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导读:上一章笔者以"石头能不能成佛"这个问题,引入了一个最基本的禅定的认知,也就是对于"止"和"观"的分别,禅定中的"止"是基础,而"观"才是要点。事实上,在庐山慧远、鸠摩罗什分别阐扬"念佛禅"和"实相禅"之前,中国佛教主要流行的还是"安般念"这种"止学"的禅法。随着东晋佛陀跋陀罗系统地将"五门禅"介绍进来之后,""小乘禅逐渐融入了大乘的一些思想,这四种禅法实际上是达摩来华之前的主要禅法。那么,本章将以"安般禅"和"不净观"即"二甘露门"为引子,介绍一下禅观对于众生的根性的要求。

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希望能够与各位一同完成这部中国佛教史,南无阿弥陀佛!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中国佛教史专题

方便善巧的"二甘露门"

在"安般禅"系列的第一章中,笔者反复提醒读者:"参禅不要私自去尝试,要在有实修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那么,有读者就提到了"二甘露门"的说法,认为"数息观"与"不净观"是佛陀开示的方便法门,是最简便易行的修行禅法,并且"数息观"与"不净观"只涉及到了"止"的部分,还没有进入到"观"的层次。

因此,这位读者提出异议:"二甘露门也可以自己修行,因为佛陀在很多经书中都有开示种种好处。"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数息观

理论上来讲,这位读者是完全正确的,"二甘露门"的的确确是"方便善巧"的法门,《中阿含》以及一系列的佛经中也确实提到了"数息观"的好处。

但是,这里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众生的根器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禅法的发展问题,这也是笔者动笔写本章的目的。什么是"众生的根器"问题呢?也就是说,不同的禅观实际上对应着不同的众生的习气,并不是因为某种禅法方便就去修习哪种禅法。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四念处

《禅门》:"多贪众生不净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指的就是"不净观"和"数息观"分别对应着两类习气的众生。什么叫"多贪"?《禅门·卷四》指出了三种贪:外贪、内外贪和遍一切处贪,这实际上指的是众生贪婪的不同层次。

  • 外贪强调的是男女方面的互相爱慕,尤其是分别对身体某个方面的贪爱,包括了身材、样貌、仪态等等方面,这就要用"九想观"来对治;
  • 而内外贪不仅包括了别人的身体,还包括了自己的身体,所以要先用"八背舍"来成就自身的"白骨观",先舍弃对自身的贪欲再舍弃对他人的贪欲。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此即“外贪”

而"遍一切处贪"就不仅是指的对身体的贪婪了,还指对一切色、声、香、味、触五尘之物的贪婪,这就要用"大不净观"来对治。

这里强调一下,此处的"不净观"与"四念处"的"观身不净"有本质区别,有疑惑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笔者在评论区回复。"多散众生数息观"则指的是"攀缘思虑与定相违,故名多散",意思就是气息散乱、心思不定的众生,应该用"数息"的方式来达到"止定"的状态。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不净观”的图片过于恶心,只能用释明心的图片了

在《止观》中,详细地分析了"息"的四种形态即"有声、结滞、出入不尽、出入俱尽",其中"有声曰风,守之则散。"对于"多散"的众生,那就要按照"数息观"的办法一步一步来——"数、随、止、观、还、净"。

从"安般禅"到"实相禅"

那么,什么是禅法在历史上的演变呢?这实际上与中国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发展是有关的,太虚大师形象地将其称之为"依教修心禅"。他将"达摩禅"传入之前的禅法分为了四种,即"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和"实相禅",事实上,这些禅法有一个从小乘向大乘演变的过程。

比如最早传入中土的"安般守意禅",它是小乘上座部的禅法,是完完全全针对初学者的禅法,更准确地来说是"止法",即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中所提到的"四静虑"。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四禅天

到了东晋时期的佛陀跋陀罗以及昙摩密多阐扬"五门禅"之后,观法开始出现了,所以"五门禅"虽然被称为"小乘禅",但它并不完全只有"止法"。"五门禅"指的是"多贪的不净观、多嗔的慈悲观、多散的数息观、多痴的因缘观以及多障的念佛观",即我们所说的"五停心禅法"。

其中佛陀跋陀罗的《达摩多罗禅经》有浓厚的小乘色彩,即"念佛观"为"界分别观",到了昙摩密多的《五门禅经要法》中,"念佛观"取代了"界分别观"。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四念处

"五门禅"所侧重的仍旧是"止",也不是解脱的终极之路,到了道安、慧远的时代,"念佛禅"开始被重视了起来。道安大师注重的是"弥勒净土",他修习的仍旧是"安般禅",但同时又修习"念佛禅",死后往生弥勒净土。

而他的弟子慧远大师注重的是"弥陀净土",他开始大力弘扬安世高支娄迦谶的《首楞严三昧经》以及《般舟三昧经》,这是大乘禅的最开始的源流,庐山慧远大师也因此被尊奉为"净土宗的开山祖师"。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般舟三昧”即站立绕行念佛

