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人在工作中既要懂得守規,更要懂得破局

會計人在工作中既要懂得守規,更要懂得破局

稅務主管,這個業務怎麼解決才能符合稅法規範?


現在國家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絕大多數企業個體日子過得愈發艱難,政府的各種減費降稅措施不斷。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稅務部門對企業的監管日益嚴苛。這給我們的會計新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技能要求。否則稍有不慎,企業主和會計人吃不了兜著走。

現實的業務大環境沒有多大的改變,在規則趨嚴的條件下,會計人在處理業務時既要懂得守規,更要懂得破局,只有這樣才能讓會計工作順利運行,又不會出現重大隱患和風險。

會計工作守規,這是會計人最為基本的常識。不論在會計專業理論、稅法和職業道德里,還是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上,都要求會計工作遵守規則。它也是會計人最為願意幹的事,因為做到了嚴格守規,就意味著會計工作零風險,稅務機關也不找麻煩。可現實的業務在客觀的環境中會有這樣那樣的瑕疵與規則不符,會計人又要如何面對呢?


會計人在工作中既要懂得守規,更要懂得破局

現在的業務真濫,看不到一個業務符合是會計的,怎麼辦呵?


在這裡,守規的"規"字,不僅僅是理論上規範邏輯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要對"規則"做具體應用性解讀,即會計人要學會做"職業性解讀和判斷"。因此,"規"的含義在現實業務中可能要比理論豐富得多。掌握"規"的底線和有效空間是會計人必備的職業技能。比如,會計的四大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和"會計分期"如何作應用性解讀?"實質重於形式"和"重要性原則"如何做應用性解讀,會計數據的可驗證性如何體現?等等。

我們會計人在工作中總是在不斷要求業務符合會計規範,可面對的業務十之八九不符合規則要求,怎麼辦?全部退回直到滿足會計規範,這是會計人的夢想,更是會計工作的理論要求,可現實業務做不到,或不能完全做到。會計人的工作價值就是把這些按規則做不到或不能完全做到的業務通過"破局"重新達到另一種讓業主、稅務機關和會計人都滿意的會計處理結果。


會計人在工作中既要懂得守規,更要懂得破局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就是“破局”高手,職位和待遇節節高呵。


"破局"在會計工作中是如何理解,又如何操作呢?

首先,會計人為什麼只能選擇破局,是因為會計人沒有做局的資格。什麼叫做局?通俗地說就是給會計業務定概念、定標準、定方法、定流程、定責任。如果執行者不遵守,就要面臨會計業務停擺或有遭受懲罰的風險。想想會計人確實沒有這個資格吧。會計人既然沒有做局的資格,那"破局"還是有資格的。會計人在工作中保持遵守原有規則的前提下,通過特殊的手段或方法讓會計處理合理合法,並規避或降低重大風險。

"破局"不一定全是合法的。例如企業建立小金庫或私帳,雖然是違法的,也算是對企業一套帳規定的"破局"。還有企業大量日常業務在開展前或進行中,發現重大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會計合規處理通不過,但經過業務條件、流程或目標的調整,可以讓會計業務得到順利完成。

會計工作的"破局"無時不在,只是會計人沒有覺察或已經幹過卻沒有留意而已。會計工作的任何一個業務點都是一個個"小局",對某個環節進行變通或調整,其實就是"破局"的過程。例如,根據業務發票信息調整入哪個月的帳、進入哪個科目、金額如何分配等,就是一個個"破局"過程,本月開出多少發票,收多少進項發票,預期帳面利潤多少等也是逐個"破局"的結果。這些業務僅靠"守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達成工作目標的。

會計人做到財務管理者,職位越高,所幹的"破局"工作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會計行業裡的"稅務籌劃"就是會計工作"破局"的一種專業術語。

會計人在工作中"守規"是基礎,"破局"是更高層次的"守規"。沒有"守規"的理念和前提,所謂的"破局"是沒有目的亂局,毫無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