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將領們為什麼會交出兵權,難道兵權它不香嗎?

敏兒好學呀


“杯酒釋兵權”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決策之一,僅此一招就解決了五代十國的巨大悲劇,成為宋朝安身立命之本。當然,能夠做到兵不血刃,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趙匡胤顯然做到了。

“杯酒釋兵權”的形成過程

武將兵權過重是五代十國亂世的根源

公元907年,唐朝被宣武節度使朱溫所滅,朱溫建立後梁。17年後,後堂取代了梁,接著又有後晉、後漢、後周接連登上歷史舞臺。在短短的53年間,黃河流域天翻地覆,五個朝代在很短時間內建立和滅亡,最長的後梁也僅僅存在了17年,最短的後漢存活了4年,還換了兩任皇帝。

五代十國簡直是中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代,53年間,人間換了幾遍天,為何如此,都是因為藩鎮節度使擁有極強的實力。每個朝代的皇帝,基本都是前朝的武將或者藩鎮,兵強馬壯,自然有了坐天下的想法。五代十國也讓國家動亂不堪,百姓苦不堪言,急需要一個穩定的朝代休養生息。

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奪了後周江山,著手解決心腹大患

“陳橋兵變”之前,後周世宗柴榮剛剛駕崩,兒子恭帝柴宗訓即位,年僅7歲,也正因此,禁軍統帥趙匡胤篡奪天下幾乎兵不血刃。趙匡胤隨後平定了南方,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滅了北漢,至此結束了五代十國四分五裂的局面,不過北宋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沒有全部統一的朝代。

趙匡胤以武將身份得到了天下,如何穩固天下便成了他的頭等大事,這個時候宰相趙普建言:“此非他故,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天下紛亂,皆是因為藩鎮權力太大的原因,只要削弱藩鎮,自然穩如泰山,於是宋太祖著手準備集中軍權,改變唐末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於休矣

公元961年,宋太祖與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飲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撤退侍從,說我天天睡覺睡不踏實。這些將領很詫異問其何故,於是宋太祖就說:“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們驚恐不已,深知已經引來殺身之禍,於是紛紛下跪表忠心,懇求皇帝饒命,於是宋太祖便讓他們“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

第二天,將領們紛紛上表稱有病,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免去他們的禁軍職務,改到地方人節度使,保證了榮華富貴,宋太祖也徹底掌控了禁軍。

“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趙匡胤得以兵不血刃收回兵權,顯然是眾望所歸

趙匡胤個人威望高

趙匡胤本人出身極高,祖父和父親都是藩鎮重臣,其曾祖也是知州,可見生來便非池中物。年輕時候,趙匡胤武藝高強,經常打抱不平,後來又認識了一個謀臣叫趙普,趙普天資聰穎,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得益於趙普的輔助,趙匡胤逐漸成長為後周禁軍統帥。

可以說,趙匡胤擁有後周絕對的兵權,而當時的後周經過柴榮的治理,成為最強的力量。有了這些輔助,加上趙匡胤自身便是軍人出身,和禁軍統帥的極高威望,解除那些將領的兵權順理成章。

優待功臣,趙匡胤是少有的沒有誅殺功臣的開國皇帝

“杯酒釋兵權”後,促成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其他禁軍將領,都沒有因為兵權導致被殺害。甚至這些將領都是封疆大吏,不過也沒有了兵權和實力權力,基本上是衣食無憂、榮華富貴度過餘生。

趙匡胤為此還定立了太祖遺訓:一不得殺害柴氏子孫;二不得殺害士大夫;三不加田賦。自此,宋朝沒有任何一個有功之臣不能善終,“重文輕武”成為國策,兵權再也沒有落入他人手中,宋朝鞏固了統治。

“杯酒釋兵權”的深遠影響

沒有了兵權的武將,讓宋朝沒有了顛覆的危險,宋朝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富裕朝代,積極推進民生髮展,工、商業和農業一起成為國家根本,促進了經濟大繁榮。宋朝的富裕可以說史無前例,據統計宋朝最高歲入超過1.5億貫,是盛唐的七倍以上,清末才達到這個水準。

不過宋朝的重文輕武,也讓冗兵、冗員、冗費情況日益嚴重,讓朝廷入不敷出,成為極重的負擔,也最終成為北宋滅亡的推手。不管怎麼說,僅憑宋朝是唯一延續超過300年的朝代,已經足以證明它的價值。

另外弱宋算得上歷史上最著名的謠言,“重文輕武”並不是說不重視軍事力量,宋朝的那些強敵,如遼、金基本上只能保持短時間的優勢,最終都是勢均力敵,並且實力逐漸落後,從他們紛紛滅亡便能夠說明。最終南宋滅亡,還是因為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軍隊——蒙古騎兵,宋朝實在是扛不住,就算這樣,蒙古滅宋也花了45年時間,是花費時間最長的滅國戰。

“杯酒釋兵權”的成功,是根據形勢作出的最佳選擇,通過趙匡胤自身的實力得以順利實施,雖然對戰鬥力有一些影響,但這個政策是個偉大的發明,“唐宗宋祖”可不是白叫的!


