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元旦的由来

元旦為初始之日,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新一年的開始。

谈谈元旦的由来
谈谈元旦的由来

我国历代元旦的时日不固定,是因各代所据历法不同所致。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大戴礼记•夏小正》即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当时已经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称之为“建”,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寅月即正月,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建寅”又称“夏正”。夏历既以正(一)月为岁首,则夏朝元旦为正月初一。

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即是以哪个月为正(一年之始),所以又称“三正”。

殷历“建丑”,即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则殷代元旦为十二月初一。

周历“建子”,即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则周代元旦为十一月初一。

秦历以亥月为正月(农历十月),则秦代元旦为十月初一。

谈谈元旦的由来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而稍有误差。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因司马迁建议,武帝敕令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六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此历,后人以颁布年号名为“太初历”。太初历采用夏正,即以正月为岁首。因而汉代与夏代一样,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设定,一直沿用至清末。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以阳历纪年。

谈谈元旦的由来

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

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而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参照国际用法,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元旦”亦定为是日,并定其为法定假日,沿用至今。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新年”、“阳历年新年”。而中国传统的新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十五,则称为“旧历年新年”、“阴历年新年”。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在这新一年的開始的第一天,人们只要提起感恩心,感念中华先祖的無盡深恩,以此為始,定能開啟新年的幸福篇章。

谈谈元旦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