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間有過哪些政權?為什麼都失敗了?

水田七


隋朝末年,中央王朝政局混亂,民間紛紛起義,話本中稱之為“十八路反王”。但最後卻是李淵奪取了天下,其他勢力均以戰敗或投降李唐而告終。根據史料記載,建立政權的有以下英雄豪傑:

李密建立的魏國、竇建德建立的大夏國、王世充建立的大鄭國、輔公祏建立的宋國、劉黑闥建立的漢東國、李子通建立的吳國、梁師都建立的梁國、劉武周建立的定楊國、宇文化及建立的大許國、薛舉建立的秦國、蕭銑建立的梁國、李軌建立的大涼國等等。

還有一些建立政權的地方割據勢力由於史料過少,在此不予提及。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李魏國、大夏國。大唐作為正統王朝,在此也不多予著墨。

▲隋末群雄割據圖


為何隋唐之間的政權最終會失敗

首先要肯定這些起義的功績。隋末農民起義軍經過8年浴血奮戰,加速隋朝崩潰的速度,三大起義軍消滅了張須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軍主力,促成了隋煬帝江都被殺,李淵攻取長安的局面,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瓦崗軍開倉分糧

那麼為何這些由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政權都失敗了?

第一是階級侷限性

正是因為這些政權都是由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導致了他們的命運與歷史上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都以失敗告終。起義軍領袖由於階級和歷史侷限,不能分析複雜的社會局面,他們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建立政權後往往模糊了鬥爭方向,戰略和戰術也跟不上戰爭形勢的變化,最終被李淵有計劃有步驟地鎮壓收降,先後失敗。

第二是鬥爭力量分散,離心離德

隋末三大主要農民武裝力量分散在各個戰場,沒有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反隋力量。雖然在戰場上相互支援,但各支隊伍卻各自心懷鬼胎,離心離德,打著各自的小算盤,很容易被地主階級武裝各個擊破。

第三是革命成分不純,江湖義氣影響嚴重

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先後混入了地主階級和的隋朝殘餘勢力,他們逐漸影響起義軍向封建軍隊轉化。瓦崗軍受江湖義氣影響最重,翟讓忽視了領導權的重要性,拱手將政權讓給自私的李密,導致了義軍瓦解。

長達13年的內戰,中原大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眾多政權,但都以短命告終,天下被原為隋官的李淵建立的大唐王朝所統一。

▲唐高祖李淵像

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侵刪請聯繫本人。


歷史迷小段


隋唐之間,當時社會天下大亂有十八路反王逐鹿中原。這時的隋末朝廷烏煙瘴氣,就像沒有生命的皮球,任意地讓人們踢來踢去各方勢力爭權奪利。隋政權土崩瓦解,統治階級一再發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佈於各地。隋朝的大臣李淵起兵反隋,成功地取代了隋朝,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唐朝。

大業十三年,以瓦崗軍為中堅,河北和江淮起義軍為兩翼,對隋王朝展開了毀滅性的攻擊。農民軍在河北、河南、山東和江淮地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根本上動搖了隋王朝的統治。其時,官僚和豪強看到隋朝大勢已去,為保存實力,擁兵割據,起兵反隋,其中著名的有涿郡羅藝、朔方的梁師都、馬邑的劉武周、金城的薛舉、武威的李軌、先在巴陵後遷蕭銑、太原李淵等。其中以李淵集團實力最強,影響最大。617年秋,李淵打著尊隋的旗號,從太原起兵進軍關中,沿途收編地主官僚武裝,隊伍迅速壯大到20餘眾。11月李淵攻克長安控制住了關中地區。

唐朝建立後,唐高祖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以關中為根據地統一全國。例如,他派李世民攻打薛舉,經過反覆較量唐軍浮殺了薛舉子薛仁杲平定了西北地區。同年羅藝降唐。武德二年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劉武周等被李世民帥軍征討,劉武周被突厥所殺。竇建德,王世充結盟抗唐被迫失敗,其餘等反王也一一被消滅。這些政權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當時的社會大眾對於統一的渴求。第二, 唐朝其自身的實力更為強大。第三,這些政權過於急功近利。第四,缺乏治理國家的才能。

