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唱歌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艺术,这表示大家都会,只是做得好不好而已。那么如何让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能归类在"会唱歌"的那个区块,是唱歌爱好者心里最基本的诉求。但如果爱唱歌的你,明明拥有一些技术,却发现自己不属于"会唱歌"的那个区块,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

我提供三个想法,方便你自己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1.设定明确的练习目标


设定目标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不能只是“我要变成林俊杰”这种一言以蔽之的超级大方向,却没有细节的想法。想要成为谁谁谁是很常见的自我许愿,毕竟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跟着流行走,所以流行才叫做流行。但是现在的娱乐媒体跟10年前的不一样了,现在喜欢透过后制的方式再包装歌手,导致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歌手跟普通人已经不是同一个次元,有些人甚至会忽略这些歌手从前的努力,把他们的能力视为天赋,而非努力的成果,甚至最后有些歌手们会被神格化。

“我要变成林俊杰”,并不是不好的目标,只是中间有太多过程被忽略。说白了,很有可能你要的,只是他的高音的音色。是,这样的目标很明确,但是太粗糙。因为从头到尾这个目标就只是追着另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跑。如果想要自己有进步的可能,就要观察这些你喜欢的歌手的进化过程,去思考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你所崇拜的模样,然后想想他们从以前到现在的声音变化,才有办法揣摩他们在这中间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样的练习,这样才是明确的目标。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2.看清练习的重点


其实“练习的重点”这个元素在最近的文章里一直被重复拿出来说,因为至少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方法。

很多人没有办法进步就是因为他们很在意练习的声音,而不是练习的过程。他们一味的追求声音/音色结果,而再三的忽视我们在发声练习时喉咙里面的各种动态。

我最常遇到学生的问题就是,开课10分钟,在某个练习之后,有些人就会跟我说:“可是没办法用这样的声音唱歌啊?”。这个问题很明显就是没有看到练习的重点。在VBS里(我相信甚至在其他有组织的歌唱系统里也是),每个练习都有一个明确的动作要你去完成,而声音只是让你去检视刚刚的发声练习中喉咙的动作是否精准的检查工具。往往那些练习时的声音都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所以不是要规定你去卡在某个特定的音色,只是要你去观察一些特定的感受,去帮助你在实际演唱时可以依靠着那些感受,让演唱偏向效率一点。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3.玩


没错。就是玩。

虽然练习这件事情很严谨,但是我个人认为演唱就可以不用这样。毕竟演唱可以归类成艺术,所以对与错,就没有这么客观了,往往都是喜好问题。

但是在我看来很多学过唱歌的同学都会”被技术绑架"。意思是说,他们很在乎什么是最对的,什么是最错的。这思维并没有错,从物理来看,与发声效率相关的问题,答案就是会有明确的对与错。可是前面说了,演唱是艺术,艺术的评判很主观,如果现在的流行是某种听起来没效率的声音呢?所以该怎么让自己在有技术的情况下,做出一些看似很没效率的声音呢?对不起,我这里没有答案,你必须自己玩,而且你的心态必须足够开放才可以玩得动。简单来说,就是你必须用你所学到的技术基础来帮那些看似很没效率的表演合理化。比如说你听到一个人明明就是挤卡,可是卡来卡去,就是可以把1个小时的表演跑完,那你就要可以开始思考,这种挤卡一定跟我所认识的挤卡不一样,然后用你的技术做各种关于挤卡的尝试,最后你很有可能会玩出一个结果,那个结果就会变成你的武器之一。这种开放式的心态是绝对必要的,不能一味的否定技术的缺失,而忽略了表演本来就是多变的这件事。

另外,很多被技术绑架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他们都会觉得只有几个音色是有效率的,其他的音色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思维反而会让演唱被局限,因为这种”这也不能那也不对”的想法会让你的路变窄,演唱听起来大多都是绑手绑脚的。

成为技术控并没有不好,我反而觉得这是进步的开始。但是如果因此忘记了艺术的玩性的话,那你的演唱就不是演唱了,只是发出一堆貌似好听的声音,那岂不本末倒置了吗?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