隱愚者


杯酒釋兵權並不是像我們所認識的那樣,隨隨便便幾場酒會,趙匡胤就收盡天下藩鎮之兵了,尤其是在造反都是家常便飯的五代後期,趙匡胤雖然有意建立一個不同以往的長壽帝國,但突然要對已經桀驁不馴慣了的武將們發難,趙匡胤所遇到的困難還是很大的。

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時代,中原地區先後有五個朝代交替,而南方則有十餘個勢力較弱的政權爭霸,此外還有一些沒建立政權的節度使們,比春秋戰國還熱鬧。

宋朝初建,國內百業待興,國外群雄割據,而當時完全繼承了後周政權的宋朝,同樣也面臨著武將強悍的局面,總的來說有三股勢力:

第一: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十兄弟,年輕時一起投靠了後漢樞密院郭威的帳下,歷經郭威、柴榮兩個政權,幫助趙匡胤代周建宋,為宋朝開國功臣;

第二:柴榮時期和趙匡胤平起平坐的武將,位高權重,這一部分人以慕容延釗、王彥超、武行德為首;

第三:這部分人的地位更高,也更難馴服,他們是後晉乃至於後唐時期就身居高位的武將,其地位可以和柴榮對等,甚至於超越柴榮,比如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後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進、女婿張永德等;

趙匡胤在建國後,就開始著手解決以上三股勢力,而其中較為容易的,無疑是為趙匡胤馬首是瞻的義社十兄弟

在五代時期,造反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趙匡胤本人也是通過造反起家的,當年他逼後周恭帝柴宗訓讓位時,那種淒涼悲情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最後連自己的小命都不由自主,這一切無非都是自唐朝以來的武將權力過大、擁兵過重的陋習所導致的。為了防止同樣的悲劇再次出現在自己家人身上,趙匡胤必須迅速且最大程度地解除武將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的。

  1. 唐中後期以來,節度使權力十分強大,繼之而來五代十國亂世,無一不是由節度使所建立的,所謂“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足以證明當時那“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社會環境;
  2. 雖然五代皇帝牢牢把握著中央軍隊大權,但他們的後繼者卻都是沒經過戰火洗禮的深宮天子,所以其兵權就逐漸下移到別的武將身上,後唐時期的六軍諸衛使、後晉時期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周時期的殿前都點檢,都是掌握了中央軍的最高軍事機構,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都是由這些職位建立政權的;
  3. 同樣的,趙匡胤也是從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而得以掌握後周兵權,兵不血刃地繼承柴宗訓的禪讓,所以趙匡胤一上位,最必須解決的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

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是慕容延釗,出身將門,從後漢時期就跟著郭威南征北戰,後周建立後,慕容延釗先被封為鐵騎都虞候,柴榮登基後授予殿前都指揮使都校,後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將自己當任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授予慕容延釗,屯兵真定防禦契丹和北漢。他成為了趙匡胤最先釋兵權的人。

建隆二年春天(宋朝建立第二年),慕容延釗由真定回開封述職,在正經的朝事過後,趙匡胤特意留下他一起到城郊狩獵喝酒,言語間開始給慕容延釗下套,讓他對自己表忠心,順勢就驢下坡,把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收歸國有,改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直接取消了殿前都點檢一職,由皇帝親自掌握禁軍大權。



趙匡胤解除慕容延釗兵權之所以如此容易:

  1. 慕容延釗和趙匡胤關係很好,“與太祖友善”,這對在柴榮時期最耀眼的雙子星,在戰場上借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當年趙匡胤身為殿前都點檢時,其副職則由慕容延釗當任,趙匡胤“常兄事延釗”,有點類似於三國孫策和周瑜,所以到趙匡胤代周建宋時,最有可能制止趙匡胤的慕容延釗反倒是按兵不動;
  2. 除了慕容延釗外,趙匡胤同時還解除了另一個人的兵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這個和慕容延釗一樣和趙匡胤“情好親密”的後周武將,是趙匡胤的堅定支持者。在建隆元年的李筠、李重進之亂中都有他和慕容延釗的身影,而他所當任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是除了殿前都點檢外權力最大的武職,趙匡胤將這兩個職位授予自己所信任的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除了信任之外,也為之後奪去他們兵權做鋪墊;
  3. 雖然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都掌握著禁軍的力量,但畢竟遠離朝廷,是趙匡胤為了防備北方和平定叛亂而特意安排在邊境重鎮的,所以實際上禁軍的大部分軍隊都還掌握在趙匡胤本人手裡,加上他們又是以述職原因入京的,隨身所帶的只有少量親兵,在趙匡胤奪取他們禁軍兵權,改任地方節度使時,他們除了答應之外也沒有別的路了。

