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0

你知道嗎?

孩子溺水很多時候是站在水裡安靜的死去,沒有掙扎,很多時候大人就在身邊而渾然不知

溺水並不是好萊塢大片裡那樣的戲劇性,沒有掙扎,沒有呼叫,也沒有平躺。

覺得應該提醒大家,就算你沒有孩子,如果你夏天去海邊,去泳池,如果你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可以及時救命。

從事發你只有30秒鐘去把孩子救出水中......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8月5日下午,北京一對8歲雙胞胎姐妹在山東青島黃島區萬達公館對面沙灘走失,兩姐妹身高1.2米左右,走失時身穿花色泳衣,沒有穿鞋子。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接到報警後,黃島區公安部門組織警力緊急尋找這兩個孩子,島城市民也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接力尋人。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8月6號下午,據@青島早報 最新消息,記者在搜救現場確認,雙胞胎姐妹在青失蹤海域發現第二具遺體。先前,姐姐遺體已被發現。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2

8月4日,40 歲的母親帶著兩個兒女和兩個侄兒去長江邊玩水,結果消失在茫茫江面,只留下一堆衣服在江邊。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在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三洲村,18 歲的準大學生曉敏說,母親原本跟她約定,9月份帶著弟弟妹妹一起送她去上大學,然而再也無法實現了。

3

據央視新聞,

從今年6月25日到7月4日,

短短10天間悲劇接連發生,

全國各地至少已有20餘名孩子

因為溺水而不幸遇難……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而從7月5日到26日,

又有9名孩子溺亡,

一人失蹤!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至少有30多個孩子,

如花的生命在瞬間凋零!

這些還是不完全的統計數據!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警鐘一次次敲響,

讓人心痛又無奈,

他們還那麼年輕,

本該無憂無慮的玩耍,

結果生命卻永遠定格在12歲、13歲

……

這些誤區導致悲劇發生

爸媽們一定要警惕!!

4 人在溺水時的特徵以個人經驗說,儘管我很熟水性,可是我也是才知道溺水的人是靜靜站在水裡,而不是平躺在水裡。

如果能提醒任何不知道溺水跡象的父母,能讓大家及時能搶救一個孩子,那麼我不覺得會浪費我時間在這裡寫了。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很多人以為溺水的人會大喊大叫驚慌失措,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站立的樣子,或者好像在水裡垂直爬一個隱形的樓梯。頭是大多數在水面上,嘴巴有時候在水外,有時候在水裡,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如果要真的躺水面上,大家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如果看到有孩子這樣在水裡,請大人們不要怕麻煩,不管是不是你孩子,請大聲問一下這個孩子是否還好?

如果這個孩子不回答,寧可你判斷錯了,也要跳入水裡救起這個孩子。也許孩子沒聽到你,也許不願意回答,但也許已經睜眼無法說話和動彈。有些大人們甚至以為孩子在玩兒,實際上已經溺水了。

人溺水的時候會本能自動先保護呼吸系統,其他身體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說話或者漸水來引起別人注意力的。

一旦這樣,家長只有30秒鐘的營救時間。再長久就要看這個溺水人的造化了,很多時候大腦長期缺氧後會有後遺症。

5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大家都以為溺水的人會像左上角的圖示一樣驚慌呼救……實際上是下面的一組圖。

美國每年兒童死亡最多的是車禍,第二就是溺水。溺水不僅僅是泳池,很多是在湖水海水,還有自己家的澡盆。

最後在這裡,不厭其煩的再和大家總結一下溺水者八大無聲跡象:

1、溺水者不會呼救。他們必須先能呼吸,才能說話。一個人溺水時,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無法揮手求救。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總之,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的動作,他們只能掙扎20—30秒,之後就會沉下去。

4、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5、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

6、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頭後仰,嘴巴張開。小孩的頭則可能前傾。

7、溺水最重要的跡象就是看起來不像溺水,他們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岸際、泳池邊或碼頭。這個時候你要問:“你還好嗎?”如果他們能回答,大概就沒事。如果眼神渙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鐘的時間救他們一命。

8、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

6

有時孩童溺水因為體力不如大人,並不會像電視劇或電影演出般的瘋狂拍打水面或掙扎,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發愣,其實已經溺水,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經嗆水到半失去意識,這時應儘快將孩子抱上岸請求協助。如果沒有儘快察覺孩子的不對勁,一切恐怕就為時已晚。

溺水只是站在水裡,不是掙扎呼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你讀完本篇文章時,你有兩個選擇:

1、你可以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正面的信息,讓世間多一點愛。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