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诗文 / 沈怀波)


沂蒙山区好风光,白石屋村美名扬。

依山傍水别有致,环境清幽涤人肠。

峰峦嶂崮峰争秀,涧溪洞壑水流长。

大众报社存遗址,民歌小调传四方。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白石屋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每个自然村有一、二十户人家。小村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极为隐蔽和幽静。当年,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旷世绝唱《沂蒙山小调》;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着党的指示和抗战的消息。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游《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

(爱好诗词的朋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山水情诗词”,可获得更详细的内容 和 更多的原创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