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特退出後,江淮大眾將引入什麼?

江淮大眾本應在2021年前將大眾集團旗下西雅特引入中國。

但在今年3月份,大眾集團CEO迪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因中國市場縮水和競爭激烈,推遲西雅特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在3月28日,西雅特銷售負責人也向德國汽車週刊確認,西雅特無限期推遲重回中國市場,而且不會參與江淮大眾。

那麼被耽誤3年的江淮大眾未來將生產什麼車型?最近外媒的消息提供了一些線索。

西雅特退出後,江淮大眾將引入什麼?

目前由大眾品牌負責

近期,外媒報道,西雅特放棄進入中國市場和脫鉤江淮大眾,重要原因是“西雅特退出入門MEB電動車項目”。

大眾集團發言人表示,“這樣西雅特就沒有必要繼續與江淮大眾合作。”

眾所周知,大眾集團計劃推出一系列入門小型電動汽車,基於MEB電動平臺,但將經過重大修改,底盤縮短到4000毫米以內,相當於大眾Polo的長度。

按照大眾2019年年會公佈的舊計劃,這個小型電動車平臺原本應該由西雅特與大眾合作開發,車型起步價低於2萬歐元,取代全電動版的大眾Up、斯柯達Citigo和西雅特Mii,旨在打造“更經濟的電動車”,並且引入江淮大眾。

但西雅特退出後,這個入門電動車項目將不得不讓大眾旗下其他的品牌來完成。

目前大眾旗下有13個品牌,除賓利、布加迪、奧迪等超豪華和豪華品牌,再排除商用車、摩托車和出行品牌,剩下只有大眾品牌、西雅特、斯柯達和捷達。

從引入中國市場的角度,除了西雅特,其他三個品牌並不合適,因為他們都已經在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落地,重複引入對於現有合資公司來說,會產生很多麻煩。

那麼西雅特退出後,誰來頂上?

一位接近西雅特的消息人士表示,該項目目前由大眾品牌負責。

“狼堡認為,這樣更能產生協同效應。”因為大眾品牌正在打造MEB平臺上全新一代主打大眾市場的首款純電動車——ID3,該車將於夏天在歐洲上市,是大眾集團電動化的戰略車型。

按照規劃,該入門電動車的成本要做到比ID3低三分之一,因此高效低成本成為最大挑戰。在此前提下,工程師還需要想辦法滿足消費者的碰撞安全標準,例如採用小型電機或全新的電池模塊。

最終這個入門電動車系會不會掛大眾牌子還是未知,內部消息稱,“還沒有決定最終由哪個品牌負責”。

既然大眾方面平臺未完成,品牌亦未知,江淮大眾恐怕還要繼續用一款來歷尷尬的“思皓”撐門面。

西雅特向上,斯柯達向下

而對於西雅特來說,退出小型電動車或者說入門電動車項目,不是被集團放棄,反而是被提拔。

這要從2019年10月份說起。當時大眾集團CEO迪斯重新梳理集團旗下品牌,最重要是減少大眾、斯柯達和西雅特這三個品牌的直接競爭。

這就有一個選擇題,如果大眾品牌取乎中,斯柯達和西雅特誰上?誰下?

當時,根據德國媒體報道過,迪斯有意下調斯柯達品牌的定位,使其與低成本品牌(例如雷諾集團的達契亞品牌)直接競爭。評論認為,斯柯達品牌可能會成為大眾集團對旗下品牌重新進行市場定位過程中的最大犧牲者。

雖然隨後斯柯達CEO梅博納否認這一說法,但是如今西雅特退出入門電動車項目和斯柯達在華降價也算實錘了。

其實,從2019年的業績來看,這兩個品牌都表現相當不錯。斯柯達品牌在2019年的全球銷售106萬輛,同比增長11%,銷售收入增長了14.5%,達到198億歐元。其中營業利潤增加了3億歐元,達到17億歐元。西雅特品牌銷售66.7萬輛,同比增長9.7%,銷售收入達115億歐元,同比增長12.7%。營業利潤增至4.45億歐元,同樣創下新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雅特備受集團看好的CEO盧卡德·梅奧LucadeMeo現在已經被雷諾集團挖走,將在7月1日出任雷諾新CEO。

江淮大眾“人是物非”

“中國市場在過去兩年裡持續縮水,小型車領域尤其受到衝擊。再加上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是大眾集團高層給出西雅特放棄入華的原因。

去年7月中國大幅削減新能源車補貼後,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溫度驟降至零度。據中汽協數據顯示,在7-12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大幅下滑,最終導致2019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負增長。到了今年,新冠狀疫情和居家隔離給新車市場帶來沉重打擊,尤其是新能源車銷量一季度下滑56%,降幅大於行業整體水平。

但市場不景氣只是原因之一,除了上文提到的西雅特品牌定位變化,大眾與江淮的合作推進不順也廣被傳言。

西雅特退出後,江淮大眾將引入什麼?

從2018年11月28日,上任7個月的迪斯和江淮董事長安進在中國和西班牙兩國領導的見證下籤署諒解備忘錄,而早在2017年5月,該項目就拿到發改委審批。到如今已經過去3年,而中國新能源市場下滑不過是去年7月之後的事情。

2020年3月19日,江淮汽車發佈了2019年的財報。財報表示,“與大眾合作項目持續深入,合資公司研發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根據財報,大眾江淮項目虧損3.6億,94%的資產仍然為現金類、存貨和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依然沒有看到土地和廠房等大額固定資產,江淮大眾與母公司之一的江淮汽車產生了“汽車和相關服務”的銷售關聯交易大約4.4億,正好是江淮大眾營業收入2.28億的兩倍,可能就是銷售江淮生產的思皓一進一出的數額。

根據江淮與大眾原來簽署的備忘錄,將共同開發一款電動汽車平臺。根據協議,江淮大眾將於2021年前引進西雅特品牌,擬在安徽合肥建立全新的研發中心,共同研發小型電動汽車產品和零部件。

現在西雅特抽身而去,入門小型車還會如期落地江淮大眾嗎?好消息是,工信部大幅放寬新能源車企准入,可最長停產24個月仍保留資質。對於取得資質3年尚未真正投產的江淮大眾來說,還可以光明正大地繼續耗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