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法后弘发祥地,听说过的人很少

从西宁去往海东行署所在地平安镇,途中要经过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藏语称为“玛藏贡巴”,它不一定会出现在通常的旅游手册上,却是我特别想要指给你的。

白马寺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红崖子沟口的一片丹霞崖壁上,离西宁30公里。它犹如一座悬空寺,攀上去需要沿紧附在崖壁上的栈道走很曲折的一段路。

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法后弘发祥地,听说过的人很少

白马寺是我在藏地见过的规模最小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实只可称为“半间寺院”。因为寺院依崖而建,后半面就是山体石壁,前后进深最宽的地方不过10米。

但就是这样一间危险而窄小的寺院,却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佛教圣地。

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法后弘发祥地,听说过的人很少

公元843年,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在藏地灭佛,吐蕃进入“百年无法”的黑暗时期。当时,有藏·饶赛等三位吐蕃比丘驮负着《律藏》等典籍辗转逃到青海河湟地区,在那里驻锡静修,史称“三智师”。

“三智师”晚年,收当地牧童穆斯萨巴皈依受戒,将佛法戒律传承了下来。戒律传承是佛教仪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如同火种,表示这一支脉的佛法一直没有断过,因此穆斯萨巴的受戒皈依成为藏传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穆斯萨巴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后被尊称“喇钦·贡巴饶赛”,为“河湟藏人第一比丘”。

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法后弘发祥地,听说过的人很少

佛教壁画界早有“隋唐看敦煌,明清看瞿昙”之说。走水厅内和寺院其他殿堂中的壁画近800平方米,是国内藏传佛教壁画中历史最久的遗存之一喇钦·贡巴饶赛先后在今青海省化隆县和互助县修建丹斗寺和白马寺,在那里传播佛法,丹斗寺和白马寺因而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河湟地区最早的寺院。

晚年,喇钦·贡巴饶赛在白马寺供养“三智师”。“三智师”圆寂后,喇钦·贡巴饶赛用药泥塑其真身供奉在寺院里。

一座很小的藏传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法后弘发祥地,听说过的人很少

公元10世纪前叶,西藏方面听闻青海河湟间尚有佛法戒律传承,派人前来受戒。他们返藏后,建寺修塔、弘扬佛法,使西藏中断了近一个世纪的佛教得以复兴。白马寺因而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和圣地,名播全藏区。由此,佛教在藏地开始了它辉煌的“后弘期”。

藏地几乎所有寺院,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加持和无数信徒的供奉,都扩充修建得很有规模,唯独白马寺还保持着千年前的朴素。这让人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古诗,其风骨和意境,则更有持久性和震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