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谈两次航天发射失利,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我国很少连着失败?

MyVlog


先说下全球,现代火箭的发射成功率比较高了,每年大概100次发射里会有个5~7次的失败,主要是伊和朝,俄罗斯每年稳定的贡献1~2次(去年没事)。美苏的发射历史悠久,好像没有网站有算好的发射统计(skyrocket有详细的发射记录,量太大了没法统计)。

我国运载火箭的总成功率大约是322/345,93.3%(部分失败不计),单算长征系列会高个0.几,近十年里在12、14、15、18这几个年份无失败,18年仅有1次民企失败,去年和今年失败的比较多,去年是2次发射和1次载荷失败(不计),尤其是今年的一个月里连续2次重要发射失败引起了广大关注。

具体到火箭型号上,失败个2、3次得发射2、300次才能把成功率平均回来,非常残酷,有些干脆再起个名字。

资料来源于航空航天港。新西兰的是美国公司在发射

第一肯定跟发射量增加有关系,这两年每年是30次以上的发射,08~17年年均16次,在07年之前都是个位数以内的发射量。

第二是这两年新型号火箭多,长五长七用都是新的煤油氢氧燃料,运力大难度高,对我们还是新领域。以往发射都是用了二三十年的老式偏二甲肼燃料的中小型火箭。但长三和长四的失利是比较意外的。

第三技术稳定性上肯定还是不如美国这样的顶级火箭强国,美国现代的发射成功率是很高的,2012~2020(爱航天只统计到2012,有空再查查之前的)八年里仅有3次发射失败,私营公司的ss固体火箭、猎鹰9和金牛座各贡献一次。安全性最好的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已经连续140次成功发射,旗下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的发射成功率是100%,连经常被诟病spacex的猎鹰9号的发射成功率也达到了82/83,98.8%(还有一次静态点火失败,不计入发射统计)。并且每年发射的多数是20吨的大型火箭,带全氢氧或者可回收这样的特殊属性。欧洲日本印度中规中矩,发射量比较少,失败的也少,俄罗斯新火箭没钱用,老火箭也经常翻车,垫底。

注:Leo和gto是近地轨道和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运力,还有实际载荷吨位的统计,太复杂就不发了。

此外,根据各大航天网站论坛偶尔会看到一些抱怨,很可能还存在有待遇、选拔机制、人才流失的问题,某乎上有不少讨论这个的泣血长文,咱也也不懂也不敢问,不去说它 : )

大概就是这四点吧

Ps.发射失败有严格的定义,指发射后到星箭载荷分离期间出现问题,可能卫星一秒钟都没工作过就废了在统计上也是按发射成功算,对各国都一样,这一点国内外专业航天网站都做的很严谨。网上有些自媒体发明一了些独特的统计法,有黑中国的也有黑美国的,口径不一致就没法聊了。另外只要高度过100km,进圆轨的发射都计入正式发射,私企发失败了也得认。


老祖宗还没起床


5月5日晚,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召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面对近期航天发射连续失利,你们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取得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打了个翻身仗,主要都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两次失利,这也再次显示航天事业的高风险,中国航天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多月以来,型号队伍和航天专家同舟共济、夜以继日、集中会战,深入开展问题复盘、原因分析、试验验证等归零工作,目前两次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机理已基本明确。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航天全线组织开展了全面质量整顿和复核复查,对原定近期执行的火箭发射计划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作为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最高的一项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容不得任何闪失。在前期开展的大量质量安全与可靠性工作基础上,针对近期出现的两次发射失利,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任务相关系统迅即开展了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进行技术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再复查再复核再确认,全面排查风险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方案预案,努力使失利的教训变成宝贵的财富。

此次发射成功,不仅实现了空间站阶段任务的首战告捷,也为中国航天打了个翻身仗,为后续任务增加了更大信心。长五B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计划也公布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迎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任务实施的“开门红”,拉开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介绍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Java实用技术


一直以来,中国航空航天都代表着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的最高水平,中国的航天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和梦想。但是就在2020年间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发射连续失利两次,极大地打击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一次发射失利发生在3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空发射中心实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时候,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导致的飞行失利。

第二次发射失利发生在4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负责将印尼卫星送到既定轨道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二级火箭运行正常,三级火箭出现运行异常,导致火箭和卫星坠毁。

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是一款最新设计的运载火箭,飞行风险本身就比较大,如果出现失利还可以理解,但是长征三号乙是一款安全运行了许多年的“老”火箭,也出现看了失利,这充分说明了航天产业是高精尖和高风险的产业。两次接连失利,极大地打击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心。

一两次的失利并不可怕,只要是能够坚定信心,努力改进,找出出现问题的关键,火箭发射的失利必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历史上的宝贵财富。

关于火箭发射失利的原因,网络上有许多的论断,这里就总结几个流传最广的论断。

论断一,技术方面的失误。

在火箭发射失利之后,失利火箭的研发专家和航天专家深入开展问题调研和复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和实验验证,基本上已经实现两次发射失利的故障定位和发生机理,为今后中国的航天发射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对中国航天全线组织开展了质量整顿和复核复查,对于原定的发射任务时间进行了调整。

论断二,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

2018年,“张小平离职事件”曾经刷爆网络,虽然最终证实张小平并不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技术灵魂人物,但是中国航天事业人才流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国内民营航天事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航天事业的人才加入其中。体制内科研人员之所以选择加入民营航天企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就是薪资待遇肯定会更上一层,其次在民营企业中更容易出成果,晋升之路和个人机遇更加的广阔。

国家政策正在鼓励民营航天事业的发展,许多在体制内的优秀人才选择加入民营企业也是有利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但是中国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民营企业的而受到影响,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优秀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制,让中国航天成为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平台。

论断三(纯属猜测)美国研制秘密武器干涉中国航天发射。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在航天事业方面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愈演愈烈。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美国正在研制太空武器的消息。近年来,美国多次以中国为“假想敌”,联合盟国进行以陆战、海战、空战、太空战、网络攻击等涉及多领域的战略演习。

2018年6月18日,经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令,美国国防部下令开始组建“太空军”,美国太空军独立于美国空军,成为美国第六大军种。特朗普表示,美国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事关国家安全。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建立太空军对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在2020年3月13日,美国太空军与导弹系统中心宣布,一种专门用于阻止卫星发射的新型干扰器已经交付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第四太空控制中队。这种干扰器系统可以暂时瘫痪卫星信息传输,是美国首款公开宣布的太空“进攻型”武器。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敌对势力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破坏。

在中国航天发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次的失利,每一次的失利都在促使着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任何的阻碍都不能阻挡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必将更好的绽放在太空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