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鴿子帶來大希望——河北阜平硒鴿產業“飛翔”記

小鴿子帶來大希望——河北阜平硒鴿產業“飛翔”記

在河北阜平,野谷健康產業集團工作人員在查看幼鴿孵化狀況(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小鴿子,孕育著大希望。

“咕、咕、咕……”鴿子的叫聲對北方人而言並不稀奇,但對於曾是貧困戶的河北省阜平縣草場口村村民白富慧來說,從北京“飛”來的小鴿子卻寄託著她一家人對新生活的希望。

阜平縣是革命老區,地處太行深山,土地貧瘠,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曾是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背景下,來自北京的對口幫扶項目紛紛在這裡落地生根。

“當時我們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缺少產業支撐和龍頭企業帶動。”阜平縣委書記劉靖回憶說,北京來的掛職幹部幫我們找到了出路。

2018年,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京市政府的推動下,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落戶阜平,和當地共同建起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採用“龍頭企業+園區+貧困戶”的模式,打造起以肉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記者來到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探訪。穿上白大褂,走進園區,只見一棟棟現代化鴿舍整齊排列,研發樓、加工車間、員工宿舍等一應俱全。

鴿舍內,一排排鴿籠裡“住”著一對對鴿子,見到陌生人,毫不慌亂……

“有人問過我‘別的地方鴿子見人就躲,這裡的鴿子為什麼不跑’,我就告訴他們,我們的鴿子是從北京、深圳來的,見過大世面……”2007年就開始在北京養鴿子的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負責人劉福才笑著說。

正是孵化時節,一對對鴿子有的正在孵蛋,有的正在給小鴿子餵食……

“以前種地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現在我在場裡養鴿子,好的時候一個月能‘出’3000多隻乳鴿,能掙5000多塊錢。”正在照料鴿子的白富慧說,“我把老公也喊過來了,我倆一個月能掙1萬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轉等收入,不是脫貧,是致富了。”

孵化車間內,一排排鴿蛋剛從孵化機裡拿出來,工人正用手電筒照蛋,把沒有受精的挑出來……

“一對鴿子一年能‘出’22只成品鴿,平均一隻鴿子賣18到25塊錢,產值在450塊錢上下……”劉福才說,園區目前養了30萬對鴿子,解決了600多人就業,其中不少是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10月底存欄種鴿將達到55萬對。一年能出欄乳鴿1100萬隻,種鴿60萬對。

園區的發展,始終離不開來自北京的大力支持。北京市掛職幹部、保定市副市長李強說,北京投入京保扶貧協作資金2770萬元建了34棟鴿舍,還購買了肉製品、醬滷等系列深加工生產線,其固定資產收益每年可為383名貧困戶提供公益崗位。

小鴿子讓當地群眾有了奔頭,新冠肺炎疫情卻突如其來。

“我們的客戶主要是餐飲業,受疫情影響最大,前段時間我們僅積壓的白條鴿就超過200萬隻。”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助理陳彪說,“我們能挺過來,同樣離不開北京的幫助。”

陳彪告訴記者,得知企業困難後,來自國管局、北京市的掛職幹部開始想方設法找銷路,每個月僅通過消費扶貧就有超過10萬隻乳鴿賣到北京。

“我們發現企業之前的線上銷售收入每個月只有100多萬元。”北京市掛職幹部、阜平縣副縣長李繼鵬說,如果能以疫情為契機,幫助當地打開電商渠道,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掛職幹部都動起來了,聯繫電商平臺,和當地幹部一起直播‘帶貨’,目前企業線上的月銷售收入近300萬元。”

北京市還不斷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幫助產業園區協調相關金融機構,加大在全產業鏈的佈局和升級改造投入,一方面研發新的種鴿品種,一方面增強深加工能力,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再過兩天,劉福才計劃去一趟新疆,他說:“我要去參加那裡的養鴿扶貧項目的招投標。”

說這話時,這位企業負責人的眼眸裡,充滿光亮……

編輯 劉佳妮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