解決了這兩人並不代表趙匡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趙匡胤畢竟只是一個人,他不可能完全把禁軍掌握在自己手裡,依舊只能下放,像韓令坤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一職,就被交給了義社十兄弟中,地位僅次於趙匡胤的石守信,和對付慕容延釗、韓令坤一樣,在任命之後同樣也讓他去鄆州鎮守,遠離京師,既避免其在中央造成影響,也有利於日後的奪權。

柿子要挑軟的捏,在處理了親信之後,趙匡胤開始向他的“兄弟”下手了

建隆二年七月,也就是廢除了殿前都點檢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趙匡胤特意召集了當年跟著他一起投軍,一起偷雞摸狗、浴血奮戰的義社十兄弟入宮喝酒,也就是石守信、王審琦等,以及當任著殿前副都點檢的高懷德、侍衛親軍都虞候張令鐸等人,之後就發生了我們所熟知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趙匡胤蘿蔔加大棒,恩威並施,一面將他們全部趕出京師,一面和他們結成姻親,賜田賜地,石守信為天平軍節度使,其子石保吉娶趙匡胤次女延慶公主為妻,王審琦為忠正軍節度使、其子王承衍娶趙匡胤長女昭慶公主為妻,高懷德為歸德軍節度使,娶趙匡胤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張令鐸為鎮寧軍節度使,其女嫁於秦王趙廷美。如此一來,所有禁軍力量就全部歸入趙匡胤手裡了,方便他日後再次進行禁軍分權:

  1. 首先將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分開,分為馬軍和步軍,再以殿前都指揮使司取代殿前都點檢一職,將禁軍力量三權分立,簡稱為“三衙”,以弱化原來的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權力;
  2. 之後再分,以三衙、樞密院、率臣分掌禁軍兵權,“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將調兵權(樞密院)、統兵權(三衙)、握兵權(率臣)三分,互不統屬,皆對皇帝一人負責;
  3. 事實上,石守信當時的情況和慕容延釗差不多,他們雖然身兼禁軍重職,可老早就被趙匡胤安排在了邊鎮駐守,在朝廷中始終無法結成一股足以反抗趙匡胤奪權的力量,特別是趙匡胤任人唯親,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所擁有的政治、軍事資本比高懷德等人要強大得多,只有拿下了自己的“義社十兄弟”,其餘人自然也只能乖乖地服從了。當“杯酒釋兵權”的時候,最先跪下磕頭的就是石守信。

作為從死人堆裡崛起的趙匡胤,憑著他的個人威信,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從那些親信、兄弟們手裡奪回兵權,這事之前的柴榮也做過,他就將後漢朝獨掌兵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權力一分為二,設立殿前都點檢分而化之。只不過趙匡胤比之前的短命王朝多走了一步,再繼續將禁軍權力細分,以樞密院、三衙、率臣六權分立,把兵權打了個稀碎。


而在解決了內憂之後,擺在趙匡胤面前的就是最麻煩的外患了,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帝國三大勢力”中的第三部分

鑑於唐朝節度使的教訓,趙匡胤最害怕的其實是當時駐守各地的藩將,這些武將很多都是跟著郭威、柴榮起家的,比如鳳翔軍節度使王彥超、安遠軍節度使武行德、護國軍節度使郭從義、定國軍節度使白重贊、邠州軍節度使楊廷璋等,忠武軍節度使宋偓等等。尤其最讓趙匡胤擔憂的是,在建隆元年,趙匡胤剛剛登基不久,就爆發了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澤潞節度使李筠反宋復周的叛亂事件:

  1. 李重進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和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起執掌禁軍,本來他以外甥身份,是最有資格繼承郭威帝位的人,可最後柴榮以養子身份登基,這已經讓李重進不滿了,到趙匡胤代周自立後,更是點燃了李重進早已躁動不安的心;
  2. 李筠自後唐時期就戰功赫赫,到後周建立,李筠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手握五州之地,成為後周抵禦北漢的屏障,在趙匡胤登基之後,李筠逐漸有了不臣之心,特別是趙匡胤有意召他入京之後,李筠開始暗地裡勾結北漢,起兵反宋;
  3. 面對二李的發難,趙匡胤帶著親信慕容延釗和義社十兄弟親征,靠著柴榮留下來的家底,宋軍很快就擊敗了二李,六月李筠自焚而死,九月李重進全家自焚。二李之亂證明了後周頑固派勢力猶在,雖然很多後周朝節度使都沒有明顯的復國行動,但趙匡胤也不得不防,除了石守信、王審琦之外,其餘的義社兄弟在回京後全部被趙匡胤安排任命為節度使,穿插在後周節度使左右,以便監視他們。

