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們的性格

雞們的性格

人有不同的性格,雞也有。


我家開始養雞,是在我五歲那年。那時,每年春天,就會有賣雞崽的挑著擔子在城裡走街串巷,拖著長音高聲吆喝:“賣小雞嘍!”小雞崽們在籠子裡“吱呀吱呀”的叫聲,也伴隨著賣雞人的喊聲傳到院子裡。


這一年,聽到賣雞崽的來了,我和同院的小夥伴光明、光華弟兄倆一起跑出去看。已經有幾家街坊出來要買小雞。賣雞崽的放下擔子。擔子兩頭挑的雞籠是用秸稈編織的。顏色黃黃的,扁扁的,直徑大概有四五尺,各有四層,每層有三四寸高。


賣雞崽的揭開了一邊雞籠的頂蓋。小雞崽“吱呀吱呀”的叫聲,頓時響亮了許多。小雞崽們比皮球還小,像一個個淡黃色的小絨球在湧動。它們昂著小腦袋,看著圍觀的人們,小尖嘴一開一合,清脆地大合唱。


對門的劉姨手裡拿著一隻深色藤條編的雞簍。這種雞簍,底部有大鍋蓋那麼大,碗口大的圓口在上面,小雞崽放進去不容易出來。賣雞崽的擔子上,也栓著幾隻類似的雞簍。買小雞的要是家裡沒有現成的雞簍,可以跟他買。


雞們的性格

劉姨跟賣雞崽的說:“你幫我挑六隻吧!我想要五隻母的,一隻公的。”賣小雞的從小雞群裡抓出一隻,又用一隻手捏住小雞的兩隻小爪子,讓它頭朝下吊著。賣小雞的解釋說,小公雞在這種情況下,大都把脖子勾起來,而小母雞則脖子伸直。


光華小聲跟光明說:“哥,咱叫咱媽也買幾隻吧?”光明說:“走!回家跟咱媽說去。”我們三個人一起回家。正好我媽媽和光明媽媽在院子裡擇菜。光明光華就跟央求他們的媽媽買小雞。我也央求我媽媽買。


兩位媽媽很快就答應了。說:“好吧!這樣有了爛菜剩飯什麼的,可以餵雞,也不浪費了。”當天,我們就有了新夥伴。光明家買了四隻,我家也買了四隻。


雞們的性格

小雞一天天長大了。我們兩家都院子裡用舊磚頭壘了雞窩。雞窩頂上,是另一個敞開一面的巢室,鋪上麥秸,供母雞下蛋用。我家的雞在成長過程中,兩隻小雞生病死了。成活了一隻黑母雞,和一隻花公雞。後來,花公雞被我爸殺了。我心疼我的雞朋友,大哭了一場。


那隻黑母雞,比鄰居家的雞下蛋早,而且下蛋勤。這隻雞,眼睛裡透著善良的光。每次下蛋後,她從下蛋的巢室出來,到屋門口“咯咯噠”叫幾聲就不再叫了,我媽媽或者我就給她抓一把小米或者玉米粒,撒在屋裡地上,再去收蛋。黑母雞總是先把散落在邊緣的米啄完了,再去啄中間米厚的地方,顯得很文明,文靜。


第二年,又買了兩隻小雞崽。長大後,又有一隻黑色的母雞。但這隻母雞下巴長著一撮黑白相雜的細毛,像是長了鬍鬚。我給她起名叫“鬍子嘴”。


鬍子嘴和第一隻母雞的性格迥然不同。她下蛋並不如姐姐勤,但很張揚。每次下蛋後,“咯咯噠”的聲音響徹雲霄,在屋裡屋外叫個不停,似乎要昭告天下,她多麼有能耐,有功勞。


雞們的性格

給兩隻雞撒在地上的米,大黑仍然是那麼文雅地先啄四周的零散米粒,而鬍子嘴總是第一嘴直搗米堆中央,把米粒濺得四處飛散。大黑就默默地到處撿散落的米粒。


後來,父親的朋友送給他一隻養了幾個月的母雞。說是固始雞。固始是河南一個縣的名字,這個品種的雞個頭大,下的蛋也大。我家這隻固始雞長著黃色的羽毛,比她的兩個姐姐高大許多。後來下蛋了,她的蛋的確大。大概八九個就是一斤。蛋殼是紅色的。我叫這隻雞“老黃”。


老黃雖然個頭大,但卻是個膽小鬼。她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外來戶,寄人籬下,小心翼翼,除了晚上去雞窩裡睡覺,白天和兩隻黑母雞不怎麼湊堆兒,時常和別的雞保持距離。有一次不知為什麼,她跑到了隔壁院子裡。我去捉她回家。我一追她,她就嚇得臥在地上不敢動。我只需要把她從地上“撿”起來抱走。從此,我知道她的這種反應,捉她從來不費力。


雞們的性格

大概又過了兩三年,我父親的朋友送給他幾隻雞蛋。說是一種特別品種的雞蛋。父親在一個公社衛生院當醫生,在當地有位姑姑,那年正好家裡有老母雞孵小雞,就把那五隻雞蛋一併讓那老母雞孵化。五隻蛋全都孵出了小雞,父親回城裡時帶回了家。


這幾隻小雞,絨毛黑黑的。其中一隻,背上縱向有兩道白毛,顯得和它的夥伴們不同。不可思議的是,這隻小雞特別好鬥,而且只和大雞鬥,和它的小同伴們,相處倒是很融洽。這五隻小雞崽還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只能養在雞簍裡。只要放這幾隻小雞崽出雞簍,這隻小花背看到大雞就會衝過去,跳著腳去啄大雞。


大黑善良,先是躲著它。可是小花背不依不饒,追著大黑挑戰。大黑實在躲不過,就用腦袋把小花背拱一邊去,避免傷害它。


雞們的性格

鬍子嘴就不同了,遇到小花背挑釁,她一口就把小花背啄起來,甩出好遠。小花背被摔得在地上翻滾。爬起來,又吱呀吱呀地叫著朝鬍子嘴衝過來,被鬍子嘴無情地又一次甩出老遠。我看著心疼小花背,只好把它捉住,放回雞簍。


若沒有同伴,它便在雞簍裡聲嘶力竭地“吱呀吱呀”地叫,努力想跳出雞簍。等把它的同伴也放進雞簍,它才安靜一些。


大概是這窩小雞被圈在雞簍裡的時間居多,慢慢地相繼都死了。讓我感到非常惋惜。至今不理解小花背為什麼那麼愛和大雞鬥。


大黑一年年變老了,下蛋也逐年減少,直到不會下蛋了。家裡感念她下蛋有功,性情又那麼善良溫和,不忍心丟棄她,就一直養著。


再後來,大黑身子變得短了,慢慢地,更不活躍了。大概活了七八年,大黑老死了。大黑從我五歲,一直陪伴我上完小學。我很傷感,到城牆邊找了個地方,深深地挖了個坑,把大黑葬了。


文|秋陽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