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跌價拖累業績 4月部分水產品價格企穩

在水產類上市公司中,“海鮮價”是成品價值的代名詞,但今年以來,在不可抗力因素困擾之下,水產品跌價預料之中,也成為業績爆雷的導火索。近日,包括國聯水產(300094)等多家水產品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2019年報及一季報,受到市場需求疲軟影響,“成績單”不盡如人意。不過,時間來到4、5月份,國內部分水產品價格止跌企穩,這與往年行情走勢基本一致,只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價格還遠不及去年同期。

國聯水產成品跌價拖累業績

近日,國聯水產發佈2019年財年業績修正公告,公司全年營收46.85億元,同比下降1.11%。淨利潤出現大幅虧損,由2月28日業績快報-8105.84萬元,進一步下調至-4.80億元。

與此同時,國聯水產發佈今年的一季報也由盈轉虧。國聯水產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945,219,855.98元,同比下滑16.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680,547.23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業績調整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疫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疫情期間各地原料和成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導致公司原料和成品的可變現淨值下降,以及公司部分出口產品轉為國內銷售,產品保質期將由24個月普遍縮短為18個月,產品可變現淨值下降。

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將持續蔓延和國內餐飲流通渠道恢復緩慢等,合計增加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約4.32億元,從而導致公司淨利潤遠低於預期。同時,國內業務快速拓展、小龍蝦業務開發等因素導致的期間費用同比增加也是重要原因。

記者查閱國聯水產2019年的主要費用變化,公告顯示,由於國內業務快速拓展、小龍蝦業務開發及融資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期間費用同比增加,其中銷售費用同比增加約5,498.89萬元,同比增長約28.85%;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合計同比增加約5,294.20萬元,同比增長約42.47%;財務費用同比增加約3,142.05萬元,同比增長約33.33%。

4月部分水產品價格企穩

不僅國聯水產,縱觀水產品上市公司,相當一部分業績出現由盈轉虧的情形。大湖股份(600257)近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2,490,033.62元,同比增長3.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1,096,174.57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實際上,水產品市場在2019年經歷了消費量增加的景氣行情。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近日發佈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顯示,2019年水產品的消費總量繼續增長,流通渠道更趨多元。2019年水產品總消費量約6711萬噸,與上年相比增2.5%。其中食用消費2895萬噸,比上年增2.6%。加工消費2761萬噸,比上年增3.0%。損耗約為1055萬噸。

從消費額來看,2019年水產品消費平穩上漲。城鄉居民水產品消費價格平穩上升,漲幅與食品類總水平基本一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水產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與食品類漲幅基本持平。

雖然今年以來,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水產品市場消費並不理想。但進入4月份,消費趨勢出現企穩的苗頭。

根據中國水產頻道的報道,4月份國內蝦價有了較大突破,這與往年行情走勢基本一致,只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蝦價還遠不及去年同期。以40條規格來說,對比上月同期珠三角地區蝦價最高上漲了10元/斤,潮汕地區上漲9元/斤,湛江、海南等漲幅超10元/斤,福建地區上漲幅度偏小,但整體都保持上漲姿態。

隨著華南地區存塘量下降,蝦價上漲更加迅速,但是因為成品蝦實在有限,市場也面臨著有價無蝦的場面。目前國內成品蝦存塘較大的應該是山東工廠化和江蘇如東小棚,前者蝦價在4月下旬開始穩步上漲;如東小棚蝦也是在4月15日後開始上市,40頭一度報價達到45元/斤,預計五一後開始大量出蝦,或許對市場會有一定的衝擊。按照往年在五一假期前一週是蝦價的高峰,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市場變數都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