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人生漫漫長路,前進的方向總是變幻莫測,時而通向高山,時而通往低谷。而我們會在路上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會因為興趣相投而走到一起;有些人,會因為一些妙不可言的緣分而聚到一起。這些人,可能只有短暫的交集,也可能攜手,同行後半生。

大家一場相識,就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而時間,就像在大浪淘沙。經過時間的沉澱、考驗、篩選,還能堅定不移地相互依靠相互幫助相互思念的人,我們稱之為摯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們總是驚奇地發現:朋友圈擴大了,但真正的朋友卻寥寥無幾。但我們往往更加珍惜這份友情。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李白

我相信,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有這麼一個生性灑脫,狂放不羈,無酒不歡,年紀輕輕就相識滿天下的詩人,應該也深有體會。他宛如太白金星下凡,隨筆一揮便創作出千古流芳的絕妙詩句,千年之後的我們細品後都忍不住讚歎。

此人正是“謫仙詩人”:李白。

李白一出生,就顯現出了與眾不同。公元701年,則天順聖皇后下長安元年,改元長安。是年,遠在西域的碎葉城,有一懷孕的女子夢到了滿天繁星,最亮太白星忽然墜落至她的懷裡,隨後她的肚子隱隱作痛,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於是夫妻兩賦予了他“太白”之字。

少時的李白,天資聰慧。“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劍術更是師從“劍聖”裴旻,開始名揚天下。

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開始了遊歷生涯,這一遊,就遊了近二十年。在這近二十年的光陰裡,他走遍中國大好河山。由於他生性豪爽,俠肝義膽,朋友滿天下。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李白醉酒武劍圖

患難之交-----吳指南

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

覺後思白帝,佳人與我違。

吳指南是李白在蜀川時結交的好友。兩顆闖蕩江湖仗劍走天涯,以及遨遊於浩瀚文學海洋的心,讓兩個才子走到了一起。兩人總是結伴同遊,一起飲酒作詩,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兩人走出四川,遊至今天湖南,被綺麗的湘南景色所吸引。湘水幽靜,湘女多情,二人流連忘返。

就在此時,吳指南突發怪病,尋求了很多大夫都沒能醫治這怪病。而後不幸的事情發生,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回憶到:“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

可以想象當時李白的心情有多麼的悲痛,相傳李白一直守在摯友的屍體前悲聲痛哭,讓路過的行人都為之惻然,更是引來了一頭老虎。

李白怕老虎吃掉指南的屍體,便毅然決然守護在指南身邊。或許老虎被眼前這個眼神堅定的年輕人所震懾住,竟不敢上前一步!良久,老虎怯怯然,離開了他們。

由於吳指南的家鄉太過遙遠,李白把吳指南葬在了洞庭湖旁,獨自上金陵。三年後,李白故地重遊,回到吳指南的葬身之地,挖出摯友的遺骸,發現其筋肉還在,於是舉起隨身所帶的白刃剃掉筋骨,將屍骨包好,帶在身上,晝夜不離身,到了今天武昌,找了塊風水寶地才將摯友隆重地下葬。

三年以來他都未曾忘記過逝去的摯友,由此可見李白的重情重義。也能從側面看出,李白可能從小就深受南蠻文化以及道教的影響,仙風道骨之餘,更是豪情仗義,與一般儒學出身的文人大不相同。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李白

忘年之交----賀知章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李白與賀知章最有名的故事莫過於金龜換酒了。他們初遇那一年,李白四十一歲,賀知章年逾八十。那一年,李白還只是一介平民,懷著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來到京城;而賀知章則是位高權重的太子賓客,深受玄宗皇帝器重。

兩人初識於長安紫極宮,賀知章很早就聽過李白的名氣,讀過他的詩。於是便樂呵呵地問:“年輕人,最近有沒有什麼新鮮佳作給老夫欣賞欣賞?”李白因為受到賞識非常高興,又因為賀老於他可是詩壇前輩,能受到他的指點簡直三生有幸。於是作詩一賦後,畢恭畢敬地請賀老過目。

這篇文章,正是氣勢磅礴的《蜀道難》。李白以浪漫主義的手法,豐富的想象,豪放灑脫的情感,描繪出了蜀地山川的崢嶸崎嶇,綺麗驚險。別看高中時我們因為要背這首詩累死累活的,對這篇文章“恨之入骨”。細細品來,這真是不可多得的絕妙文章,連賀老看完後都讚歎不已。

