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有今天,可能全在拖延上|行動派指南

“每天都很焦慮,惦記著要做的事,然後不斷地刷網頁聊微信到半夜,該怎麼辦?”

前天在頭條後臺收到這樣一條諮詢信息,我想,這代表了我們廣大群眾的心聲。

我們總是在拖延,延遲領導交派的方案,在聚會上遲到,或者家裡雜亂不堪,我們總是在說,從明天開始要健身、要讀書、要改變自己,最終因為拖延一直沒變。

如果你覺得只有碌碌無為的人才會拖延,那就錯了,很多優秀的人,也一樣會拖延。比如蔣方舟在《圓桌派》中就曾經笑談過自己的拖延,她想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所以買了一本《自制力》,結果因為拖延、自制力差,一直沒看完。

你之所以有今天,可能全在拖延上|行動派指南

拖延的危害很多,不僅讓我們本該做的事停滯不前,還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何剋制拖延、提高自控力。

拖延的一切藉口都是“紙老虎”,粉粹所有藉口

要克服拖延,我們還需要警惕一些常用的藉口,認清藉口背後我們究竟在想什麼,就像兩軍對戰,只有瞭解對方的謀略和戰術,才能避免誤入敵軍的障眼法。

一、這些拖延藉口,你用過幾個

首先我們來理理“拖延敵軍”常見的障眼法,即我們為拖延找的那些藉口。

避重就輕型:我得先看下新聞/微信上有幾篇專業的文章急著要看。

追求完美型:現在我根本就沒有時間做完,所以做了也沒有什麼意義/我得先準備充分才行,現在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到位。

時間樂觀型:這件事不用多少時間,時間還充足,不著急/週末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還有時間,還不用著急。

欺騙自己型:再玩一盤......只玩一盤了.......最後一盤......還玩一盤就真的不玩了......再看一集,就看一集......(追完了,啊,為什麼我就是控制不住寄己!)

狀態至上型:等我有狀態再說吧/等我有了思路和素材,我再去寫。

破罐子破摔型:現在開始做已經晚了,反正也做不好了,乾脆就不做了/我就不是這塊料,做了也沒用。

你之所以有今天,可能全在拖延上|行動派指南

二、為什麼我們會對那些藉口心安理得?

我們之所以善用藉口來粉飾太平,而不是告訴自己實話——“我就想拖延”、“我就是不想做”——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

自我保護機制是一般是無意識地發生作用的,儘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也是一種心理自我維護的武器,對維持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仔細想想,自我保護機制無時無刻不在運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自我保護機制”矇蔽。就像我表弟典型的h、f不分,一直還以為自己那一口湖南普通話很標準,我有一次實在忍不住說了真話,他竟然當時就急了臉:“怎麼可能,上次我那個教練都說我講話標準。”實際上是因為湖南人包括那個教練講話都基本這樣,所以才發現不了。

我們的藉口往往有很多真實的成分,所以我們往往我們意識不到這是藉口。比如,“寫一篇文需要三四個小時,現在還沒有這麼長的整塊時間”、“我應該先去健身房”,“工作太忙,實在沒有時間”,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也許你真的很忙,也真的需要去健身房,但這些仍然是拖延者逃避內心不舒服的藉口,因為寫作不一定非得要整塊時間,那些不拖延的人工作再忙也能擠出15分鐘做一點事,而且只要動手做了就是在往前推進。

三、送你一臺“藉口粉碎機”

要粉碎這些藉口,就必須把這些藉口都請到檯面上來,來一場公平和理性地較量。

具體如何做呢?

①、記錄和自檢

以一週為週期記錄你所採用的藉口,留意那些你決定將事情推遲的當下所出現的念頭,正是這些念頭給了你一個等待的理由;

②、洞察內心,挖掘出拖延動機

當你意識並記錄一個藉口時, 你就把一瞬間的想法放到了聚光燈之下,並做出判斷——這個藉口背後隱藏了什麼動機?這可以幫助你更深刻地洞察內心,瞭解自己。

這些動機有很多,最重要的有: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害怕親密、害怕疏遠、追求完美。

有的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還會有人“害怕成功”,看完下面的案例大家就明白了。我有個朋友是211學校的研究生,知識淵博、能力也很強,但畢業四年了,還只是一家小公司經理。他曾跟我說:“我爸媽曾交代我說,‘你要好好工作,我們老了,你們兄弟幾個誰有出息誰就支撐這個家。’”這句話讓他一直拖延工作,不想變得“出息”,擔心自己要承擔整個家庭的責任。

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拖延動機,就能很大程度上減輕拖延。

你之所以有今天,可能全在拖延上|行動派指南

一個理論+一個工具,打敗“拖延小人!

經常有人問我是怎麼管理時間的?這兩年以來,我活成了大家眼裡的自律榜樣,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還堅持看書、寫作,還在微信讀書上講書,即使現在要奶孩子也沒耽誤這些事。

一、『五分鐘理論』讓你開始不再拖延。

首先要明白,你為什麼會一直拖延做某件事,是因為你覺得這件事很複雜,一下子完不成。比如你一直拖著沒有整理房間,因為一想到整理房間,你就感覺到有好多事要做,就不想做了。

『五分鐘理論』告訴你:如果你不情願做某件事,就跟自己約定,至少做5分鐘,過了5分鐘,你其實就會做完整件事。

你也許會懷疑5分鐘能做什麼事?但事實上,有了這5分鐘,就足夠你去克服所有恐懼,粉碎拖延的所有藉口,然後開始行動起來。

開始做,就是拖延的宿敵。

記住耐克的廣告語: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

二、【番茄鍾】讓時間管理變得簡單和輕鬆

很多時間管理達人必推的工具就是番茄鍾,它的主要原理是,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一整個番茄鐘的時間就是30分鐘。

為什麼要安排呢?

一方面,25分鐘的工作時間,可以讓我們充分集中注意力,有時候遇到比較難的事,比如你準備今天寫一篇讀書筆記,但是你還完全沒有思路,對你來說,這是件很難的嘗試,所以你就會找藉口拖延,但是有了番茄鍾,你可以要求自己只寫25分鐘,寫完了就休息,這樣能夠促進你立即採取行動。

另一方面,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長時間的工作會讓我們注意力渙散、思路枯竭,短暫的休息就能讓大腦滿血復活,再次投入工作的時候,也能產生更高的效率。

你之所以有今天,可能全在拖延上|行動派指南

拖延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我們也許無法完全做到自控,但是如果能減輕拖延,特別是在關鍵的事情上做到不拖延,也許我們離優秀就更進一步。

有些人之所以四五十歲還一事無成,並不一定是沒想法,也不一定是沒能力,而是缺乏不拖延的行動力。他們也許每天都有計劃,也下過很多決心,但是一旦開始執行計劃,就會習慣性地拖延和推遲:“先把更新的電視劇看完,待會再做也可以”、“過幾天再開始,先玩幾天也沒事”。結果慢慢地,我們覺得做不做已經無所謂了,於是這個計劃就這樣泡湯了,然後我們又開始新一輪計劃。

現在開始改變是最好的時候。如果你覺得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現在就甩開手機開始看書;如果你覺得要瘦腿瘦腰喜歡渴望身材,就從今天開始運動,從這一餐開始少吃點。

記住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作者—

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持續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