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在文学史上,越是经典作品,越是争议大。被誉为

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在文化界和教育界饱受争议,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导淫之媒”:少不读《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鲁迅先生将它归到“人情小说”大类。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实际上,和《金瓶梅》《肉蒲团》相比,《红楼梦》描写性的内容不多。夏金桂撩汉、贾宝玉初试云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可能是一种不当的性教育。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刘老老:劳动人民的形象为何如此不堪

有人调查,在民国期间,18本教科书中,有12本选择刘老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语、国文教科书,更加喜欢刘老老,因为这一节“最有趣”。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什么趣味?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刘老老是一个谐谑人物,不是一个正面形象,有点类似《水浒传》里的武大郎,都是社会底层人物。拿农村老妪打趣,和取笑残疾人一样,是很不礼貌的。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半文半白,不是标准的白话文

《红楼梦》里的诗句,有的比较典雅,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啊,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有的比较浅白,如: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清朝人的白话文和民国时候的白话文,已经不大相同。尤其是里面的诗词曲,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书中写到诗社,大家写的都是文言文诗作。对于推崇白话文的现代语文教育而言,是一种误导。

很少有科学内容,推崇佛道思想

清朝读书人的正统信仰是儒教,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却受佛教、道教影响很深。

先说《红楼梦》与佛教。书末,男主角贾宝玉出家。佛教常常讲"诸法无常",深刻影响了《红楼梦》叙事逻辑,导致它读来有“世事无常”之感。

再说《红楼梦》与道教。书中的道教徒,除了宁国府中与贾敬交往的那些道士,和水月庵里的道姑外,还有张道士、王一贴和马道士。

最后,看看《红楼梦》里的科学内容,主要涉及植物学和医学。贾宝玉是一个“胭脂控”——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开的一支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簪在鬓上。(《红楼梦》第44回)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燕脂,古造法,以紫铆染绵者为上,红花汁及山榴花汁者次之。”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燕脂有四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糊在脸上的香粉,一般就是铅粉)而成……一种以山燕脂花……一种以山榴花……一种以紫铆……又落葵子亦可取汁和粉饰面。”

《红楼梦》的性别文化偏好,会助长基础教育女性化

“红”就是代表女性的色彩。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是《红楼梦》里有名的句子,这分明是女性偏好的表达。金陵12钗,个个是美女,是书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看看《红楼梦》里的男性。如果说“美女主题”是明线,“审父主题”是《红楼梦》的“暗线”,是它的隐蔽主题,反映了作者对父权社会的不满。贾政和贾宝玉这一对父子,实在是窝囊。父亲不满儿子,甚至是仇恨儿子,父子关系不好。

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红楼梦》第33回)

随着文化开放、解禁、多元化发展,《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它被接受的历史,就是商业化、女性化和传媒化的历史。

《红楼梦》接受史上的五大疑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