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来看一看妙玉,这个可怜又可恨的人:

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王夫人设帖请妙玉入住栊翠庵。

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因出身仕宦,妙玉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她与宝玉、黛玉等人相处得也不错。一个带发修行之人,才貌双全,正是有了这些前提故而尘缘欲了未了,不洁不空。

纵使她才华馥郁,品味高雅,栊翠庵品茶那一回就让许多读者嗤之以鼻。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等人来到栊翠庵,妙玉招待吃茶,有一段话:“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吃过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精于茶道的妙玉马上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高手过招,不分上下。

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贾母把喝剩的茶递与刘姥姥,刘姥姥说味道淡了,要是再浓些更好。可想妙玉当时的嫌弃,妙玉曾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在她的眼中,刘姥姥就是那蠢物。

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人也聪明乖巧,十分会来事,把贾母老人家哄得很开心。换而言之,这何尝不是谄媚呢?可见妙玉俗。

妙玉招呼黛玉和体己茶,宝钗也沾了光,宝玉后到。当宝玉说喝茶的器皿俗,被妙玉狂怼:“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件俗器来?”这话太狂,想那宁荣二府好歹也是世袭,私藏真品会少了?细想想,要是贾母听见了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在自家园子里寺庙里修行的人,竟然说比主家高雅富有,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林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同样被妙玉怼成“大俗人”。宝钗最会瞧脸色,沉默是金。

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当妙玉吩咐道婆:“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虽是另外存放,言下之意就是嫌弃刘姥姥“蠢”,厌恶她一脸打秋风讨好众人的小人样。

宝玉深知其意:“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接着提出转送刘姥姥,让她变卖了度日。

这是宝玉和妙玉的最大差别。妙玉是出家人然而心不净,没有众生平等的概念,分别心分别相太重,还一味标榜“槛外人”的人设,她的心理严重扭曲。反观宝玉,和妙玉成了明显的对比。宝玉有一颗平等的心,会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这一回,妙玉最为世人诟病,最具争议。佛曰,四大皆空。而妙玉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色色着相。

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很多人说,宝玉是男子,他喝过的杯子妙玉怎么不扔了?不是男女授受不亲吗?还矫情申明,宝玉自己来是没茶喝的。

人啊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越是此地无银,越说明心虚。内心真正淡然、富足的人,从不炫耀、表明,因为他内心平衡。

这一回,妙玉的人设崩塌。

这个槛内人的青春梦里,有着不甘和向往,徒叹奈何。

妙玉的内心应该是羡慕尘世中人的,所以才“怨怼”众人,自己这么好的条件却藏身于寺庙伴青灯古佛。她口口声声说黛玉等人俗,其实她自己最俗,也愿意俗,妙玉俗到骨子里去了。

一个杯子让妙玉的人设崩塌,蛇灰千里,不空不洁大有来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