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小孩子尿床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家長們還常常用在床上“畫地圖”來調侃。但一般尿床的孩子都在6歲以下,

如果過了6歲還頻繁尿床,那就可以歸為“遺尿症”了,這是一種生理心理混合的疾病,治療起來可是非常麻煩的。

上個月認識了一位寶媽,她的兒子,就有很嚴重的尿床現象。寶媽的兒子今年7歲,從小就有尿床的習慣。

三歲以前,寶媽並沒有把它當回事,畢竟那麼大的孩子尿床誰也不會見怪的。可三歲過後,尿床就有些討人嫌了,因為同齡孩子基本都已經不再這樣了。

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正因如此,兒子的尿床習慣也讓寶媽乃至全家人都為此吃苦。據她講,由於兒子尿床太嚴重,這幾年來,他們一家人幾乎都只敢睡在自己家裡,平時去親戚家做客,哪怕對方再有誠意地挽留,她也不敢留下,原因就是害怕兒子突然尿床。

甚至有時候出門旅遊住酒店,她也都會小心翼翼,臨睡前一定要三番五次地提醒兒子上廁所,並儘量控制睡前的飲水量,可即便如此,兒子還是在酒店裡畫過兩次地圖。

尿床本是常見事,然而自己的孩子尿床就算再髒再臭,家長也不會厭惡,最多就是認命,但如果換成別人的孩子,那就不一樣了。所以這位寶媽不願意帶著孩子在別人家留宿,也是知趣的表現,免得孩子被人厭惡。

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6歲以上的孩子為什麼還會尿床?可能和這些原因有關

1. 大腦發育遲緩

6~10歲的孩子尿床,有可能是大腦發育遲緩導致的,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將6歲以下的行為延長了幾年。

等到大腦發育完善,尿床的情況就會變少,並最終和正常孩子一樣。人的排尿行為是由大腦控制的,但脊髓中樞也可直接下達指令,嬰幼兒的大腦在這方面的控制力不強,睡眠時就無法抑制脊髓中樞下達的排尿指令,從而導致尿床。如果孩子大腦發育較慢,就有可能把這種現象延遲到六歲以後。

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2. 心理因素

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尿床多半也和心理因素相關。當一個孩子長期受到家長的忽視,或者暴力對待時,就有可能發展成心理疾病,而尿床則是一種伴隨症狀。

3. 睡得太死或者睡前喝太多的水

不同的孩子尿床的頻率不一樣,如果只是偶發性的尿床,那應該就是睡覺睡得太死或者睡前喝太多的水導致的。這些孩子的大腦雖然發育得很正常,但由於年紀過小,憋尿能力不強,一旦尿意太濃,就會憋不住直接撒出來了。

這三種原因之外,還有極少量孩子的尿床是遺傳導致的,因為父母的尿遺症,有近40%的幾率會傳給孩子,但總體來講,這種情況還是少見,而且即便是,也應該早就在父母的預料之中。

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除非是遺傳性尿床,否則都是可以避免的

睡前少喝水,臨睡時督促孩子撒尿

對於非遺傳性尿床而言,只要家長保證孩子睡覺之前少喝水,並督促他在睡之前上一次廁所,基本上就能保證睡覺時不尿床了。可惜的是,有時候家長也會忽視,或者孩子不配合。

關愛孩子的生活,和他平等交流

大孩子尿床基本都伴有心理病症,對於這些孩子的尿床行為,家長應該從源頭上避免,也就是多關愛他的生活,並儘量用平等的語氣和他交流,這樣就可以防止孩子心理出問題,尿床的頻率自然也就降低甚至消失了。

尿床本是常見事,可這家人卻為此吃苦,寶媽:太嚴重了只敢睡家裡

最後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尿床並不非什麼大不了的事,千萬別因此而去責怪孩子,因為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只有做好引導,並儘快採取避免措施,才能讓孩子早日擺脫尿床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