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灌漿期有白粉病需要打藥嗎?

君心依舊3


小麥灌漿期有白粉病需要打藥嗎?

小麥灌漿期如有白粉病發生,不管輕重都是必須要打藥的。

小麥的白粉病可以說基本貫穿小麥生長的一生,苗期有,拔杆期有,抽穗期有,灌漿期也有,因此不管在哪個階段發生白粉病,都必須快速防治。這是由於其蔓延傳播很快。

小麥白粉病是危害小麥生長很嚴重的一種真菌病害,它嚴重的制約著小麥的產量。

白粉病發生部位,多集中在葉片,葉鞘,莖杆,穎殼,麥芒。發病初期顯現白色斑點,後隨著病害嚴重逐步擴大成圓形白色黴斑,上面覆有白色粉狀物,嚴重時許多病斑連成一片,形成翠灰略黃的黴層。黴層分片在葉片表面多於背面。

受白粉病危害的小麥葉片失綠,變黃,逐漸枯萎脫落,有時能造成整個小麥植株死亡。從實際觀察來看,下部葉片危害比上部嚴重,因此在用藥時,必須全面打透,尤其是稠密的小麥下部是重點防治部位,防治不徹底容易反彈。在抽穗期間,白粉病嚴重,會大量導致小麥不出穗,或岀穗弱小。小麥成熟後,出現許多白色枯死病穗,剝開無粒,或粒秕瘦,黴爛,就是白粉病造成的嚴重後果。

如此厲害的白粉病是怎麼發生的呢?

一般認為種子攜帶病原菌,另一方面是麥田中遺有上年小麥攜帶的病原菌。還有低溫潮溼的環境因素,最容易爆發白粉病。在氣溫達到15℃至20℃時,相對溼度高於70%時就會大面積發生白粉病。從實際經驗中可知有些田塊氮肥用量偏重,小麥植株深綠而嫩脆容易誘發白粉病,同時種植稠密,通風透光差也是誘發白粉病發生的原因。

小麥白粉病的防治:

  • 第一可以用三唑酮進行拌種,從根源上殺滅病菌。
  • 化學藥物防治,常規安全有效藥物為三唑酮乳油或者可溼性粉劑。同時可摻入滅蚜威進行灌漿期的蚜蟲防治,補充肥料可加入磷酸二氫鉀,提高產量。化學防治為達到治理的有效成果,連續防治不能低於兩次。
  • 對於連片倒伏的小麥,更應該仔細防治,其是小麥白粉病發生重災區。

以上就是老趙與您分享的有關白粉病問題。


地球修理者老趙


題主問小麥灌漿期有白粉病需要打藥防治嗎?小麥灌漿期正是形成籽粒的關鍵時期,距離小麥成熟還有二十多天。如果灌漿期有白粉病而不去管他,任其發展下去,一旦形成爆發和蔓延,再打藥就晚了。所以,我的建議是積極打藥防治。並可結合小麥“一噴三防”,起到治病、滅蟲、防乾熱風、補充能量多管齊下的良好效果。

小麥白粉病是我國小麥上重要病害之一,黃淮海麥區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發生為害,4-5月是危害盛期。

小麥白粉病的危害

小麥白粉病的危害還是很大的,不要忽視。小麥白粉病如果發病較早,影響植株生長,小麥長不高,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後也會出現不結實或結實少、癟粒多的現象。大面積蔓延開後,肯定會造成嚴重減產。

白粉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5°C-20°C。溫度高,溼度大發病和蔓延越嚴重。

小麥白粉病症狀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為害,最初在莖基部為害,形成白色粉斑,通常葉片正面病斑比背面多,後逐漸向上擴展,嚴重的會為害穗部。發病部位的白色粉狀黴層會逐漸轉為灰白色或淺褐色,後期黴斑上生有許多黑色小點。