因為這篇《蜀道難》,賀知章發出了陣陣感慨:“莫非是仙人下凡?”於是把李白呼為“謫仙人”,而李白“詩仙”的名號由此而來。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賀知章

詩逢知己,兩人更是相見恨晚。在酒店裡只顧著飲酒交談,等店小二來問酒錢時,兩人一摸口袋才發現都沒有帶錢。賀知章隨意解開隨身佩戴的金龜給店小二,就當做是酒錢了。“金龜換酒”由此而來。

由於賀知章的賞識與舉薦,李白的仕途夢開始實現,擔任起了翰林待詔,開始短暫卻輝煌的仕途生涯。

公元744年,即天寶三年,賀知章告老還鄉,李白情深難捨,作《送賀賓客歸越》贈與賀知章,希望他們後會有期。不幸的是,賀知章回到故鄉不到一年便仙逝了。李白得知後悲痛欲絕,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中有兩句正是“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像李白與賀知章這樣打破年齡界限,不分地位高低貴賤,不因經歷資歷文風而相輕,純粹因為共同的愛好而走到一起的友誼實屬罕見。

一位“詩狂”,一位“詩仙”,能相遇相識相知,多麼令人羨慕。更能展現出賀知章愛才若渴,不計較輩分資歷,能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的大度胸襟。我想,若他們在天上再次相遇,會說的第一句話肯定是:“走,買酒去!我們再討論討論上回的詩句!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金龜換酒

莫逆之交----杜甫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提到李白,我們肯定會想到杜甫。一直以來,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就是唐朝文化繁榮的象徵。

公元744年,三十二歲的杜甫科舉失敗,心情沮喪,來到了洛陽。而此時,四十三歲的李白因得罪了高力士,被其黨羽排擠陷害,離開了長安。仕途失意的李白與科舉落榜的杜甫就此在洛陽相遇。

可能在已名滿天下的李白心裡,這次的相遇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在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杜甫的心裡,卻是激情澎湃的。面對這詩壇巨星,杜甫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敬仰。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同樣因為詩賦、美酒,兩人之間毫無隔閡。李白沒有以自己的名氣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在洛陽的短暫時日,兩人白天相攜遊玩,晚上暢飲歡談,迅速建立起了友誼。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杜甫

兩位摯友,相聚相散了幾次,從他們兩人這時期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友誼越來越深厚。在公元745年,兩人同遊齊魯大地,遊歷山川,求訪隱士。

此時的他們,用杜甫一首詩形容最為貼切:“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兩個中年大叔,還像小年輕似的白天遊玩,晚上大醉,共宿一室,共蓋一被。現在看來,妥妥的好基友無疑。

杜甫一生中一千多首詩,明裡與李白相關的詩有30首,暗裡與李白有關的詩句不計其數。李白一生900多首詩,有四首是寫給杜甫的。難道說他們只是“塑料兄弟情”?其實不然,他們的處境不一樣,並不代表著就是無情無義。

十年後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今日不知明日事。他對杜甫的關心不回覆,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對好友的關心呢?結合當時的處境來說,二人心中皆有情懷,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再者,據專家考證,李白在世時應該有5000多首作品,能流傳下來的僅僅900多首,在另外失傳的4000多首詩賦中,有多少是對杜甫的思念呢?我們已無從得知。

我相信,李白一生交友頗多,杜甫在李白心中有相當的重量。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李白與杜甫

才高八斗,豪情俠義,不居功自傲的李白,是當時眾多人的偶像,有一波波的追隨者。面對這些崇拜的期待的面龐,李白概不拒絕,從不擺架子,真誠對待,豪情相助。這麼一個人,放到現在,人緣也絕對是槓槓的好。

他身邊的朋友實在太多了,但是真正知己有幾人?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我相信這並不是李白所關心的,因為只要心意相通,志同道合,哪個不是知己?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在李白的朋友圈裡,相遇即是緣,有知己足矣!

相傳文學界裡一直有很奇怪的“鄙視鏈”:文人相輕。翻開十八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史,你可以看到法國文壇泰斗們的“筆槍墨戰”,他們都自視甚高,在日記裡,報道里,評論裡,書信裡,時常能從中嗅出絲絲火藥味。

李白的朋友圈: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灑脫的李白

他們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偉岸,其實他們也在相互嫉妒、猜忌、蔑視著同時代的同行們。但縱觀中國文學史,這種“文人相輕”的鄙視鏈似乎存在的較少,他們都相互欣賞,相互包容。

我認為,正是獨特而優良的中華思想文化,使得中華民族能擁有別的國家沒有的民族凝聚力,能讓中華大地泱泱大國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