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礼记·昏仪》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以上所说,皇帝的嫔妃共有一百二十四位。我们常说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这离三千数量上也差得太远了。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我们先不考虑后宫女子是否都是佳丽,单单三千这个数量就让我们有点怀疑了,毕竟历代的文人们都喜欢用夸张手法来。其实也算合理,只是大家的算法不一样。

其实后宫佳丽三千指的不是后宫嫔妃,而是宫女,两者属于包含关系,就是说宫女不是狭义上的在宫中服役的女子,而是指包括嫔妃在内的所有后宫女子。 如果这样算的话,皇帝后宫三千也合情合理。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宫女在很多宫廷剧中都有出现,但她们并不能像影视剧中那样,在前朝后宫中自由出入,后宫女子没有允许是不能出后宫的。像《甄嬛传》中果郡王邂逅甄嬛,还隔三差五地出入后宫与她相会就更扯淡了,因为除了皇帝,其他男子没有允许一律不许进后宫。

宫女来源

汉朝之前,宫女主要来自战败国的女俘或罪犯女眷。汉代以后,由朝廷派专人,于民间挑选良家美女,年龄13以上20以下。一旦成为宫女,便要和家人断绝联系,与外界隔绝。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他们入宫后如果有幸被皇帝看上成为嫔妃,就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成为主子,如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但这是极少数,大部分宫女在寂寞、凄清中孤独度日。

唐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描写的就是宫女们漫长而孤独的深宫生活。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宫女想得到皇帝的青睐成为后宫的主子毕竟是小概率事件,那有没有一入宫就成为嫔妃的情况呢?当然有,就是

清朝的选秀制度。

前几年大火的《延禧攻略》中,尔晴是的祖父官至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而纳兰淳雪的父亲只是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官职位于尔晴祖父之下,为什么纳兰淳雪一进宫就被封为舒贵人,而尔晴只能当宫女?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清朝的选秀制度

选秀制度是清朝

特有的,后宫中从皇后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虽然同为“旗人”但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清入主中原后,将旗人分为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

八旗就是有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皇家奴才。两者的社会地位不同,挑选的方式和入宫后的地位就不同了。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秀女和宫女的区别

刚开始两者没有多大区别,顺治后就将秀女宫女分开。

1.“八旗”秀女。

八旗秀女从满、 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中挑选,由户部主持,三年一次。目的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宗室子弟

八旗制度是清朝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努尔哈赤于1615年正式创立,后来皇太极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所以,八旗中不仅有满族人还有汉族人和蒙古族人,一旦成为八旗中人,地位再低、官职再小,进宫也会成为皇帝的嫔妃。


2.“包衣三旗”秀女。

清 昭梿《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选宫女,于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册送府。”

“包衣”秀女从包衣三旗的女儿中挑选,由“内务府”选拔,每年一次,目的是为宫廷增加劳动力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所以尔晴,即使她出身名门,祖父身居高位,因为不在八旗之内,所以进宫只能是供人差使的宫女。

3.宫女也可翻身变妃嫔。

虽然选上来的包衣秀女要受人差遣,但也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如果你被皇帝看上成为其嫔妃,从“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一路晋升。

到妃位以上级别时,皇帝就会给你“抬旗”,从“包衣三旗”进入“八旗”,这时皇帝就会赐给你家族一个满族的姓氏。从此你的家族就可以摆脱社会下等人的宿命了。

如乾隆的令妃,就是魏璎珞的原型,她原姓魏,后来晋升到皇贵妃时,皇帝就为其家族抬旗了,赐姓“魏佳氏”。

同样是出身名门,为何有的一进宫就是主子,有的只能当宫女?

总结

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普通人很难突破现有阶层,人们一般会将光宗耀祖的愿望寄托在男子身上,因为起码他们还能参加科举,取得功名入仕后就能突破阶层,走上上流社会,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如此热衷于功名。

参考文献:《宫女谈往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