但是,真正地将"念佛法门"发扬光大的是道绰大师和昙鸾大师,昙鸾将庐山慧远大师提倡的"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改为"称名念佛"。昙鸾将"心念阿弥陀佛"和"口称阿弥陀佛"等同了起来,并且具体地论证了"称名念佛"的功效,这才是净土宗真正的兴盛时期。

道绰、善导这两位大师,更是极力推崇持续地称念佛名,道绰提倡"日念七万声阿弥陀佛",而善导大师则将上限加到了"十万声"。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念佛法门

在佛陀跋陀罗推崇"五门禅"以及庐山慧远推崇"念佛禅"的同时,鸠摩罗什大师根据中观派的理论提出了"实相禅",这种禅法一经推出就风靡了整个北方。从道安大师提倡"念佛禅"开始,"禅智"就开始被僧侣们重视了起来。

而到了鸠摩罗什这里,"以慧为因,以定为缘"的"止观双运"的思想就逐渐成熟了。"实相禅"的弘扬者是慧思和智者,他们是"实相禅"的集大成者,分别著有《大乘止观》和《摩诃止观》。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天台智者

实际上现在的参禅次第是相当复杂的,不存在只"定"或者是只"观"的禅修方式,尤其是在汉传和藏传佛教中,都是注重"止观双运"。

在惠能大师横空出世之前,禅定的路线是中规中矩的,即依照"戒定慧"的基本框架去走的,但是自达摩出现之后,禅的味道就已经改变了,到了惠能更是"不立文字、不读佛经"。

找到适合自己根器的法门

道宣大师曾经激烈地批判过达摩禅:"瞥闻一句,即谓司南,昌言五住九倾,十地将满,法性早见,十智已明。相命禅宗,未闲禅字,如斯般辈,其量甚多 。"

意思就是说,达摩的禅法出现之后,破坏了原先的良好的风气,出现了大量的不依教义、律仪的禅僧。这些禅僧放浪形骸却不读佛经,动不动就说自己已经"了断了五住烦恼,明晰了法性十智"。果然,道宣大师一语成谶,六祖惠能彻彻底底地将禅宗中国化了。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南山律宗初祖道宣

现在参禅都是以"参话头"为主,也就是道宣大师所说的"只言片语,妄谈了悟"。事实上在达摩禅一统天下之前,还有高僧僧稠的禅法:"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实,玄旨幽赜",但达摩禅最后还是一统了天下。

南禅兴盛之后,看似是将门槛降低了,但实际上是将门槛抬高了,天马行空的谈禅方式使得很多根性不够的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吃茶去"、"贫僧无此闲家具"等等禅机妙语,根本令人匪夷所思。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达摩大师

但是,无论如何,禅宗仍旧是中国佛教的骨干,天台、华严、净土三宗与禅宗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在禅观上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天台宗、华严宗虽然是建立在印度佛教基础上的宗派,但是它们无一不充沛着中国人的精神和情怀,

贤皆以禅为源"说的就是禅定对于这些宗派的深刻影响。而净土宗实际上是一个百搭的宗教,几乎没有人专修净土,或是禅净合流、或是密净合流,这些宗派都与"禅"有着深刻的渊源。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这首诗与“插秧诗”几乎齐名

太虚大师就认为,"禅是中国佛教的骨架"

,天台、华严这两座中国佛教义理的高峰,都是来自于"自修禅观内证三昧"。虽然宋元以后的天台宗、华严宗以及禅宗都衰落不传了,但是这三家的"圆顿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净土宗。

所以,净土宗其实也与"禅"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今天有很多人看不起净土甚至是诽谤净土,其实是由于净土宗祖师的情怀过于博大慈悲,他们在之前已经替众生把所有的理论障碍都扫平了。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昙鸾大师

那么,今天的"禅"不同于两千多年前的禅,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已经和中国佛教的各大宗派都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所以,"二甘露门"自然是可以修行的,但是在"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要依循哪家的"观法",恐怕还要依据自己的根器去选择。谨以此文功德回向三界无边无量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编者按:去年年末于泉州大开元寺发愿梳理一部中国佛教史,无奈因生活琐事数次中断,再次提起笔来已经是九月份,顿时生起了时不我待之感。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愿望完成,遂以《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宋高僧传》等书籍为主,辅以吕澂、梁启超、汤用彤、季羡林等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以及《印度佛教史》、《佛教十五题》等著作,以高僧们的行迹为脉络,简单地梳理一下汉传基本的发展脉络,这既是利益读者的事情,也是提升自我的机会,如有错漏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修多多包涵。

上一章专题:安般禅法(三):高僧说法,顽石点头,那石头到底能不能成佛?

安般禅法(四):贪婪、好色、欲望,如何降服劣根?试一试不净观

随喜赞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