到了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已經完成了禁軍改革,手裡握有可靠的兵權之後,趙匡胤就開始向藩鎮節度使們下手了。在當年十月,趙匡胤召集王彥超等人入朝,在後苑設宴款待,故技重施,照著慕容延釗、石守信的先例,再次要求節度使們留下兵權,回家養老或者接受閒職等。


這一次,趙匡胤可不像前面那樣順利了,如果是慕容延釗、韓令坤、石守信等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那王彥超、武行德等人可和趙匡胤半點關係沒有,甚至於他們的地位還比趙匡胤高好幾個級別,在地方逍遙自在慣了,怎麼可能輕易地交出兵權。除了善於察言觀色的王彥超之外,武行德等人沒一個想要交權,顧左右而言他,一直把話題往別處引。

  1. 不過可惜的是,武行德他們不是在自家地盤,而是在趙匡胤重兵分佈的開封城裡,正所謂我的地盤我做主,當武行德等人進入開封城時,他們的命運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百多年後,岳飛也不願入京接受樞密副使一職,這就是原因了;
  2. 這些人都經歷過二李之亂,眼見有志復國的後周武將下場有多慘,他們大多都是從五代中期就已經上過戰場的老將,基本都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當年的雄心壯志也早已被磨滅光了,而且就算他們能安全撤退,那接著來的義社節度使和禁軍,又要如何應付呢?
  3. 何況趙匡胤這人看著和和氣氣的,可狠起來連義社兄弟都不留情,三衙之一的殿帥韓重贇,就因為一個未經查實的“私藏親兵”罪差點被殺,最後還被解除了殿前都指揮使司職位,趕出了京城。看著面前這個一臉和善的趙匡胤,他背後極有可能還暗藏著刀斧手,就等著一聲令下了;
  4. 所以最後在趙匡胤多次強烈的要求下,後周節度使們也只好把兵權全部交出來,不同於前面的安排,趙匡胤將他們全部安排在京城,授予尊貴的虛職,還順便和他們做了親戚,像宋偓的女兒,就嫁給了趙匡胤為皇后,也就是宋太祖的孝章皇后。

就這樣,趙匡胤將節度使和禁軍將領來了一場交換,將後周節度使全部收入朝廷,將可信任的將領外放到藩鎮,完成了大宋帝國的軍事變動,扭轉五代以來的“武將犯上”的局面,也使得宋朝成為一個再度新興的王朝,徹底和五代時期做了個決裂。

總結:“杯酒釋兵權”表面一團和氣,內裡暗流湧動,稍一不慎就是一場血腥屠殺

也多虧了趙匡胤年輕,腦子還不算昏聵,政治、軍事手段尚在,所以在他奪兵權的時候才不至於發生劉邦、朱元璋時期那樣的以血奪權的情況,也給後世留下一段“杯酒釋兵權、君臣情義深”的佳話,趙匡胤也由此成為了世代儒家帝王的表率。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於泰山。

可是趙匡胤也是矯枉過正了,由於擔憂武將亂政,除了中央之外,其軍事改革還涉及到了地方,趙匡胤將地方行政權和駐守軍隊的指揮權全部交給朝廷派去的文官負責,以文制武,成為了日後文官不懂軍事、武將不能管事的巨大缺陷。

趙匡胤只加強中央禁軍力量,而過度分化地方軍隊,雖然結束了五代亂像,可也導致了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後果,地方戰鬥力被嚴重削弱,終宋一朝,遼、金、西夏的外患最為嚴重,最後造成的就是“兵無制、用無節,國家無法度,一切苟且而已”的局面,其國土面積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最小的,全盛時期的疆域連唐朝一半都沒有,宋朝被後世人稱為“弱宋”,其原因最主要的也在於趙匡胤身上。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宋太祖趙匡胤成功的解除將領兵權,源於他自身實力的強大。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行伍,自身具備謀略,武藝超群,得到手下軍官的擁護,他在軍隊中有威信。

宋太祖趙匡胤登上皇位,具有人事任免權,他代表朝廷,他做事名正言順。如果,將領不放棄兵權,就等於將領們同整個朝廷對抗,對抗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處理他們師出有名,將領們在道義上處於劣勢,失去的可能會更多。

宋太祖趙匡胤基於自身實力的強大,要求將領們放棄兵權,將領們經過權衡利弊,不得已放棄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