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淨心修善分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無所得,是佛菩薩的一個境界所在。

應是待至無所得?才心無掛礙,諸塵無染,淨智妙圓,方能於種種名相境相之間,根塵脫落,無所繫縛,來去自如……

世人修法,常有一個得失心繫著,欲牽情擾,不得自在,能真正去除得失心,修至無所得自在境界者,甚為稀有……

是故如來將這種無所得、無有少法可得的境界,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知正覺,即究竟圓滿智慧。

這個究竟圓滿智慧,它是空的,裡面什麼都沒有,卻具有正遍知的作用性,什麼都知道、明白,即是我們常說的自性,六祖雲: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即是空性,自性即是佛性,人人本自具足,真空妙有!

故佛雲: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那我們又該如何深入理解?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

八萬四千法門皆可通達究竟圓滿智慧,真實不虛!

無論是真空妙有?還是妙有真空?都是這個空無體性的真實作用。

這個體性是空的,是虛的,實相無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又無處不在,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在佛曰之性,在道曰之真,在儒曰之中,皆為體也。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恰如人身八萬四千毫毛,每一根皆通達這個真空妙有的真如本體,通達究竟圓滿智慧,具有同等的作用性,故無高下可分。

是故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以無所得而通,以無所得而達,以無所得方入真空,又以無所得方成妙有。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2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修善斷惡即可通達菩提種智。

苦海無邊何是岸?一絲善念可回頭。

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自身的毛病,回到一塵不染的清淨菩提狀態,最終通達無礙,得大自在。

善惡只在一念間,善靜惡動,善清惡濁,故需念念觀照,時刻回到善的軌道上來,不斷以善念淨化惡念,心淨自生蓮,照見五蘊皆空。

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歸根結底,皆是一個自淨其意的過程,自淨其意,應為一切善法之根蒂,通達菩提之緣由。

故一切只在內求,不在外求,修行只是修自己!

最終不思善不思惡,一塵不染,垢淨皆無分別。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3

知見若正,自與佛心相印,終得究竟圓滿智慧!

修善也好,修法也好,都是為了正知見。

知見正了,才回到佛性的自然軌道上來,不生邪見,不落邊見,不著頑空,如是觀自在。

也只有知見正了,人我眾生壽者相才能漸漸斷除,以一無所得行深般若,自與佛心相印,與虛空彌合,與時光宛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知正覺,這等知見是無上的、極正的、清淨無染的究竟圓滿智慧。

就好比練字要從一橫一豎寫正開始,走路要從一步一步走穩開始,才能慢慢累積達到一個身心平衡的舒適狀態,最終通達究竟圓滿的境界上來。

知見正則心正,心正則行正,行正則入甚深般若,種得清淨菩提,成就圓滿智慧。

金剛經第二十三品|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所言一切善法,亦是一個名相,實無分別善法可言,種種皆是方便說,法性本空,法不可執。

道德經雲:善者,不善者之師也。

善,具有正確引導對治的作用功效,為真實受用的菩提種智,發善心,行善願,結善緣,種善業,築善基……這個善,具有種子般的生髮能量!

然善不可執,執之又為名所繫,為相所拘,著人我眾生壽者相,有所得故,處處牽擾,不得自在,不得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