小麥白粉病發病的原因

(1)自生麥:對於冬小麥主產區生產來說,大面積上的初侵染源還是山地麥區自生麥苗上產生的越夏分生孢子,然後分生孢子隨風傳播到大部分小麥區。

(2)田間管理不當:一般氮肥過多田塊重,氮肥多的小麥嫩綠,分櫱多,且葉片含糖量較高,有利於白粉病菌的生長;水澆地、排水不良的地塊相對溼度變大;種植密度大,有利於白粉病菌的生長。

防治小麥白粉病藥物?三唑類的殺菌劑使用多年,小麥白粉病對其已有了抗藥性。建議可和菌酯類殺菌劑復配使用。

防治小麥白粉病可選用戊唑醇、烯唑醇、氟環唑等三唑類,醚菌酯、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及其復配、混配劑。另外,新型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也能高效防治赤黴病、白粉病等。

戊唑醇、氟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預防效果較好,治療效果不是很穩定,因為小麥白粉病菌對三唑酮、戊唑醇等藥的抗性較強,故這類藥劑多在白粉病未發生或發病初期使用。

醚菌酯、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白粉病有很好的保護、治療、剷除效果,一般在小麥白粉病病情快速上升時宜選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及其與三唑類藥的混配劑防治。

(1)藥劑配方:30%醚菌酯懸浮劑30-60毫升、40%戊唑·醚菌酯懸浮劑30-35克、40%醚菌·氟環唑懸浮劑20-30毫升。

(2)注意事項:在小麥白粉病快速上升期,施藥需用足藥量和水量,視病害控制效果,間隔10天再用一次藥。

最後總結:雖然說題主只提問小麥灌漿期有白粉病需要打藥嗎?我明確的說一定要積極防治,因為距離小麥成熟還有一段時間,不可大意。一旦爆發蔓延了,眼看就要收穫的小麥造成大幅減產多可惜啊。

根據我的經驗小麥灌漿期容易遭受乾熱風的危害,或其他病蟲害殘留,可結合小麥一噴三防,綜合防治省工省時,效果更好。


農人小匠


小麥病蟲雜草的危害是直接影響小麥小麥優質高產的主要原因,隨著小麥耕種方式的不斷改變,氣候條件的變化等外界因素的變化,小麥的病蟲害的發生會有不斷的變化,因此,我們也得好好預防。

小麥上的病蟲害比較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品種,小麥發生病蟲害的發生有所不同,但小麥鏽病,白粉病,紋枯病,病毒病,根腐病,莖基腐爛病等是主要病害。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看看小麥白粉病。

一,小麥白粉病的危害症狀

隨著小麥田肥水的增加,種植密度的增加,白粉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全國各地的麥區都呈普遍發生並有加重趨勢。

小麥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的時候也會影響小麥的莖葉和麥穗。發病初期的主要症狀是,葉片上會有白色的黴點,以後會逐漸擴大為白色的黴斑,嚴重的時候,黴斑會連成一片,整個小麥葉片或植株都被黴層包裹。

二,白粉病的發生原因

小麥白粉病從麥苗到成株期都會發生,主要是由於氮肥過多,種植密度過大,田間溼度過大等,是小麥白粉病發生並流行的主要原因。

三,白粉病防治措施

小麥白粉病其實防治起來並不難,按照以下幾種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決白粉病發生的問題。

1,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小麥品種,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適當控制播種量,控制群體結構,合理供應肥水,培養健壯的小麥植株,提高群體的抗病能力。

3,用藥防治主要是用三唑酮來拌種,用種子量的0.03%—0.04%的劑量來進行,播種後的防治效果很好。拌種時注意不要用量過大,以免發生藥害,降低出苗率。小麥拌種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苗期白粉病,並可兼治小麥鏽病,紋枯病和黑穗病等病害。

根據題主所說,你的小麥正處於灌漿期,可否進行噴藥防治,答案是可以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當田間麥葉白粉病發病率達到10%左右時,噴藥防治的效果最好,所用的藥物主要是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等,如三唑酮的用量一般是10克粉劑,或者是10毫升懸浮劑每桶水,做葉面噴施,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非常好。

總之,小麥發生白粉病,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只要發生病蟲害,都可以進行防治。在小麥的播種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拌種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