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天蒙山上的雲海奇觀,宛如仙境。圖/呂行


“無山不奇,無水不秀”。中國的名山大川眾多,舉不勝舉。泰山雄、黃山奇、峨眉秀、華山險、青城幽,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費縣多山,山地約佔全縣總面積的87%,分為南北兩條山脈:尼山山脈、蒙山山脈。素有“亞岱”之稱的蒙山跨蒙陰、費縣、沂南、平邑四縣,費縣境內稱為天蒙山,西起雲蒙玉柱峰,東至東蒙望海樓、大青山、五彩山,東西綿延50餘公里,南北跨距20餘公里。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天蒙山上風景秀麗。


01


動植物的天堂


天蒙山資源豐富,堪稱天然的動植物園。


山上溫度、溼度適宜,空氣質量極佳,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居全國之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優良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使得天蒙山植被覆蓋率平均達90%以上,這裡植物種類繁多,有木本植物71科174屬440種,草本植物500餘種,中草藥189種。


刺槐、檀、楊、柳等樹木密佈山間、青翠蔥鬱,板栗、桃、杏、山楂等果樹春有花賞、秋有果嘗,珍稀樹種喜樹、共桐高貴優雅,500年生的古銀杏莊重威嚴,荊、棘灌木叢生,黃草、蚊子草、狗皮氈子草與荊棘並生,杜仲、天麻、何首烏、丹參等中草藥藏身大山深處……

大自然不僅賦予天蒙山美麗的“山衣”,還吸引無數的生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天蒙山動物種類繁多,有獸類10科15種,鳥類100多種,多種珍禽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走進峰巒疊嶂的天蒙山,側耳聆聽,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忽遠忽近傳來,若仔細留意,還能看到野兔撒著歡蹦跳而去。

春天林海花潮,鳥兒在樹木枝頭歡唱;夏季雨過天晴,百蟲在草間齊聲共鳴;秋季漫山紅葉,松鼠在樹間跳躍灑脫;冬季銀裝素裹,沒有南飛的鳥兒雪中覓食留下玉琢冰雕的小腳印。


動植物是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這些散發出蓬勃生命力的花草樹木、兔狐雀鷹,以山為家,共享四季,相映成趣,和諧共處,為大山增添了更多的綠意和生機,構成一幅極美的天蒙山居圖。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莊嚴巍峨的玉皇宮。


02


看風景談歷史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行走在天蒙山,聲調悠長、音色高亮的《沂蒙山小調》一下子打到耳朵裡,心頭也頓覺激昂。

正如歌中所唱的沂蒙山上好風光,天蒙山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山嶽景觀、森林景觀、瀑布景觀和人文景觀。


這裡不僅有世界第一人行懸索橋、望海樓、玉皇宮、玻璃觀景臺、葫蘆崖瀑布等,還存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爭遺址,更有許多神奇傳說讓人心生無限遐想。

地處蒙山東隅、海拔1001.2米的望海樓,是看日出的絕佳地點,天晴之際,可朝觀日出於東方,也可暮賞日落於西山。


相傳上古大舜東巡視察大禹治水時,在此地停留,遙望東海,故而得名。


望海樓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東封泰山,蒙山陪祀,盛況空前。


目前的望海樓依照明代望海樓造型進行了還原,並對沂蒙文化內容進行了展示,是集蒙山文化大成的翰墨書香地。

2000餘年來,天蒙山的巍峨和神秘,曾被一些著名思想家、文人騷客所鍾情。


戰國縱橫家鬼谷子、漢朝史學家蔡邕曾隱居於此;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結伴來遊,杜甫寫下“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佳句。這塊土地,還是顏真卿、顏杲卿等歷史名人的故里。


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曾發生過著名的大青山突圍戰,留下過山東沂蒙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擊日軍“大掃蕩”的戰鬥足跡,湧現出抗大一分校學員捨生忘死、英勇抗戰的革命英事蹟……

盛夏時分,如若避開鬧市的炎熱,置身於靜謐的山谷,望著遠處滄桑的古蹟,思緒會不由自主地與歷史聯繫起來,愈發感到這大山的神聖和美好。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海拔1001.2米的望海樓是標誌性文化景觀樓。


03


青山疊翠人常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對於依山而居的人們來說,過去望山犯難,現在靠山致富。


隨著紅色旅遊文化越來越受歡迎以及國家4A級雲瀑洞天風景區和5A級銀座天蒙旅遊區的開發,輻射帶動了周邊鄉村旅遊發展,有的村還建立了地方特色旅遊商品銷售點,有效拓寬了農戶增收致富渠道。


村民們憑藉勤勞的雙手和豐富的經驗,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天蒙山下林麓之間,有個小村子。村前一道溝,流著淺淺的水。臨水臥一塊平大的白石,石上留著3個字——白石屋。


這個風光優美的小山村正是當年抗大文工團團員創作《沂蒙山小調》之地,也是《大眾日報》地下印刷所向外傳播黨的指示和抗戰消息之所在。


隨著當地旅遊業的興起,昔日寂靜的白石屋一天天熱鬧起來。


時下,村子裡不住人,騰出老房子專門迎接遊客。屋裡的糧囤、酒甕、水缸、衰衣,柵欄上掛著的黃燦燦玉米,屋簷下吊著的紅辣椒,牆根院角隨處可見的南瓜、大蒜,盡顯沂蒙山區的原味風俗,也吸引了無數遊客駐足體驗。

獨特的自然生態和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也吸引著眾多外國友人而來,有的甚至長居於天蒙山腳下。


在銀座天蒙景區和雲瀑洞天景區之間,有一處"避世之地",這裡三面環山,西面臨水,每年都有外國學生前來學習中國傳統養生功法和傳統文化,是名副其實的小"聯合國",這就是梅花拳第18代弟子周聖偉創立的天蒙山國際武術學校。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外國學生在天蒙山腳下學習中國武術。圖/何延海


“費縣在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小的地方,而和西班牙的許多小城相比,規模算比較大的了,這裡的人們都非常友好,讓我生活得非常舒心。”來自西班牙的學員David Sanz Fojon,今年已是第二次來到費縣,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也結交了很多朋友。

29歲的Richard Blaise Nigmond Pasztory來自美國,從事專業拳擊工作的他為體驗不同風格的武術而來到天蒙山腳下。"這裡離城市比較遠,空氣清新,生活簡單,讓我內心感到平靜,也十分踏實,充滿安全感。"他說。

在眾多的學員中,意大利人Victor Di Gemma比較特別,他不僅研究《道德經》,還學習《周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通"。他說,功夫能帶來人生境界的提升,這裡的生活也能讓他獲得一些智慧啟迪,在中國眾多的名山大川中,獨選此地,這就是一種緣分。


來源:《走向世界》

文字:郭曉娟

天蒙山:正是好景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