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患“考研拖延症”,我們該如何拯救自己?

拖延症像是一個惡魔,一直在將原本該完成的事情往後拖拉,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疫情期間,很多考研小夥伴深受其毒害,但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危害,等到時間不足,複習效率低的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拖延症的六大症狀


01 抗拒

1、不喜歡要做的事。很多學生是為了成績、學校、賺錢而選專業,並不是內心真正喜歡讀書,以致讀起書來興致十分乏味。如果讀的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哪怕數學令他很頭疼,他學起來也不會那麼討厭,因為學數學是為了他的夢想。想清楚做事的目的很重要。


2、害怕最後失敗。通常有這種恐懼的人在潛意識深處的自我價值感都不高,最怕別人認為他是個無能的人,然後這種恐懼投射出來,就變成不敢去行動,因為不行動的失敗是由於不行動,而不是出於無能。潛意識寧願被批評不努力,也不願意被批評沒能力。


02 認為還有時間

考研複習的時間是足夠的,但在不充分利用下,原來充足的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等你回味過來,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03 缺乏主動性

很多的同學們從來不積極、過沒奮鬥過,從來都是被大家逼著去做事,十分被動。

你知道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的最大差別在哪嗎?主動性差的人不會有成就,想要有多大的成功,就要多麼主動。


04 存有僥倖心理

很多同學之前曾在最後的強壓下完成目標,所以現在存有僥倖心理,一會再做沒問題的反正最後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05 缺乏上進心或吃苦耐勞的毅力

沒有對目標的強烈渴望,很難有動力。還有很多人都想拿好成績,但是卻又不想付出辛勤的代價。


06 來自於外界因素的誘惑

或者在你下定決心開始看書之後,遇到了難題,腦海裡會有一個意念在告訴自己:要不先休息一下吧。這時候你拿起了手機,玩起了遊戲,看起了視頻,然後就過了很久很久。不得不說,手機有時候就是你拖延症的“元兇”。


四招乾貨

01 製造時間差

  很多人非常討厭時間表,感覺備受束縛,會牴觸複習。但考研沒有時間表很難按部就班直到成功。因此,你仍然需要制定一張時間表,每天嚴格按照時間表來。不同的是,你可以將自己的表調快十分鐘至半個小時,按照時間表上的時間設置提醒。

  比如,你將表調快半個小時,當表顯示六點的時候,實際時間為五點半,早晨鬧鐘響的時候,你可以拖延半個小時再起床,不僅滿足了自己的拖延心理,也能按照準確的時間起床。


02 讓時間表富有彈性

  時間表過於死板,會給複習平添枯燥,且一旦出現突發不得不解決的狀況,時間表很容易被打亂。可以每天多給自己半個小時可拆分的活動時間。

  感到勞累、疲倦、厭煩或者是有其他突發狀況時,可以利用這半小時的時間充分處理。比如多玩兒五分鐘,多睡五分鐘等等,給心理上一種滿足感,就不會過於拖延複習。


03 組織群體監督

  這是體現研友作用的時候,而找一個研友有時並沒有效果,兩個人都感到勞累時,可能一起犯拖延症。可以和同學們建一個考研群,相互監督複習狀態,犯拖延症的同學要有懲罰措施。


04 合理利用手機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大部分同學在拖延期間都敗給了手機,網上的新鮮事物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大家可以用十點半的“十點半考研”小程序,想玩兒手機的時候,背一背“戀詞”單詞,刷一刷英語手譯庫和政治真題,將注意力從枯燥的課本上轉移開一會。切記,不要超過你給自己規定的活動時間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