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生產過程中坍落度過大或偏小

一、混凝土生產坍落度偏大或變大

(一)產生的原因

(1)用水量或外加劑減水率變大

1.砂石含水率增大,生產時對砂石含水率扣除不到位;

2.砂石含泥量降低,混凝土生產時所用砂石含泥量小於試驗砂石含泥量,對外加劑吸附量減少;

3.水泥、粉煤灰等膠凝材料與外加劑相容性改善,外加劑減水率提高;

4.水稱或外加劑稱計量不準確,造成用水量或外加劑用量增加。

(2)外加劑方面的原因

1.配合比設計時,外加劑摻量偏高;

2.外加劑減水率提高;

3.外加劑保坍組分用量偏大,保坍性能好,生產時,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3)砂石原材料變化

1.砂含泥量降低,吸附外加劑量降低;

2.砂細度模數變大,或石子粒徑變大;

3.水泥、粉煤灰、礦粉等膠凝材料需水量降低,與外加劑相容性變好。

(4)其他原因

1.氣溫降低,水泥水化速度慢,外加劑中的緩凝組分發揮作用效果增強;

2,攪拌時間短,在攪拌機內沒有攪拌均勻,外加劑的作用效果未發揮完全,從電流表及電壓表觀測、判斷混凝土坍落度合適而經過罐車一路攪拌,到達交貨現場時增大,尤其是緩釋型外加劑更明顯。

(二)採用的對策

(1)及時檢測砂石含水率,尤其是新進砂和降雨後生產用砂石;增加含水率檢測頻率,按照實際含水率調整生產用水量。對於堆放一段時間的砂,砂子底部含水率較高,上料時不可託底鏟取。

(2)含水率變大,含泥量減小,降低生產用水量或外加劑摻量。

(3)砂細度模數降低,石子粒徑變大時,降低用水量或外加劑摻量,適當調整砂率,調整粗骨料級配。

(4)若由於衝量設置值不合適,可進行修改,若由於傳感器故障,需要更換傳感器,若認為誤操作,則改正。

(5)外加劑與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好時,降低外加劑摻量。

(6)降低外加劑摻量,減少保坍組分或緩凝組分的用量或更換緩凝組分品種,調整外加劑配方,或適當降低混凝土初始坍落度。

(7)氣溫降低時,適當降低外加劑摻量或減小混凝土初始坍落度。

(8)延長攪拌時間,尤其在應用聚羧酸外加劑和生產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

二、混凝土生產坍落度偏小

(一)常見原因

(1)水泥與外加劑相容性差

1.C3A含量較高,或石膏與C3A的比例小,或石膏與C3A溶解速度不匹配,鹼含量高;

2.水泥中石膏偏高或或石膏與C3A的比例大;

3.使用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等作為水泥凝結時間調節劑造成的與外加劑相容性差;

4.使用溫度偏高的新鮮水泥,對外加劑吸附增加,水化速率較快。

(2)其他原材料造成的外加劑相容性差

1.砂石含泥量變大,砂細度模數減小,砂石含水率減小,或骨料吸水率增加;

2.粉煤灰、礦粉等礦物摻合料的需水量增加,造成混凝土用水量增加;

3.使用攪拌廢水,造成外加劑適應性變差。

(3)外加劑方面的原因

1.外加劑質量波動,減水率降低;

2.外加劑保坍組分摻量偏低,或保坍效果不良;

3.配合比設計時,外加劑用量偏低,或設計出廠坍落度偏小。

(4)其他原因

(1)氣溫升高(包括所能接觸的如材料存儲倉、攪拌車罐體、泵管、模板)導致水分揮發量大,水泥水化速度加劇,尤其是夏季的高溫時段,外加劑中的緩凝組分發揮作用效果不顯著;

(2)混凝土運輸距離較遠,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

(3)計量超差。

(二)常見對策

(1)提高外加劑摻量,適當補充SO42-,增加緩凝劑用量,使用硬石膏作為水泥調凝劑時,避免使用木鈣或糖鈣。提高外加劑摻量或調整外加劑配方。

(2)及時檢測砂石含水率,尤其是新進和露天堆放一段時間後的生產用砂石,表面較內部含水率低或夏季高溫暴曬及風乾。增加含水率檢測頻率,按照實際含水率調整生產用水量。

(3)提高外加劑摻量,增大出廠坍落度控制值,並儘快調整外加劑配方,提高保坍組分的用量或更換緩凝劑品種。

(4)坍落度損失過大時,提高外加劑摻量,或保持水膠比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用水量。

(5)若由於衝量設置不合適,可進行修改,若由於傳感器故障,需更換傳感器,若人為誤操作,則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