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的元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李先生今年55歲,是一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因為不太重視,他的血糖也一直控制的不是很好。

李先生平時很喜歡看報紙,3年前開始出現視力下降,以前報紙上看得清清楚楚的文字,卻像隔了一層霧。

李先生以為自己得了“老花眼”,於是自己在路邊攤買了一副老花鏡,戴上眼鏡後,剛開始,視力的確有所改善。可惜好景不長,今年開始,李先生髮現自己的視力越來越模糊,戴著老花眼鏡也解決不了問題,只好到醫院就診。


視力下降的元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來到醫院,經過一番檢查,發現李先生並不是老花眼,而是得了一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


中國有1億多的糖尿病患者,我們常說,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因為一旦發生併發症,尤其是各種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將會大大下降,嚴重的還可以威脅生命。


糖網是糖尿病很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有多高呢?有研究資料顯示,有50%的糖友在10年後出現眼部病變,15年以上者達到80%,而30年以後為90%,病情越重,年齡越大,發病的幾率就越高。據統計糖尿病眼病引起的雙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出25倍左右,嚴重影響到糖友的生活質量。


(一)糖尿病為什麼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呢?

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是眼底微血管的病變。我們常說,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可以累及全身各個重要的器官,包括我們的微血管。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最常見的兩大併發症,一個是糖尿病腎病,再一個就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所以對慢性腎病患者,如果不能確定是否糖尿病腎病,我們也常常建議患者查一下眼底。血糖長期過高,會導致微血管受到慢性損傷,出現滲漏、出血和閉塞,導致缺血缺氧,進而形成細胞異常增生,使腎小球和視網膜受到嚴重破壞。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塑料水管,如果長期被太陽曬或者暴露在不好的環境中,就會變得脆弱,產生裂縫,就容易出現滲漏、漏水。微血管也一樣,如果長期處於高糖環境中,會變得脆弱,導致滲漏、出血,從而引起腎病或者視網膜病變,嚴重的會導致尿毒症或者失明。

視力下降的元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二)根據病情的發展程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分為六期:

  • Ⅰ期:視網膜上有微血管瘤,點狀出血;
  • Ⅱ期:在微血管瘤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硬滲出,這是因為視網膜出現了水腫;
  • Ⅲ期:出現棉絮狀滲出,這是眼底點狀出血逐漸增多後留下了瘢痕;
  • Ⅳ期:眼底出現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這是由於新生血管十分脆弱,常因血糖控制不好或者血壓升高而發生大量的出血,出血進入玻璃體內,易造成玻璃體積血;
  • Ⅴ期:纖維血管增殖、玻璃體機化,這是由於玻璃體積血,導致機化物形成;
  • Ⅵ期: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失明,這是因為機化後的條索牽引視網膜,則造成視網膜脫離。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早期視力不受影響,沒有很明顯的症狀;隨著病變的發展,尤其是病變發展到視網膜上的黃斑區,也就是視力最敏感的部分,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如視力減退或閃光感、視物變形、視野縮小、眼前有黑影,甚至眼球疼痛等症狀;

後期引起視網膜脫離或玻璃體出血後,會有視力的突然下降,看東西時有被遮擋的感覺,如果出血吸收不良時就會發生機化,牽引視網膜,造成視網膜脫離,表現為失明。

但症狀只作為參考,糖友自己的症狀和實際的病情嚴重程度不一定一致,如果病變不累及黃斑區,有的糖友在病變的晚期仍然可能有較好的視力。因此,要確定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最好到醫院進行眼底檢查,必要時醫生會再建議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如眼底熒光造影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等,如果懷疑有視網膜脫離時還需進行眼部彩超檢查。

李先生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不少見,太多的糖尿病患者缺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瞭解。

像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一樣,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早期也往往症狀不明顯。像李先生一樣,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得了老花眼,從而延誤了早期的治療時機。


(三)其實如果我們對這種併發症提高警惕,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信號來發現它:

  • 1、視力下降,尤其是晚上視力下降明顯,常被當成夜盲症;
  • 2、看東西出現重影、有閃光感;
  • 3、眼前有點狀或片狀的物體在漂浮;
  • 4、老花眼症狀減輕,近視加重;
  • 5、眼睛脹痛、視野缺損、眼球出現運動障礙;

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大家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的眼科就診,做一下眼底的相關檢查。

(四)對於我們廣大的糖友來說,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更加重要,除了控制好血糖,我們還要做到這幾點:

  • 1、避開強光 強光會損害我們的視網膜,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白天出門時最好戴上太陽鏡,可選擇黃褐色的太陽鏡,更利於保護視力。
  • 2、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長時間低頭、提重物、便秘。糖友的視網膜很脆弱,可在各種因素下破裂和出血,如頭部振動過大、劇烈運動後,或者血管壓力增高,都可引起視網膜異常,導致視力下降。
  • 3、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熬夜及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比如玩電腦或玩手機。
  • 4、戒菸。吸菸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管的損傷,加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生。


視力下降的元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五)如果已經患了糖網,如何治療呢?


我們已經知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6期。在1、2、3期的時候,主要是眼底微血管被破壞,出現滲出和形成動脈瘤,這3個階段我們稱它為非增殖期。

到了4、5、6 期,眼底受到損害的地方開始出現新生血管,後面這3個階段我們稱它為增殖期。增殖期患者開始出現視力問題,失明的風險也大大增加,我們通常所說的治療,比如打激光啊、做手術啊主要就是針對增殖期的患者,也就是後面3期的患者。


這些治療手段聽起來就很高大,而且治療費用也不便宜,但是總體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與其等到出現視力下降,再去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來治療,還不能保證滿意的療效,不如及早重視,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處於123期非增殖期的糖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給大家幾點建議:

(1)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不光是針對併發症,控制三高是對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積極控制三高,即便進行了最好的治療,以後仍然會再次加重。(2)定期篩查眼底,早期發現眼底病變。一旦確診糖尿病,即應檢查眼底。套用一句俗話,治的巧不如治的早,再高級的治療手段,也不如在早期階段進行干預。(3)藥物保守治療。對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除嚴格控制糖尿病外,可採用藥物輔助治療如羥苯磺酸鈣等。

對於增殖期的患者,或者非增殖期後期眼底情況重的患者,必須由眼科醫生治療。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種方法,治療的目標是儘可能保存視力:

  • 激光治療,也叫光凝,俗稱打激光,這是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最常用的形式。但是大家要注意,激光治療對眼睛是有創傷的,是一種丟卒保車的治療,因為激光本身可以導致10%的視力減退,所以治療之前必須經過專業的眼科醫生評估。這個治療也不是一勞永逸,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重複治療。

  • 玻璃體藥物注射 這種治療所用的藥物叫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名字很長,簡稱VEGF抑制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的重要病原因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產生增加。對於這種致病的生長因子,可以通過將特異的抑制劑注射到玻璃體中來滅活。這項治療可以與激光治療相結合。

  • 玻璃體切除術 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玻璃體出血的患者,玻璃體出血很容易導致視網膜脫離,但是不能通過激光治療緩解。通過玻璃體切除術也可緩解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防止視網膜脫離。在玻璃體操作過程中也可以進行內部激光治療。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的治療比較簡單,一旦到了後期,費用高,效果差,而且技術要求高,治療的難度大大增加。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早期的控制和檢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