總之,這些政權的之所以統治失敗,還是因為他的統治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加上他們也不具備統治好國家的能力,只是建立了一種割據政權勢力,面對強大的唐朝政權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夜色主義繪畫


隋唐政權交替之際,內戰長達13年之久。

《說唐全傳》的18路反王是指:

瓦崗程咬金稱混世魔王,相州高談聖稱白御風王,蘇州沈法興村上樑王,山後劉武周稱定陽王,濟寧王薄稱知世王,濟南唐壁稱濟南王,胡廣雷大鵬稱楚王,江陵蕭銑稱大梁王,河北李子通稱壽州王,魯州徐元朗稱淨泰王,武林李執稱淨梁王,楚州高士達村楚越王,明州張稱金稱齊王,幽州鐵木耳稱北漢王,夏州高士遠村夏明王,沙陀羅於突殿英王,陳州吳可宣稱勇南王,曹州孟海公稱宋義王。

其中最具實力的政權為:

1:李淵、李世民父子所統帥的唐軍

隋朝末年群雄爭霸的獲勝者是唐朝一方。唐軍是李淵、李世民父子所統帥的軍隊,它最終統一了天下。要論隋末勁旅,唐軍絕對是首屈一指,它的統帥李世民更是名滿天下。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就率領唐軍南征北戰,他曾率軍西征薛舉,後又平定劉武周、竇建德等勢力,為唐朝的最終統一點奠定了基礎。其中玄甲軍尤為善戰。

2:宇文化及的驍果軍

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是隋朝軍隊中的精銳,它們曾參與了對突厥和高句麗的戰役,立功無數。史萬歲、麥鐵杖等名將就曾是驍果軍的統帥。這支軍隊曾經一度攻進了高句麗的都城,險些致使其滅亡。驍果軍是隋軍的主力,江都之變後,驍果軍為宇文化及所掌握。

3:竇建德的河北軍

在竇建德經略河北的時候,河北兵馬曾經一度擊敗了突厥的入侵。因為河北兵馬戰無不勝,李世民遂將其列為了主要殲滅的對象。虎牢關戰役後,竇建德為唐軍俘虜。後來,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又在河北起兵,唐軍再次兵馬河北。經過三次平叛,河北最終為唐朝兼併。

4:江淮王世充

王世充的中心在中原,但是他依靠的主力卻不是洛陽兵馬,而是江淮兵馬,這是因為他曾經在江都效力。瓦崗起義的時候,隋煬帝絞盡腦汁,當時還任江都統帥的王世充主動請纓,才有了以後他進討瓦崗的事情。

5:瓦崗李密

李密的瓦崗軍純粹是農民起義軍,它原是有由翟讓率領,翟讓遇害後,李密則成為了瓦崗實際上的統帥。瓦崗軍曾多年與王世充對峙,並絲毫不落下風。因為其實力雄厚,地盤富庶,李淵也不得不與其結盟。

其他:

張善安:的地方軍閥則是追求自保,割據南昌。典型的反覆無常,降唐反唐,李淵將張善安斬首示眾

朱粲: 自稱迦樓羅王,為人非常殘暴,他攻打下來的城市,多是搶劫一空,連人都不放過,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武德四年(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殺於洛陽。被斬時,圍觀的百姓爭相用瓦石投擊他的屍身。

劉武周:大業十三年三月反叛,馬邑稱帝的。稱帝比李淵早,依附突厥部落,受封為定楊可汗,武德三年(620年),為秦王李世民所敗,棄城北逃突厥,為突厥所殺。

另有:劉黑闥(劉黑闥本是竇建德的一大將,竇建德死後,他率領河北軍殘部繼續征戰)

輔公拓(輔公本是杜伏威的軍師,杜伏威死後,輔公率領殘部繼續起義造反)

杜伏威,高開道,羅藝,蕭銑,高士達,李子通

左才相(左才相本是李子通的軍師,李子通死後,他繼續領兵起義)

孫祖安,張金稱,王須拔,孟海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