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说起高祖刘邦之后的皇帝,人们大多会说汉文帝刘恒。然而刘邦是有太子的,并且也登上了皇位,那么为什么存在感会这么弱,在高祖刘邦驾崩到文帝继位前的这十几年西汉朝廷内又有着怎样的的复杂局面呢?!

一、 吕后称制时期的三方政治势力

我们知道自高祖刘邦咽气后,虽然登上皇位的是惠帝刘盈,但实际的统治者却是吕后。此时的朝廷内部的局势十分微妙,大概有三方政治势力共存。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首先就是太后吕雉及其吕氏外戚集团,作为外戚,他们有与皇帝血缘的优势,他们是太后的娘家人,凭借封建礼法的亲缘关系处于权力的核心地带。

他们大多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和才干,只不过凭借吕后的地位才得以位列高位。(当然也不全是,吕后的哥哥吕泽就是跟随高祖起兵作战有功被封侯的)而这也埋藏着失败的基因,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和他们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皇帝,一旦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这种纽带便不复存在,而此时已经享受惯了权力的外戚们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已经利令智昏不敢去位。最后必然被新皇开刀,身死族灭。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再就是刘姓诸侯王,他们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地方上自成一体,基本不受朝廷政令节制。而在朝廷,他们的旁系兄弟子侄也有很多在做官,随时可以向诸侯国传递消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合法武装,又有高祖刘邦让他们拱卫朝廷的法理依据,既有实力又有口实随时能对朝廷产生威胁。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最后就是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功臣集团了,他们可是经历了高祖开国一刀一枪和高祖一起打下了江山,其丰富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是前两个集团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表面上看在三方中,他们最处劣势。他们身处京城,官位随时会被吕后撤换,甚至身家性命也随时处于吕后的威胁之下。但作为最有政治斗争经验的一个团体,他们自有其自保之道。在吕后面前他们附小做低,做小媳妇状,让人特别可人疼。但内心深处,却时时忧虑刘氏江山被篡夺,暗中相互串联随时准备发难。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二、吕雉时期三方的关系及顾虑

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成为太后,在封建社会这使她获得了巨大的宗法优势,她是皇帝的母亲,也是其他诸侯王的嫡母(或者姑母),此时彼此的亲缘关系很近。在讲究以孝治天下的的汉王朝,地方上的刘姓诸侯王在吕后没有实质的篡位行动前是无法、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敢去对抗他们共同的"母亲"的。

而作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吕氏也有自己的顾虑。在外,老公刘邦分封的一大堆子侄在地方上盘根错节,自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他们的群起攻之。在内,老公的老部下们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自己已经把核心要害部门全换上了吕氏子弟,但这些老帮菜们可是一个个老奸巨猾,自己娘家子弟在他们眼里就是些雏儿!自己活着一天,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哪一天自己一蹬腿娘家这些雏儿能是他们的对手吗!

她不是没想过把功臣集团斩尽杀绝,在老公刚死的时候,她就秘不发丧打算这么做。可是,这群老帮菜是那么好对付的吗,不要说有人领兵在外,随时可能带兵杀回来,另一方面要是没了这些功臣宿将在朝廷里镇着,万一那些刘姓诸侯王真的造起反来,能靠谁呀,自己娘家那些崽子还是乖乖呆在家里吃奶吧。她还暂时需要功臣集团帮他处理国政、制衡刘姓诸侯王。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而作为三方里最弱势的一方,功臣集团可是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不尴不尬最是难受。一方面身在京城吕后的眼皮子底下,只能老老实实改造不敢乱说乱动。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吕氏外戚做大也是忧心忡忡。于公来说,他们是刘邦的老臣,高祖给了他们荣华富贵,又与他们杀白马盟誓共保刘氏江山,他们当然对吕氏篡权义愤填膺。

于私来说,他们是刘邦的老臣,却是吕后的眼中钉和绊脚石,吕氏真要篡权第一个就会拿他们开刀以清除障碍。况且即使不被吕氏清除,吕氏篡位后必然大封吕氏宗亲和亲信为王为侯,一个萝卜一个坑,朝廷的坑就那么多,到时候这些老萝卜还不得赶紧滚蛋回家为新萝卜腾位子。现在自己处于守势只能暂时隐忍,看看局势的发展再说。正像吕后说的,这是一群老奸巨猾的家伙。

太后的无奈,吕后当政时朝廷内三方的政治势力,及其微妙的均势

总结:由于汉朝刚刚建立,西汉朝廷与刘姓诸侯王之间的关系还十分紧密,吕后及其吕氏外戚处于一个相对的优势地位,地方诸侯王和功臣集团只能俯首听命。但细究起来,吕氏外戚的优势完全依赖于吕后一人,吕氏外戚中没有德才兼备,深负众望的骨干人物(瞧瞧人家篡汉前的王莽),一旦吕后翘了辫子,吕氏中根本没有人能顶的上去。况且外有刘姓诸王,内有悍臣满朝,这些吕氏羔子们的命运也就真成了待宰羔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