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前言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國抗戰爆發,根據兩黨協定,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組建為新四軍,到了1938年3月,新四軍整編工作基本完成,軍部各主要領導也基本到位,但對於政治部主任的人選還有待商議,在主席聽說後,就向項英說:“我向你推薦一個人,他常年負責政工,經驗豐富,可以完全升任政治部主任這個職位”。主席說的這個人叫做袁國平,也是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

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紅軍時期的貢獻

1906年,袁國平生於湖南邵東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靠著彈棉花的手藝,賺些錢財供他讀書,袁國平也確實爭氣,小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

一師是湖南當時思想最活躍的學府,求學期間袁國平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還在幾位進步教師的引導下,他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後來得知黃埔軍校成立的消息,他很快作出報考軍校的決定,1925年袁國平趕赴廣州,考入黃埔四期,同年還加入了我黨。

袁國平學習的是政治科,所以畢業後基本上從事政治宣傳,北伐期間當過第11軍的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廣州起義後擔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的黨代表以及師參謀長。

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1929年,袁國平被派往湘鄂贛蘇區後,歷任蘇區宣傳部部長、紅五軍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兼紅8軍政委。

特別是在紅軍長征時期,袁國平升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代主任,成為紅軍時期的重要領導人,而且在遵義會議期間及其以後,他堅決支持主席的領導路線以及主席在黨和軍隊中的領導地位,為紅軍最終贏得長征的勝利做出一定的貢獻。

而在與袁國平的接觸中,主席也瞭解了他的工作能力以及品質性格,所以後來才向項英推薦袁國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

成為新四軍四巨頭之一

1938年4月,袁國平將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的工作交接完畢,來到新四軍軍部上任。

為了儘快瞭解新四軍的情況,搞好工作,他用兩個月的時間,先後到南京、江寧、鎮江、丹陽、蕪湖一帶的敵後戰場視察,開展調研和指導工作。

而在給廣大官兵作動員大會時,他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針對性,而且幽默風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連在場的老百姓都能聽進去、聽得懂,反應效果非常好,陳毅曾這樣評價他:‍“袁國平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鼓動者。”

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此時深受廣大官兵歡迎的袁國平與軍長葉挺、政委項英、參謀長張雲逸並稱新四軍四大巨頭。

35歲舉槍自盡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9000餘人,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遭遇八萬多國軍的包圍襲擊,倉促之下部隊受損嚴重,項英、周子昆突圍後被叛徒殺害,軍長葉挺在與敵人交涉時被扣押,危難之時,袁國平挺身而出,率領殘部突圍,卻不幸在途中身受重傷,昏死過去。

傍晚時分,軍部特務團警衛連副連長李甫率隊經過此地,在查看倖存者時發現倒在血泊中的袁國平,在大家的疾呼中,袁國平恢復意識,但他知道自己的傷勢,就讓他們趕快突圍,不要管自己,但戰士們怎能看著老領導而不顧呢,於是大家輪流揹著袁國平突圍。

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14日拂曉,大家趕到章家渡,在泅渡時,水聲暴露他們的行蹤,頓時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向他們射來。

李甫一邊讓戰士們還擊,一邊囑咐大家要注意袁國平的安全,為了不讓袁國平浸水,他們就把袁國平舉在肩膀上,如果有人中彈,就趕快有人趕過去接住。河面很寬,再加上救袁國平耽誤不少時間,經過半個多小時,大家才都上了岸,此時袁國平發現,原本一百多人的隊伍,只剩下三四十人,他心中充滿自責和愧疚。

又趕了一段路後,李甫就帶隊在一個破廟中休息,袁國平知道大家不會放棄他,就掙扎從口袋中掏出僅有的七個銀元交給李甫,對他說:“這是我的黨費”,看著袁主任說話時臉上痛苦的表情,大家心痛的落下眼淚。

在大家睡熟後,袁國平摸出手槍,向自己的頭部扣動扳機,犧牲時35歲。

他是新四軍四巨頭之一,為不拖累戰友舉槍自盡,唯一兒子後成將軍

袁國平犧牲後,妻子邱一涵在組織幫助下,將兒子袁振威撫養長大,袁振威中學畢業後考入軍校,多年後成為海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系的博士生導師,而且他還是一位少將。*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