過,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興隆山之旅

話雖如此,但實際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山路很窄,而且都被雜草亂石佔據,鮮少有下腳的地方,撥開眼前的樹枝,小心翼翼的佝僂前行。上山的人很少,大多數遊客都是走到地下森林那裡就原路返回了,所以山上異常安靜,彷彿就只有我們兩人的行蹤。飛鳥聲飄蕩在群山之中,讓人感覺有一絲絲陰森。

興隆山之旅

雖說興隆山不高,只有2400多米,但是最後一段山路卻感覺特別漫長,這也可能是山路的緣故,不過還好,最終還是順利到達了山頂。山頂是一處面積不大的平地,枯草很長很雜,蓋住了大部分地面,反倒沒有半山腰的景色好看了。和大腳沿著山頂環繞了一週,便準備下山了。

興隆山之旅

回去,已經臨近黃昏了,正所謂: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